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石油化工行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特性,而且近年来发生过影响范围广的环境污染事故,引发过一些群体性事件,国家对石油化工企业和建设项目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日益提高,目前石油化工企业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项目管理者联盟
一、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严峻形势talent.mypm.net
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的基础支柱产业,也是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扶持的行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十一五”时期的高速发展,国内原油加工能力和石油化工生产能力迅猛增加,尤其是乙烯生产能力2010年已较2005年几乎翻了一番。2000万吨级的炼厂和百万吨级的乙烯厂相继投入建设,石油化工企业分布几乎覆盖全国,目前仅西藏等个别省区尚没有石化企业。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国内庞大的市场和旺盛的需求为石油化工行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该行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石油化工作为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由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运输,生产装置复杂多样,生产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同时产生相当数量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原材料和产品运输量巨大,这就要求石油化工企业建在临近资源且运输条件便利的地方,因而形成了大多数石化企业临海、临江、临河布局的特点。项目管理者联盟
根据2009年出台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立足现有企业、靠近消费市场、方便资源吞吐、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要求,经过“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进炼化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产业联合等模式的发展,目前,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布局已逐步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石油集聚产业区以及上海漕泾、南京扬子、广东惠州等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石油化工基地,并建成青岛炼化、广西石化和中海油惠州炼化等三座大型炼化基地以及上海化学工业区、宁波化工园区等一批具有国际化管理水平及地方产业特色的化工园区。项目管理者联盟
自2005年11月吉化双苯厂爆炸引发松花江特大污染事件以来,全社会对石油化工企业和项目的关注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之后的厦门PX停建事件、大连新港7.16爆炸事故等造成了人们对石油化工企业或建设项目的恐慌与担忧。高度集聚的石油化工企业以及频发的安全事故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引起了人们对石油化工企业和建设项目的普遍关注,毕竟,谁也不希望家门口摆着一个不定时炸弹,威胁生命财产安全。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涉及石油化工行业建设项目的群体性事件,例如2007年厦门腾龙PX项目被宣布暂缓建设并于2009年迁址漳州、大连福佳PX项目被搬迁和新近的宁波镇海炼化PX项目被政府停建,造成了公众逢PX必反、政府谈PX色变的尴尬局面。PX及其建设项目已经被妖魔化,几乎成了过街老鼠。公众关心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没有错,关注生存环境质量也没有错,公众因为不了解而恐慌,需要通过公正平等的对话、科学客观的答疑和严谨的论证之后解决,但草率的妥协处理,只想息事宁人,绝非明智之举。项目管理者联盟
其实这不单单是关乎PX产业在中国的声誉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石油化工行业在中国的声誉和发展的问题。否则,现在大家关注PX,日后又来了其他的石油化工产品被暴炒,最终局面将难以收拾。如今,环保站在了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石油化工项目变成了民众表达民意的出气筒,PX成了替罪羊。下一个目标又是谁呢?项目管理者联盟
事实上,每一个在建或已建项目的背后,都有一系列的环评在支撑。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石化项目的环评也面临了很多的问题。club.mypm.net
二、石油化工项目环评面临的主要问题与难点剖析service.mypm.net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重要的一项环境保护制度,经过30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众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又面临新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已由污染防治和控制生态破坏扩展到改善环境质量、污染物总量减排、防范环境风险以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当前,环境影响评价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国现阶段已经从建设项目环评拓展到规划环评,并开始尝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以及针对重大决策的战略环评。环评中纳入的环境要素也从常规的地表水、大气、噪声、固废、电磁、生态、环境风险等,逐步扩展到地下水、土壤和人群健康等,将来还会进一步拓展和延伸。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公众对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需求上升为国家意志,将成为环境保护的巨大驱动力。目前环评预测结果与公众的感知及认识还不相匹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前评价、竣工验收以及后评价的衔接不够,造成了环境保护管理延续性不足。项目经理圈子
由于近来石油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曝光度较高,石油化工行业新、扩、改项目的环评因此被推到了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十一五”以来,石油化工行业通过开展行业发展战略及规划、大型石化基地规划以及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十一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调整优化石油化工行业产业结构和整体布局,已基本实现临近资源地与市场、炼化一体化、入园入区、集约化发展,并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项目管理者联盟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法制的逐步健全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石油化工行业逐渐加大前期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并不断加强生产工艺技术、污染治理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推动技术进步,在提高生产工艺水平、技术装备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不断努力,持续改进。目前我国石油化工项目整体建设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日趋先进,配套的污染治理技术渐趋成熟、有效,石油化工行业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也更加专业、成熟。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和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石油化工项目环评遇到了更多的挑战。我认为,目前石油化工项目环评的主要问题和难点集中表现在环境风险、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公众参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等几个方面。club.mypm.net
首先是环境风险。石油化工企业或建设项目由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其环境风险受到广泛关注。尽管《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目前尚在修订中,很多大型石油化工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实际上已经按相关要求扩大评价范围、增加评价内容和深度了,对于环境风险事故重在采取有效防范和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缓事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环境保护部新近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替代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77号文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明确企业环境风险防范主体责任,强化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管,切实有效防范环境风险。文件强调环评单位要加强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环境监理单位要督促建设单位按环评及批复文件要求建设环境风险防范设施等。文件还提出了“充分发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导作用,源头防范环境风险”、“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周边企业、园区(港区、资源开采区)的应急预案相衔接,加强区域应急物资调配管理,构建区域环境风险联控机制”等要求。项目管理者联盟
举一个我亲历的关于环境风险评价的环评实例,即北京燕化为了奥运油品升级改造项目搬迁众多居民。为满足首都环保标准日益提高的要求和对欧Ⅲ及欧Ⅳ排放标准清洁燃料的需求,保证绿色奥运的顺利举办,燕山石化公司需要对炼油系统进一步改造。该项目环评审批正值吉化双苯厂爆炸引发松花江特大污染事件之后,环评单位又按当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要求补充编制了环境风险分析专题报告,提出了周边居民区整合搬迁方案,涉及栗园等4个区域居民区的整合搬迁,并提出完善消防及事故污水收集、调储能力以及区域水系环境风险减缓措施等。燕化公司最终花费数亿元完成了区域整合,涉及约8000人口,不仅使居民区与生产区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而且集中生活区与生产区之间全部有绿化带或辅助生产区相隔,减少了事故发生时对居民造成的不利影响;区域布置更为合理,并对现有道路系统进行重新划分,危险化学品运输穿行办公、生活区的现象得到改善,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实这个案例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奥运会要开,清洁油品要保证,项目肯定要上,所以措施等方面也都要求得更加严格。关于居民区整合搬迁,其实燕化公司也早有计划,只是赶上这个特殊时期把计划提前实施了。如果建设项目都按照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搬迁周边的居民区,代价太大,也不必要。目前一般要求明确发生风险事故时应急疏散和撤离的人员范围。修订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导则提出应对事故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环境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分析论证,明确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并提出了环境风险防范区的概念,要求环评中明确环境风险防范区内人员的应急疏散方式、路线及安置要求。blog.mypm.net
日本和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人口密集,存在化工厂临近居民区的情况。日本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有效的监测、预警和防范体系,减少了环境风险问题,其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曾经参观过三菱化学在日本四国岛爱媛县松山市的PTA工厂。松山是旅游观光城市,有松山城和道后温泉两大知名景点,对松山工厂的环境要求很高,而且工厂旁边就是松山机场。虽然是先有工业区后有机场,但是由于污染防治措施到位,因此松山工厂的废气排放并未影响到松山机场的正常运行,其工厂排污也未对松山市的旅游造成不利影响,环境问题处理得很好。对于临近居民的情况,日本企业也有环境压力,包括废气、噪声是否会扰民以及化工厂临近居民区的环境风险等问题,但其厂内均设有自动监控仪器,并配套防范措施,以确保满足要求。工厂周边的居民没有不良反映。项目管理者联盟
修订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导则原则上是要以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及其源强和发生概率,提出防范和减缓措施并分析其充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为主,以后果计算为辅。对于环境风险事故应重在采取有效防范和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缓事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这是导则修订编制组成员的共识。项目管理者联盟
其次是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的要求,环评文件要明确拟采取的具体环境保护措施,分析论证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等。石化项目环评对拟采取措施的经济合理性论证的充分性,往往影响到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有些建设单位为了项目尽快批复投入建设,对不尽合理的措施要求也都答应下来,为日后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留下了疑问。PgMp.mypm.net
比如中国石油四川炼油项目,由于选址条件先天不足,存在地下水环境脆弱、纳污水体沱江已无环境容量、大气环境污染扩散能力差等诸多环境制约因素,尤其是地下水及水环境敏感,环境风险大,于是采用了最严格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环评首次采用地下水分区防渗方案,提出按照重点污染区、特殊污染区和一般污染防治区分别做好地下水防渗的工程措施,因此项目增加投资近7亿元,成为石化项目地下水防渗方案的首个范例。当然,这是为了上项目加严标准不惜经济成本的实例,我个人认为此项目具有特殊性,其要求及措施不宜推广,不具可复制性。项目经理博客
又如前述北京燕化炼油改造项目,为保证北京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和满足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要求,执行了最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以热电站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例,燃料为石油焦(硫含量3%),采用炉内石灰石和炉外石灰-石膏湿法脱硫两级脱硫,总脱硫效率达到99.5%,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执行北京市地方标准(100毫克/标立方米)。根据国内运行实际,循环流化床锅炉采取上述脱硫措施,需要添加大量石灰石,成本高,不经济,而且将产生大量脱硫废渣,难于保证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据调查燕化目前运行效果不错,烟气达标,脱硫废渣都卖给了建材企业,但是投入确实很大。曾经有大气专家说过,实际上燕化排污影响不到北京市区尤其是中心城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由于地形等条件限制,污染影响一般都在燕化及其周边范围内。而采取了如此严苛的污染防治措施,能否保证长期稳定运行及效果,经济上能否长期承受都是疑问。项目管理论坛
第三是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环评的公众参与在规范性、代表性、真实性以及针对性等方面存在欠缺,比如参与对象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信息公开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征求公众意见方式与内容缺乏针对性等。以前大家对公众参与不够重视,环评中的公众参与也多流于形式。近年来多起群体性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建设项目及其环评的广泛关注,尤其是石化项目。项目管理者联盟
第四是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评导则总纲要求,以建设项目实施后的影响预测和环境现状对比,从环境要素、资源类别、社会文化等方面筛选出需要或者可能进行经济评价的环境影响因子,对量化的环境影响进行货币化,并将其货币化的环境影响价值纳入建设项目的经济分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效益分析结果,提出补偿措施和建议。通常,建设项目环评中这方面比较薄弱,量化尤其是货币化环境影响比较困难。而且,对环境风险事故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目前环保部门也希望能够量化经济损失,这个就更加有难度了。club.mypm.net
三、对石油化工项目环评的建议项目管理者联盟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方面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对于石油化工建设项目来说,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战略,实现入区入园,完善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机制,认真落实各项环保要求,才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实现两型社会的正确途径。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1.推动规划环评,使建设项目与区域环境相协调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大型石化基地已经或基本成型。在新址上布设大型石化基地并不容易,环境敏感,要求严格。今后的石化项目基本上都是在现有厂区或者园区内建设。但是目前尚有园区规划与建设项目不协调等问题,比如厦门海沧、青岛黄岛、泉州泉港等,规划与建设项目之间不协调的问题尤其突出,文教、居住区与工厂并存,规划布局不合理,功能划分不清晰,敏感目标众多,企业被动的成本投入大,预期的环保要求难以实现。对此,应推动石化基地或园区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并根据规划环评对规划做出必要调整,有所取舍,不能什么功能都保留。规划合理了,项目环评就容易做了。项目管理者联盟
本文为项目管理者联盟联盟会员原创文章,授权发布,非经同意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