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过了前两个阶段,直到到达第三阶段,才有了质的改变。项目管理论坛
总结以上问题,核心还是在于团队能力线问题,所以提高团队能力线,才是以上问题的正解。到这里,正如“如何学做管理”中所说,这个问题要通过培养团队成员来解决,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样培养团队成员呢?项目经理博客
我们的Android应用开发团队是一个年轻的团队,一些知识体系都还有待完善和建设,作为团队负责人,我有责任和义务给团队成员指明未来的方向。因此,作为培养的第一步,先明确我们团队需要些什么,他们要做些什么,现在能做些什么?我们先来第一步,组织构建:项目管理者联盟
组织构建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控制组织大小,4到6人为一个小组织。项目经理博客
我们团队有20人,一个20人的团队,任何思想的传达效率都会比较低,协作成本高,根据我个人的开发经验,4到6人的团队沟通成本低(随便找个空地就能开聊),利于互帮互助。项目管理者联盟
明确各个小组织的领域范畴和责任。项目管理论坛
这个点需要一定的技术背景才能操作,我将Android应用领域拆分为8个领域,包括数据与系统对接、网络与性能、界面与国际化、H5与工具链,每个小组织负责2两个领域的持续跟进研究,以及沉淀。PgMp.mypm.net
人员责任包括领域研究和产品开发。项目管理者联盟
对于人员的要求,所有应用开发人员同样需要负责模块功能的开发,同时要兼顾领域研究,让所有人员既有产品观,全局观(了解应用开发需要的所有技术),同时又有自己的核心领域,做到广而精。项目管理者联盟
这样才划分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各个领域的独立,降低了团队成员的心智负担(操心的事情多),每个人都能一门心思的研究自己的领域,遇到非自己领域问题搞不定时,团队里总能找到能提供帮助的人(有所依靠,哈哈)。一个小组织的成立,我们还可以做弱结对编程、代码审查。因为他们的领域相同,知识体系一样,很容易做到这件事,沟通交流更顺心。项目管理者联盟
另外,附加的收益,由于领域的独立,紧接着领域的沉淀也逐步加强,各种设计文档也很自然的产生(开发人员不是天生都不喜欢写文档,而是不愿意写没有意义的文档),未来新成员培训也是很有希望做到的。这些好像和团队成员培养没关系?嗯,是的,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他们是我进行团队培养的基础,是成员成长必不可少的环境,没有这样的设定,团队培养很难落地执行,接下来开始团队培养:项目管理者联盟
团队培养www.mypm.net
识别团队中的核心成员,给他们合适的权力和责任。项目管理者联盟
想想,一个班里面,除了老师还有班委。为什么呢?层级太多不是也不怎么好么?如果我能同时兼顾20人的所有细节工作,自然不想再构建新的层级。当我们的关注的事务细化到一个层面后,那么精力就不够了,作为领域团队层面,我们的关注点要细化到代码设计甚至编码级别,一个人能搞定吗?至少我搞不定!那么这和培养有什么关系呢?我对培养的定义不仅仅是指导,还包括培养环境的构建。所以这里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给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发挥更多的价值(构建带领一个小领域开发的学习环境,现在的开发已经很少能单兵作战了),第二,让他们带我传递我的思想和理念,小团队传递效率更高,深度更深。项目管理者联盟
各领域持续指导和跟进。
各领域成立后,我的精力主要放在和他们沟通上,让他们明白程序应该怎么设计,这个领域需要做哪些事情,应该怎么做,成员如何组织等,反复不断的沟通、总结、改善,持续的做下去,直到我觉得我们大家的思想是一致的,方式方法没有问题(当然,如果我错了,那么问题就大了,我得保证我没有搞错,或者错了及时改正),这样他们才能有效的指导他们领域的成员,带领他们前进。项目管理者联盟
领域拉通,成员能力挖掘,查漏补缺。项目管理者联盟
各小领域成立后,并不代表我就可以做甩手掌柜,除了各领域的培养以外,我还需要拉通各个小领域,促使他们有效的协作,降低他们之间的耦合,减少跨领域的成本。同时,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关注团队成员的学习进展,给与他们合适的建议,以及符合他当前能力的工作,针对有潜力的成员重点指导,针对有问题的成员及时告诉他的问题,促使他改善。项目管理者联盟
关注新技术,加强自身对技术的学习,带着团队向前走。项目管理者联盟
细节有很多,这里谈到了主要方面,个人总结能力还是有限啊,主要只想说一点:核心是为了产品的研发,开展基于培养提升团队成员能力,形成自组织,流程、规范、考核均是辅助措施,能无就无,谨慎对待。项目管理培训
3.如何做敏捷项目管理项目管理者联盟
敏捷团队是一个全功能团队,里面包含了各个领域的成员,由于公司原本组织架构的一些特点,我们并没有像标准敏捷项目团队那样,有产品经理、敏捷教练等职务,与之对应的是规划与交互,项目负责人。虽然“形”对不上,但是如果能对上“神”,也是不错的。项目管理者联盟
在敏捷之初,我们并没有理解什么叫迭代,我们傻乎乎的定迭代周期为一周,而且还觉得自己在走敏捷的迭代。可惜我们那不是迭代,我们只是每周计划一下需要开发的工作而已,仅此而已。因而带来了很多问题,前端需求人员不知道功能的开发预期和进展,项目负责人也就是协调协调资源,面对纷繁复杂的功能项开发,也不太情况每个功能的开发进展,当前是否正常(除非非常不正常才能发现)。整个项目组感觉都忙忙碌碌,但是却不知道大家都做了些什么?每天晨会大家说的事情都有点不知所云,感觉晨会都快没有实际意义了。问题太多,以至于我们有点迷失方向。项目管理者联盟
敏捷,宣称要拥抱变化,我们却粗浅的理解为不需要计划,是不是很白痴。我个人现在对拥抱变化的理解为:“及时交付可体验的产品,随时做好调整的准备,日常的工作任务安排,如果发现不合符预期,需要及时调整,重新评估新的任务,而不是掩耳盗铃,觉得不列一个新任务就会快一点”。好了,临近年底,对于敏捷总算有所顿悟,多亏了《敏捷估算和规划》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多启发。接下来,谈谈具体的一些实施细节。项目管理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