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是企业兴旺和长盛不衰的源泉,是企业生产经营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以我国建筑行业为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七十年代,“吃三睡五干十六”,不怕苦、不怕累就是竞争力。经营以信取胜,价格以廉取胜,质量以优取胜,服务以好取胜,速度以快取胜,“五个取胜”成为竞争力的写照。八十年代,水平运输车辆化、垂直运输机械化,装备率高就有竞争力。当今时代,谁能率先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谁能率先掌握信息化、自动化操作,谁能拥有复合型、国际型人才,谁就拥有核心竞争力,这一点越来越成为企业界的共识。近年来国内建筑企业纷纷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如何增强企业的成长性,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所面临的最大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调查实践和学习体会谈谈一己之见。项目管理者联盟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是以产业化为目的的。建筑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项目,就是“加工”某类建筑产品的服务能力,服务品种多少、服务质量高低、服务能力大小就是其竞争制胜的决定因素,资质门类和等级、质量论证都是对综合服务能力的认定,相当于其他行业的产品许可证。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服务能力,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建好某一个特定的建筑产品。比如说攻克超高层房屋建筑建造技术就是意味着具备干这一类工程的服务能力,并不是说干好某一个特定的超高层房屋建筑后这种能力就消失了,技术创新(即提高这种服务能力的工作)就中止了,相反应当在承建一个个有差异的同类工程的实践中得到加强。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业绩越多,技术创新的成果和施工经验就越多,施工能力和管理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承揽到更多的同类工程,实现规模化“生产”即产业化的目的。这方面,中建五局低价中标工程个个扭亏为盈实现成本领先、上海一建、江苏华建、北京中铁建设、中铁十二局、十七局建筑公司在房屋建筑领域、中建二局在核电建设领域、隧道股份、上海、广东基础公司和上海、陕西机施公司在桥梁、公路、隧道、管道(尤其是顶管)、市政等基础设施和钢结构、机电安装、复杂地质基础处理等专业领域的成功实践(还有中建总公司在国内数十万家路外企业中率先成功进军铁路建设市场,力夺太中银铁路施工头筹)是最能说明,是技术创新给这些国有企业何以能在市场低迷、竞争过度、秩序混乱的严峻形势下嬴得竞争、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项目管理者联盟
建筑企业同样存在技术创新与市场、与施工生产相脱节的问题。孤立地看,建筑企业技术创新是先有市场后有创新,但如果把投标过程和施工过程贯穿起来看,还是先有新技术成果应用于施工生产和开辟新市场,这一点和工业生产企业完全一样。以苏通长江大桥(与国内外其它类似工程相比,集中存在气象条件差、水文条件复杂、基岩埋藏深、通航要求高等建设方面的特点)工程建设为例,因为投标时大直径深水超长桩施工、大型深水平台设计与施工、超大型钢吊箱(含整节拼装、整体吊装与定位、计算机控制整体同步下放、信息化施工、封底等等)设计与施工、深水、大流速、潮汐区河床防护与桩基平台施工、墩身液压爬模施工、大体积砼温控防裂、75M跨度预应力等高度连续箱梁短线匹配法预制、架桥机对称悬拼施工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在招标文件中已经反映出来,中港二航局、路桥集团第二公路局、中铁大桥局等竞标企业提交的设计或施工方案必须能够满足苏通长江大桥项目成功建成的需要,技术难题必须先解决好并得到业主和专家评委的认可才能中标,这本身就是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过程和鉴定过程,中标后的施工过程就是把技术开发成果结合实际运用于施工生产,保证进度、安全、质量,实现利润的过程。项目管理者联盟
建筑企业也需要有专门的技术研发机构。它的职能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领导和组织在建项目技术攻关,提高常规作业的技术含量,改进现有的服务产品;第二是选择有商业价值和有发展潜力的前沿技术开发项目进行研究,开发新的服务产品为企业承揽任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技术储备。一方面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在建项目施工和拟承接项目经营需要,另一方面引进或开发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优势的技术成果,推出新的服务产品,形成超出对手的服务能力、有自主知识产权或独占性的核心技术,依靠技术上的跨越实现服务产品的升级换代,在一定时期内形成垄断或独占优势,创造出高额的利润。我们看到,中铁十七局、大桥局、上海建工集团、中建三局、隧道股份、江苏华建、上海基础等国内工程承包巨头已经与有关高校院所合作设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研发机构。blog.mypm.net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任务。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是能使企业自我发展的制度,而企业的自我发展首先是指资产增值和技术创新,现代企业应当开发利用而且必须是在“以资产增值支持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带动资产增值”的循环中不断壮大起来的。不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不是现代企业,不能切实保障技术创新的企业制度不是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能够使企业成为有技术创新内在要求,有创新战略、有筹资能力、有自主开发能力、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的市场主体,实现从创新设想产生,直到创新决策、创新投入、技术开发、市场创新、提供服务、再次创新等一系列环节的一体化运作,真正解决技术创新主体缺位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项目管理者联盟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市场竞争的一般规律是,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比竞争对手有优势。胜于雄辩的事实告诉我们,要取得这个优势是越来越依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较竞争对手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项目管理者联盟
核心竞争力的特点,一是它是以企业独有的核心技术或产品为主要特征,也包括管理、营销、团队素质、企业文化、政治优势、操作工艺诀窍等方面的因素(上海二建在建工集团领导下,在规划、设计和业主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参与逆作法施工、节能、环保建筑的研究开发,做到早研究、早开发、早实践,并逐步掌握了逆作法施工、清水混凝土、预制装配式保温节能环保建筑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取得了显著成效,近5年来该公司就有26项科研成果通过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有8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有3项成果获全国优秀发明奖,有3项成果荣获全国“星火杯”发明奖,有3项成果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有12项成果荣获上海市优秀发明奖,有17项成果荣获集团科技成果奖,有21项QC成果荣获全国建设系统、上海市优秀成果。项目管理者联盟
以F1国际赛车场工程为例,他们的成功总结起来有这么几点:项目管理论坛
一是集成公司内外优秀技术人才,打造强有力的技术队伍。在上海这种软土地基上打造F1国际赛车场,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首创。面对诸多的技术难题,公司选派精兵强将组成管理班子。技术条线由公司总工、副总工亲自坐镇指挥,项目工程师、技术员也是从公司范围内选派有学历、有工作经验、有创新精神的技术骨干担任。与此同时,公司还从社会上公开招聘了一批成熟技术人才,弥补了在市政领域方面的不足;聘请了一批资深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为工程中碰到的难题提供技术咨询;选择了一批知名的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联合攻关,借助社会力量为公司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二是集成公司的研发力量,开展重点攻关。项目管理者联盟
二是集成现场技术控制手段,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在F1项目上涉及的大小专业队伍有近50家,公司通过统一技术管理标准,将《上海二建技术工作手册》、《上海二建质量工作手册》作为所有单位统一执行的管理规范,所有相关单位的技术质量工作,必须参照公司统一的管理模式来进行,从体系上保证了管理工作的统一;采用高科技的信息化手段,通过OEM网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在工地的制高点上设置了8个监控塔,全天候监控现场的生产活动,加强施工动态控制;通过优化总承包的管理体系,发挥技术的核心保障作用,确保施工方案得到严格执行。技术集成在F1工程建设上得到了成功实践,其间所形成的技术管理经验为公司在世博会、外滩综合改造、轨道交通、50万伏世博地下变电站等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公司将进一步提升技术集成水平,走出了一条以“总承包、总集成”为主的,融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为一体的发展新路。)。项目管理者联盟
三是它是竞争对手在一定时间内难以模仿、克隆(复制)、破解或者模仿、克隆(复制)、破解起来成本太大的优势。以上海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这几年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表现在大家都很关注“人无我有”和拥有特大超深沉井、地铁及保护建筑物旁深基础、地基加固及钢壳沉井施工技术、地铁隧道盾构推进与环境保护、软土地区钢管长距离顶进、高防渗地下结构、软岩中暗挖法隧道、嵌岩地下连续墙、小口径平衡盾构江底隧道与曲线掘进、现代气压沉箱设计复杂环境及粉性粘土条件下盾构、大体积混凝土、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的大面积地基加固施工、双圆盾构施工、大型节段梁拼装法和钢箱梁滑移法在城市高架桥的应用、软土地区桩基拔除与桩孔回填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浅海PE海底管道敷埋、软土地基中的灌注和地下墙的新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主体工程与支护结构相结合的深基坑工程理论设计与施工、RTK技术在高等级道路及大型桥梁的勘测、施工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超高层建筑等131项国家、部、省(市)、自治区级施工技术(工法)研究及大型沉管式隧道施工技术方案研究、钢-砼结合型底板的钢套箱施工工艺、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施工方法等57项国家发明和新型专利,大型桥梁(斜拉桥、悬索桥、拱桥)、地下顶管、隧道、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围护结构、沉井、桩基与地基加固、水工港工及钢结构加工与安装专业施工等在总产值中占有一定的比重。项目管理者联盟
四是核心竞争力一般都能带来市场优势,形成稳定的垄断或独占性的利润(镇江四建就是凭其特有的“滑模”的“一招鲜”技术雄霸国内外筒仓结构市场多年,同期的陕西机械施工公司则以钢结构、地基处理施工两招鲜雄霸天下)。四是核心竞争力也是不断发展的。谁停止创新,就意味着落后和死亡(这十多年来江苏省机械施工公司之所以步履维艰,忽视技术创新或根本没有进行技术创新是其最大的症结所在)。时下尽管建筑市场进入“微利”时代,但并不意味着不再有高投资回报的产品和产业,只是随着技术替代周期的缩短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使每项新产品获得高额投资回报的周期在缩短。因此,强化技术创新,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开发别人未开发的市场,并借助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取得应有的高效率的投资回报,始终是企业不懈的追求。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技术创新的前提必须要建立起适应建筑企业发展要求的技术创新机制。尽管以中铁十七局、大桥局、上海建工集团、中建三局、隧道股份、江苏华建、上海基础为代表的我国建筑企业在“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就总体而言,其技术开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与美国柏克德公司、法国法马通公司等世界先进建筑企业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技术创新机制还不够健全,对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还停留在浅层次上,缺乏与公司战略相适应的系统研究和规划。为此,企业要切实研究、统筹规划,解决人才缺乏和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另外,技术创新还包括企业施工和管理技术的提高,生产效率和建筑产品保障能力的提高,做到“人有我优”,当前许多企业在这方面工作未得到有效的重视,需要各级领导从创新和加强管理两方面着手,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认真加以解决。项目管理者联盟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是实践“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重视和支持技术创新,不仅仅关系到技术的进步,而且是关系到中国建筑业能否又好又快、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建筑施工企业能否与时俱进的新课题,更是各位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重大责任。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talent.mypm.net
本文为项目管理者联盟联盟会员原创文章,授权发布,非经同意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