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定好位,即由主导者转为引导者、合作者
简单讲,PPP与传统投融资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共同合作、全程合作。因此,要推广PPP,政府必须首先转变角色定位,由过去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合作者。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就是要打造出好的政策环境,更多地去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所谓合作者,就是政府与市场主体要在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共同投入资源,共同行使权力,共同分享收益,共同承担风险。项目管理者联盟
其次,要抓好三个关键节点项目管理者联盟
一是政策环境.项目经理博客
核心是建立全社会信用体系。从政府讲,要转变观念,恪守契约,严格按照合约办事,不能朝令夕改。从企业讲,就是要严格执行合同,不能先搞低价竞标,建设中一再要求追加投资,捆绑政府。因此,政府与企业,合作双方必须有起码的信用,只有互相信任,整个市场的信用环境才能优化,PPP的全面推广才有可能。项目管理者联盟
二是项目储备.项目管理者联盟
从政府财政的角度讲,一方面,要选好项目,只有那些具有相应收益权的项目才能入库。比如,农村公路建设,主要靠政府投入,修好后又不能收费,企业无利可图,就难以实施PPP;另一方面,要明确约定,要改变以前那种先定项目、再边谈边改的习惯,而是让企业一开始就看到完整的项目规划和权益约定,比如资金需求、融资方式、投资回报、收益分配以及财政补贴等,真正做到招标就能操作。比如,垃圾焚烧,政府和企业大致按什么比例分担建设资金,运营中靠政府补贴垃圾运费和企业焚烧发电形成收益,这些要件清晰明了,企业参与意愿才强。
三是边界条件.项目经理圈子
边界条件是项目储备、合同要约的核心所在,事关整个PPP项目的成败。从政府财政的角度看,边界条件的设计也就是PPP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承担风险和享受收益的最大范围,是彼此的责、权、利的划分,也是PPP项目参与双方承担风险的底线。边界条件千差万别,设置也十分复杂。不同行业、不同项目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有着各不相同的要求。比如在衡量收益时,土地整治就应主要考虑地段位置、拆迁成本、整治周期等因素;污水处理就应主要考虑管网配套、设备投入、事故风险等因素。即使同一项目的风险,也会因外部影响因素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土地一级市场整治,由于所处区域的不同,或者是相似项目因征地拆迁等因素变化,使得每一个项目的风险分担设置都较为复杂。项目管理者联盟
边界条件的核心其实就是两点——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利益分配主要包括定价范围、政府补贴、资源匹配、排他权等。以定价为例,通常是根据建造成本、运营维护费用、预期收益率等因素,倒算出价格上限,并根据未来使用流量、CPI等变量,给出一个调价公式。项目管理者联盟
在风险分担方面,风险应与收益匹配,在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中,谁对哪种风险最有控制力,谁就应承担相应的风险。按照这个原则,企业应当承担建造、运营、技术、融资等风险;政府应当承担政治、法律、政策、不可抗力等风险。比如搞一个隧道的PPP项目,约定了20年的收费特许经营权。如果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这个风险应当建筑商承担;如果运行后车流量稀少,风险由运营商承担;如果遇到股东退出、利率变动等情况,风险由企业承担;如果市政府统一规定取消收费、或者遇到特大自然灾害,风险只能由政府兜底。项目管理者联盟 PgMp.mypm.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