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套实践体系最明显的特点是考虑到了体系的可操作性,体系中的理性思考以指导实践步骤为主要目的,基本上摒弃了复杂的数学运算,强调与软件开发过程的紧密结合,强调把划分好的任务落实到人的重要性,还绘制出了关键的风险管理实用表格,注意到了风险管理数据的形成和利用问题。但为保证复杂体系的一致实施,需要对实施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SEI体系明确提出了软件采购方在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发挥和要求采购方参与到风险管理中来。该体系基于风险分类结构辨识风险,组织了194个揭示风险的问题,设计了各项实施措施的场景,有些活动甚至详细规定到了需要在多少分钟内完成。为了简化风险管理的实施成本和实施难度,该体系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定义为非常可能、可能和不可能3种,把风险后果定义为灾难性的、严重的、次要的和可以忽略的4级,两项因素组合成的风险当量简化为高、中和低3档结果,不过这种做法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管理精度。SEI体系的管理步骤多于技术、方法和工具,没有涉及到组合风险的处理,可以看出其主体思想是以简单的学术背景要求、方便的日常事务应用,再加上严格的管理规定达成IT项目风险管理效果。所以尽管技术要求不高,但实施成本不低,因此更适合于大型公司或开发大型项目时采用。但不足的是对如何取得预想方案中风险和机会的均衡重视不够,基本思路是改进项目管理,带动风险管理,管理范围仍以核心软件风险管理为主。
也可以认为上述4套体系归属两个风险管理层次,一个是研究如何辨识、处理和消除风险的学科,一个是试图辨识并采取规避措施的行为或过程。照此理解前两套体系属学科层,后两套体系属过程层。以上4套体系总体都偏重解决开发活动内部的技术风险,在风险控制手段上也往往着眼于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对如何规避风险后果措施不多。项目管理者联盟 项目管理者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