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让政府与社会资本建立长期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PPP模式已成为建筑业热议的话题。但是,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到,刚刚兴起的PPP尚无成熟的模式可以复制,仍需政府和企业共同探索。如何在抢抓机遇的过程中防范风险,是我们探索PPP模式的前提。项目管理者联盟
■ PPP模式带来的新机遇项目管理者联盟
2014年以来,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密集出台了数十项关于推进PPP模式发展的相关政策。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2月,财政部PPP中心已有7835个总投资超过8.8万亿元的项目入库。6月22日,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成跃在青岛举行的“中国PPP论坛”上表示,中国PPP基金成立短短3个月时间内,已经与地方政府接洽了78个项目,总投资额达9120亿元。在前景广阔的“盛宴”面前,面对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建筑市场,正在探索转型升级之路的建筑企业该何去何从?当然要抢抓机遇。“预则立,不预则废”,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是当前要务。从市场的角度看,有专家预测,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未来5到10年,PPP模式将带动数万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从建筑企业发展角度来说,PPP模式被誉为推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在这个模式中,建筑企业将从单纯的“施工承包商”转变为与政府通力合作的“工程开发商”,业务范围将拓展到投融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多个环节。talent.mypm.net
■ 当前PPP项目存在的风险初探项目管理者联盟
当前,PPP政策密集出台,如果研究不透,对企业来说会有政策掌握不清的方向性风险。财政部、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中央部委相继出台关于PPP模式的相关政策法规,正在逐步完善的政策体系有许多特点需要企业认真学习掌握。以法规体系为例,发展改革部门强调特许经营模式,财政部门强调PPP模式为政府采购,发展改革部门主张PPP适用《招标投标法》,财政部门主张适用《政府采购法》。发展改革部门推进PPP项目库建设,财政部门也公布了PPP示范项目,并且两部门均有对PPP项目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各地方政府相关政策和措施也各有特点。对企业来说,如果跟踪学习不够,不能吃透政策,盲目行动、仓促上马,必然会为探索实践工作带来方向性风险。项目管理者联盟
PPP模式刚刚起步,企业经验不足将带来商业风险。2014年被誉为“PPP元年”,各类政策陆续出台、各种项目分批“上市”、政商各界火热研讨,但距今毕竟只有两年时间。目前,相关体制机制仍在逐步完善,已签约的项目刚刚起步,大多数项目仍在准备和洽谈阶段。企业需要注意的是,财政部2014年印发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中规定:“项目设计、建造、财务和运营维护等商业风险由社会资本承担。”PPP模式既是融资模式,也是一种管理模式。在相关体制机制仍不够完善、项目运作经验缺乏的情况下,建筑企业在尝试PPP项目的过程中,项目的“含金量”识别、投融资运作、合法收益的设计、与政府建立长期共赢的合作关系和基础运营维护等问题中的某个问题解决不好,都将为项目和企业带来巨大风险,而且是企业“输不起”的风险。项目管理者联盟
■ 对PPP项目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建议项目管理者联盟
一是战略引领,企业要建立自己的“PPP模式智库”。通过内部培养、外聘专家顾问等方式建立专业、高效、务实的专业研究队伍。全面、及时地跟踪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颁布的各类PPP政策法规,细致、科学地对政策法规体系进行分析研究,掌握政策精髓。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形成项目识别能力,即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和战略确定哪些项目是企业可以探索的、哪些是坚决不能做的;形成市场分析能力,即分析拟参与的PPP项目的外围环境,对合作伙伴(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信用情况、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估;形成风险识别能力,对当前投融资机制、投资回报模式、退出方式等存在风险点的环节进行理性识别,研究应对措施,做到未雨绸缪。项目管理者联盟
二是谨慎务实,企业要建立全链条的风险防范制度体系。企业可以在对政策体系和当前案例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PPP项目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风险点进行逐一梳理。如PPP项目的融资是综合性的,我们在选择融资咨询机构时,就要重点考察咨询机构的融资咨询能力和专业水平,不然就会对工作的推进造成难以预料的损失。在合同风险防控方面,对合同的主体、权利义务、违约条款和担保条款等的确认都需细上加细。在项目履约阶段,要针对管理风险开展风险评估,提前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有效保障项目顺利实施。这些都需要企业建立一套涵盖PPP项目各个环节的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并且严格执行。项目管理者联盟
三是合作共赢,与地方政府建立稳定、融洽的合作关系。PPP模式的本质是由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全面负责,转变为与社会资本合作,利用社会资本的资金优势和专业能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在具体的PPP项目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及权利义务颇为重要。这要求企业在项目前期不可急于求成,要和政府进行充分沟通,真正对双方诉求形成共识,并签署能够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法律文件,这样才能保障日后项目建设运营的顺利推进,也为建立长期稳定的政商关系奠定基础。项目管理者联盟
四是人才保障,打造一支专业的PPP项目管理运营团队。PPP项目的特点是链条长,涵盖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业务范围涵盖项目开发设计、市场营销、土地开发、投融资筹划和实务、税务筹划管理、工程施工管理、法务管理、合同管理以及运营维护等多项工作,因此,企业需要一支视野开阔、专业过硬的人才队伍。需要注意的是,前期项目开发设计人才至关重要,既是PPP领域专家,同时也得是建筑业内专家。这就需要企业提前布局,做好优秀人才团队的引进和培养工作。项目管理者联盟 bbs.mypm.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