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难了,最近我压力很大……”,这句网络流行语开始在同事周遭蔓延。不少质量同事跟我吐槽,说手头的质量工作太难开展:要么是绞尽脑汁,却推进不下去;要么是精疲力竭,却没有成就感。不禁让我想起柏拉图的灵魂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项目管理者联盟
一、SQA的三大困惑项目管理者联盟
和其他职业一样,SQA在工作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惑。困而不学,惑而不解,徒添烦矣!我先抛出三个令SQA最困惑的问题:项目管理者联盟
1、互联网时代都敏捷了,还需要SQA吗?www.mypm.net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导致时间特性成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企业如何能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高效协同?于是,敏捷,DevOps成了主流,通过它们来加速信息流动,快速反馈。项目管理者联盟
敏捷的Scrum团队中包括三种角色,分别是ScrumMaster(教练)、ProductOwner(产品负责人)和DevTeam(开发团队),没有SQA的一席之地。SQA可以担任ScrumMaster,但扪心自问,传统的SQA是否具备相关能力?那是不是SQA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呢?答案是否定的。项目管理者联盟
2、为什么SQA常常被团队“提防”着,无法融入?项目管理者联盟
SQA在开展组织级工作时,往往承担着看护高层领导质量指标的职责,有的还会和绩效考核挂钩。于是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SQA收集数据时就要面临数据有效性的各种挑战:数据缺失、数据造假等。bbs.mypm.net
SQA在开展项目级工作时,被“提防”最多的场景是质量审计。在提供交付物等证据,以及对审计结果沟通确认时,各种“防”就来了:能不提供的文档尽量不提供(文多必失),能不多说的话尽量不说(言多必失)。毕竟审计结果是会被通报的,谁都不想被晾晒。项目管理者联盟
所以,SQA很难融入研发团队,和团队成员打成一片,往往会被“排斥”或“敌视”。项目管理者联盟
3、SQA的工作成果如何能够量化,从而被相关方认可?项目管理者联盟
如果要问SQA最怕什么,我觉得“年终总结”算一个。看过长篇大论,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总结,但是没有干货;看过数据、图表、动画做得很好看的总结,但是文不符实。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1)很多SQA的工作偏执行,领导让干啥就干啥,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欠缺质量策划的能力。等总结时才发现,没有拿得出手的工作成果;项目管理者联盟
(2)SQA的工作要想真正产生价值,更多的还是要聚焦于质量改进。但是,在这种弱矩阵微权力条件下,SQA牵头过程改进往往举步维艰,改进效果可想而知。当然,也可能存在工作方式和技巧的问题。training.mypm.net
二、SQA的不同使命talent.mypm.net
以上三个问题反映的都是表象,归根结底说的还是关于SQA的定位及其岗位职责的问题。追根溯源,这就不得不回顾下质量管理的百年发展史。项目管理者联盟

service.mypm.net
QA(质量保证)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军工企业为了提升产品质量,用严密的程序手册来保证过程的进行,一直延续到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其中最典型的就是ISO9000族系列标准。项目管理者联盟
1987年美国CarnegieMellon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发表了CMM框架,它用5个不断进化的层次来评定软件生产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初始层、可重复层、定义层、管理层和优化层。其中,又划分为18个过程域,SQA(软件质量保证)就是其中之一。于是,SQA这个名词就诞生了!后来,CMM不断演进发展,于2012年发布了CMMI-DEVV1.3,2018年发布了CMMI-DEVV2.0,其中关于质量保证的过程域有些许调整,名称分别变为PPQA、PQA,但其本质没有发生变化。项目管理者联盟
软件质量岗位诞生后,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而衍生出了不同的定位和职责,从一开始较单一的过程评审和产品审计工作,到后来的软件度量与分析、软件质量策划、研发过程改进、质量文化建设等。SQA也在企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相应的使命。项目管理者联盟

www.mypm.net
很多软件企业没有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或者专职的SQA人员,往往由其他部门或岗位兼职质量相关的角色职责。SQA一人身兼多角,难免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角色定位不太清晰、职业发展通道狭窄、工作绩效不好评估,一系列的问题都来了。那么,作为SQA如何破除这些困惑呢?项目管理者联盟
三、SQA的破困之路项目管理者联盟
问:要让SQA不再困惑需要几步?答:总共有三步。第一步:认识自我;第二步:认准方向;第三步:认知未来。项目管理者联盟
1、认识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