【相关分析】(22个分析) |
|
时间:2008-01-25
题目:风险分析
分析:国内项目: 1 对业主了解 2 对投标项目很熟悉,最好做过或作过类似的项目 3 相当的与业主决策层的关系 4 第三条对独资企业稍可例外 5 挖出业主招标文件所设陷阱 6 通过风险分析方法,采取规避,转嫁或风险承担方式处理 7 有些风险处理较困难,如汇率,物价上涨等只能靠经验在报价中埋伏一定费用处理 8 其它很多,就不说了
|
|
时间:2007-10-08
题目:就项目的性质而定
分析:这个问题太大,需要据项目的性质而定。如果除去文中所说的那些因素,可从以下来分析--如果你是PMP,那么我就在此献丑了: 1、如果是PMC,即让你投管理标,业主除了出钱,所有风险全部转嫁到你单位,其它的管理、EPC都是你单位,那么从规则上是允许你单位加入风险因素来考虑,在我国国内这种模式刚刚起步,绝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这个实力。这种模式风险利润丰厚但也是把双刃剑。 2、如果是业主让你参与共管,即PMT或IPMT,风险存在业主与你单位共担(实际上业主担),你单位风险较小,你单位只有把工程项目分解,进行EPC或设计、PC,或业主自己采购然后进行DB分包等,此时把风险传递下去,你单位所承担的风险当然就小了。 3、如果你单位不具备上述实力,而最多能参与到PC一级的承包,那么PC一级的风险主要是不可预见风险,以及采购材料设备价格风险、材料质量风险和施工工期风险。由于一般你单位所参与的项目为你们所熟练的项目,因而可排除施工成本风险和施工质量风险,因为业主或管理目的在于要你单位优化组织,完成施工项目。但这又面临业主的严格要求、同行的公平竞争和地方小队伍不具备实力的恶性竞争等。这在国内中海油运用PC承包运用得好(保持了施工方的微利),给中海油省了不少钱,但不规范的竞争让施工方吃尽了苦头,也增长了见识。 4、如果你单位只具备施工项目的能力,那么这个层次竞争对手太多,既有来自高端的,又有来自同一层次的,还有地方小队伍不具备实力的恶性竞争。此时你单位面临的是与其他一类的或不入流的队伍一样把求生存放在第一位,只能是避免大风险消化小风险,并利用车国内预结算的空子求得利润空间,或进行再分包、或选择从纸上具备实力而实际上根本不具备实力的小队伍来施工,但此时你单位风险隐患较大,需要加强管理。一如中石油独山子石化恶性压价,迫使施工方再分包或选择不大具备实力的地方队伍而寻求风险转嫁或利润空间,终成2006年的人间惨剧(数十人死于大罐中)。 5、如果你单位是民营或是集体的小队伍,则最好选择几个固定的大队伍,紧跟他们发展关系,形成有良好信誉的固定分包伙伴,则肯定有人家的肉吃就有你单位的汤喝,风险也小得多。若属于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则就另惶论风险了,因为能不能生存已经是你单位最大的风险了。 也不知以上的回答你满意否,若不满意,请来信交流。
|
|
时间:2007-09-29
题目:风险与收益并存
分析:投标单位必须对招标项目有充分的了解,当然不计成本的拿项目除外。 个人认为投标风险有几种: 1.对项目进展不了解,包括项目的前期手续办理进度、场地条件等 2.对招标文件中的技术、质量要求不明确 3.合同条件中的承包方责任理解不准确 4.潜在的不确定因素
|
|
时间:2007-09-27
题目:行业门槛,如此而已
分析: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行业门槛问题,是业内参与者的必备预算之一!没有一个公司投标能100%成功中标;承担不起这种风险的参与者,只能接受淘汰命运. 这是最基本的逻辑!
|
|
时间:2007-09-23
题目:Bidding Risk of oversea projecr
分析:笔者参与了多个海外项目的投标, 在这种大型的国际项目招标中的确存在着大量的风险因素, 业主在招标过程中有时有意提高承包商的投标风险, 例如加大投标保函风险等, 其目的主要如下: 1、 通过提高投标风险的门槛, 将一些实力较差的承包商拒之门外; 2、 在已经选定潜在承包商的情况下, 通过引入更多的竞标商 , 加大与真正潜在承包商谈判的筹码;
|
|
时间:2007-09-13
题目:投标只是形式
分析:在中国,没一个项目真正的较量是在投标前,就是可户内部立项的时候。到招标阶段,谁中标基本就内定了。
|
|
时间:2007-09-05
题目:充分为客户考虑,从投标开始
分析: 其实我觉得这个投标的问题不是“招标项目更适合小公司”这样看的。前段时间刚刚负责过一个小项目的招标。虽然说是一个小公司中标了,但是我也看到了所谓的大公司的问题: 大公司投标往往从自身的角度看问题,选材,技术施工也往往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给彰显出来,这个过程中就把客户的需求给忽略了。而且在报价的问题上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存在着重复报价的问题。结果一个客户需要一个30万左右的运动场在大公司的报价文件里成了一个60万左右的项目,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中标的。这在项目管理中也是一个平衡各种目标的原则。 关系固然重要,但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适合客户需要的方案,能够站在客户的角度来思考项目是很重要的。这也可以为以后的项目实施做好准备。
|
|
时间:2007-09-05
题目:投标风险无处不在!
分析:既然是投标,每个投标企业就应该重视。如果想拿下项目,那必然是花了心血的。当然了成本当然是存在的,但是不能叫投标风险,投标只是企业为继续发展所必须进行的,没有新的项目怎么发展企业。我不赞同发贴人的风险的观点。
|
|
时间:2007-09-04
题目:实际上,招投标项目没有那么大的学究味
分析:对于招投标项目,大家认为是公平的,这实际上是不对的,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公平,有公平的世界是理想的,在理想中幻想现实是不正确的。 就招投标项目来说,客户在控制,投标商也在控制,客户绝对不会在没有一个有偏向性的投标商之前去贸然招标。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投标商越是能在招标之前控制住客户,越是能最终中标成功,绝对的说把标书写好就能中标,那是书本上的说法,实际上几乎没有。招标公告一发出,其背后隐含的意义基本上是:我已经把中标商选定了,欢迎大家来凑热闹。当然也不排除可能发生出乎客户意料之外、不能控制的事情。 在招标之前,基本上客户已经被某一个投标商搞定了,别人一般很难再插手进入,招标只是一个形式,不是提供公平竞争机会的时机,在这种情况下的招标,客户会暗中帮助她的意中人,这样就会对其它人员造成一些壁垒。 就如同现在年轻人一样,在对外正式宣布谈恋爱时,其实早就暗送秋波、暗中来往、同居、怀孕,甚至是孩子都已经生下来了,对外宣称谈恋爱,不过是些遮人耳目的幌子,绝对不是对外宣称公平竞争机会的到来,这时其它投标商要横刀立马,夺人之爱,是要费很大功夫的,当然也不排除能夺下来,但是项目招投标,绝对不是理论上的公平,这个世界如果公平就没有意义了。
|
|
时间:2007-09-04
题目:打有准备的仗
分析:这种现象现在在哪个行业都开始出现,在工程项目很明显. 1、首先应对招标的项目有充分的了解,特别对与项目招标相关人员有详细的了解。 2、对自己的势力有准确的定位,不要什么项目都去参与,有针对性地去参与招标。 3、现在的招标主要在人际关系,当然产品也要过得去。 总之,在参与招标过程中应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