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老师看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上项目以满足民生需求或政绩追求,将不适合PPP的项目按PPP模式推进,或者为了尽快推进项目落地而忽视前期评估、谈判和合同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后果可能不利,因为PPP特许期长达十几二十年。千万不要重蹈覆辙:过去十几年我国不少PPP(BOT)项目,因政府不重视前期评估、谈判与签好合同,或不懂又不请懂行咨询,或受贿,提供兜底但未封顶(典型的不对称/不公平),造成投资者暴利,后来特别是换届后政府觉得亏了,自然就违约,造成政府既做了冤大头,还落个不守信用的罪名。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中国PPP走向世界项目经理圈子
其实,新世纪以来我国最早力推PPP的中央部委是商务部。为了落实中央“走出去”战略,商务部从2003年起就一直通过其主管的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其倡议成立的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组织了大量研究和培训推广工作(王老师承担了大量具体工作),帮助和鼓励我国央企和实力强的地方国企在走出去过程中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带资承包和对外投资转型升级,参与境外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2009年商务部还出台了“境外投资管理办法”(2014年进行了修订)。铁道部后来为了高铁“走出去”也做了大量宣传和推广工作。这样,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本无资金和实力投资的基础设施,我国企业就可以利用PPP,创造出原本无法开展的工程项目,提高竞争力,业务期也得以延长。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亚投行的建立,PPP在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越来越显得重要。项目管理者联盟
民营企业参与PPPPgMp.mypm.net
王老师表示,由于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尚不具备央企和国企的投资、融资、技术、信用等优势,目前参与PPP的较少。但民营企业创造性强、灵活性大、效率高,目前阶段采用抱团的方式也许是一种参与PPP的途径。例如,王老师说,他曾应邀与一些民营企业协会一起集体去考察一些项目,如果大家认为某个项目不错,就由协会中实力相对雄厚、号召力强的企业牵头,其它有兴趣的成员企业再各出一些资金参股,共同投资这个PPP项目,有点类似于众筹的概念。但这种形式做法因股东较多,特别需要股东之间的优势互补,而且要志同道合,并有一套很好的决策和治理机制。项目管理论坛
PPP的未来发展
加强PPP的宣传与培训training.mypm.net
从教育角度而言,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开设有关PPP的课程,这是好现象。王老师说,PPP的理念与传统的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民间提供商业产品不同,其实应从更早的阶段就开始教育公众,有利于长远。有台湾学者告诉我,他们有的小学就已经开始科普PPP的理念。当然,从目前应急而言,特别应加强对相关政府官员的培训,而且可能不能局限于过去的比较虚的培训,而应加强偏实务性的培训。就投资者而言,特别是民营企业,他们是很好学的,不必担心。另外,还应创造条件,规范和扶持专业性的第三方咨询(含律师)机构。现在真正懂PPP的咨询人才奇缺,尤其是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人,因此,能够牵头做PPP咨询的优秀人才收入非常高。但是,不能否认,我国咨询的专业性、独立性、客观性和公平性还有待完善之处,有些甚至已经成为客户的御用。项目管理者联盟
王老师说,教育是从长远给社会提供各种人才(其实是人才的自学、应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培训则主要是短期内给社会已有人才补充急需知识和经验。就培训而言,目前最火爆的似乎是民间培训机构和政府或协会合作的培训(用PPP的理念,政企合作,搞培训),因为民间培训机构的嗅觉非常灵敏,只要有市场,找到几个相关的老师,利用政府或协会的信用,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就可以招生了。而且,民间机构的培训在课程设置、师资选择、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等方面比较好。当然,目前我国的PPP培训更多还是单向式大规模(老师讲,学员听)的科普,今年下半年以后的则越来越趋向更专业的主体培训,但离国际上的小班交互研讨式尚较远。目前国际多边机构,如世行、亚行和APEC等,他们常年有一些PPP相关的技术援助(包括培训),他们的培训就是后面这种,例如,去年4月至今,由亚行、德国国际机构、上海财政部等等合办了亚洲城市发展中心(CDIA),培训了12期中国政府官员,国外专家与王老师等中国专家共同作为培训导师(Facilitator),教材也是王老师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了改编。至于老百姓,不需要了解PPP太多,他们更关心的就是价格、质量和服务水平。不论是传统政府投资模式,还是PPP模式,只要质量和服务好,价格合理就行。但是,要有公众参与决策与监管机制,这点在我国也有待完善。bbs.mypm.net
NGO引入PPP服务评价体系中blog.mypm.net
王老师说,NGO(非政府组织)也是属于第三方范畴。政府把一个公共项目授权给一家企业来做,不是说政府就没事了,政府是要监管的,因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终极责任还是政府的,如果公共产品或服务出问题,百姓不会去找投资者,而是会找政府。但在监管过程中,有时会涉及到了一些很专业的事情,可能就要聘请专业机构来监管,这就是第三方的意义。对于一些不是十分专业但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也可以让NGO和公众参与。还有,PPP项目还需要有百姓的投诉机制,以及时反馈PPP项目所提供产品和服务中的不足,有利于持续改进。这些都属于监管或服务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管理者联盟
咨询公司作为第三方的作用项目管理者联盟
王老师说,在PPP项目的全过程中,尤其是在PPP推广的初期阶段,由于PPP项目的复杂性,特许期又长,以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而言,官员和投资者都不太懂,故专业的咨询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目前PPP推广的初期阶段,各地方政府难以在鱼龙混杂的咨询市场中找到适合的咨询机构,因此,建立中央一级或者省一级的咨询机构库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每个市甚至每个县都建立咨询机构库,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造成咨询机构在不停地重复提交入库申请和资料,有的地方甚至还要求咨询机构交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增加了麻烦,无形中提高了咨询公司的成本,而且还可能造成政府寻租。bbs.mypm.net
政府如果在选择咨询公司的时候出现了差错,或选择的咨询公司水平不高,政府可能花个冤枉钱,没法让项目落地,或即使落地,项目后果严重。另外,咨询公司一定要有职业道德,坚持专业性、独立性和公平。现在有些个别咨询公司,只考虑让政府和企业双方尽早签约,所提出的方案并不一定公平甚至不合规。如果政企双方都有较好的PPP知识和经验的话,问题不大,如果双方中有一方不懂或没有经验,可能在签署合同的时候,就已经吃亏了,不PPP项目的长期。而且,如果政企双方和咨询,如果没有顾及PPP项目的最终用户百姓的利益,轻则百姓利益受损,重则百姓上街造成社会不和谐。项目管理者联盟
还有一个是咨询费的问题。现在有人说政府要管控咨询公司的收费,王老师建议,还是交给市场来决定为好,只要是项目方案及其实施效果做得好的,品牌口碑好的,咨询费就高,反之则低。但是,要注意出现的恶性竞争现象,听说前一段时间,有一个PPP项目,政府用3万元就签了一个咨询公司。要知道,3万元可能连人工成本都覆盖不住,不知道其PPP实施方案(含财务分析、物有所值评估、财政承受力评估、合同草案等)是怎么做的,这肯定是不合理的。还听说一个地方,一个不大的项目,一般公司的咨询报价都在30万元左右,但有一家报了一个18万元,而且是全程的咨询,还中标了。等到了咨询该交差的时候,根本拿不出合格的咨询方案。王老师估计,这个咨询公司动机存在问题,也许是没有PPP咨询履历和业绩,想低价拿一个项目做,但是却远远低估了PPP项目策划的复杂性和工作量。项目管理者联盟
当然,王老师说,中央并没有强制要求政府(或投资者)聘请咨询,而且,政府建立的咨询机构库也不应该是强制的。中央或省级政府建立的咨询机构库,如果为了给地方政府更有参考价值,可以对这些咨询进行分类,有一类是综合类的,可以接手各类PPP项目,当然这种咨询机构会比较少;另一类则是专门类,如专门做交通类、处理类PPP项目的咨询的。一个咨询公司可以仅属于一个类别,大的好的咨询公司则可以跨两三个类别。项目经理博客 项目管理者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