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努力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 通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视环保投入,节能降耗,实现从源头削减污染物的产生。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改善所在地环境质量,石油化工企业在为全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亦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树立环境友好企业的良好形象。项目管理者联盟
3.强化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及时化解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石油化工生产中原料及产品多为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生产装置多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运行,存在一定的事故风险,如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以及火灾、爆炸等事故伴生或次生的危害物质,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石化项目环评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应以提出防范和减缓措施并分析其充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为主,以后果计算为辅。对于环境风险事故应重在采取有效防范和应急措施,并完善企业与区域应急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地减缓事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需要认识到的是,环评仅仅针对新扩改项目,并不能解决所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而环境风险评价也不能解决所有环境风险问题。实际上严格规范的管理,健全有效的环境风险事故监测、预警和防范体系才是防范与化解环境风险事故的根本措施。企业要通过强化管理,严格培训,规范操作,措施到位,应急得当,再加上区域联动,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事故及其不利影响。项目管理者联盟
4.广泛开展公众参与,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目前,公众参与评价导则尚未出台,当前环评的公众参与效果不尽如人意。面对环评中公众参与环节的信息不畅、真实性客观性欠缺等诸多问题,国外或合资企业的有些做法值得借鉴,比如扬子-巴斯夫公司实施公众开放日,请公众进厂参观生产装置、污染治理设施、风险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等,通过参观与讲解,公众对石化项目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就不会把石化项目看得如想象中那么恐怖,会让其觉得安心、放心。 还有环评的公示信息应尽可能通俗易懂,专业性过强则公众既看不明白、也无法理解。政府和媒体的导向也应该尽量客观、公正,而不应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石化项目或企业。政府在对待石化项目问题时也应考虑全面和妥善处理,既不能为了某些利益而大力推进,又不能因为遇到公众疑惑就武断禁止。项目管理者联盟
5.做好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论证,要求应合理到位 部分企业为建设项目尽快上马,环评及批复阶段不惜成本、不计代价,各种合理不合理的要求都应承下来,实际上由于成本过高,实施中很难落实到位或者不能长期保证达到环保要求。所以,环评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应该是合理到位的,并经过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论证的,是科学、客观的。环保要求应合理到位,过严过松都是问题,环保措施(包括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充分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要经过论证后才能确定。凡事要有依据,禁得起推敲、站得住脚才行。项目管理者联盟
6.做好生态环境跟踪监测,用事实说明石化项目的环境影响程度及范围 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养殖区密布,珍稀海洋物种保护区遍布,环境敏感程度高。而大型石化项目多在沿海分布,环评中环境现状尤其是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往往基于一两次的实际调查,偶然性大。有条件的企业,建议参照上海石化建设之初的做法,在建设前留下环境背景资料包括海洋生物样本等,与建成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形成多年成系列的数据资料,再分析其长期影响和累积作用,用事实说话,比一次偶然性的监测更能说明问题和体现真实情况。 石油化工是高风险、重污染行业,只有重视该行业的环境保护工作,树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理念,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论证科学、客观、严谨,措施充分、可行、有效,才能使建设项目环保措施落到实处并满足环保要求,规避环境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项目管理者联盟 talent.mypm.net
本文为项目管理者联盟联盟会员原创文章,授权发布,非经同意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