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敏捷给各方带来好处,是多赢的模式。项目管理者联盟
03项目管理者联盟
最小可用品是敏捷优势的体现。我有个朋友,前段聚会的时候,聊到彼此在做什么,他挺神秘地说:我在给客户做一个咨询,非常棒,客户一定会特别满意。我很好奇,咨询现在不好做,我问:能不能透露一下,你的咨询如何让客户满意,他说,对不起不能透露,我们正在憋大招呢,半年之后要给客户一个surprise。他这么说的时候,我心头一紧。有点隐隐的担忧。项目管理者联盟
为什么我对憋大招比较担忧呢?因为互联网时代,信息越来越对称,越来越少的东西你知道,别人不知道。就算有,半年之后也没有了。要不然客户的需求早变了,要不然就早已路人皆知了。项目管理者联盟
那怎么办呢?就可以用我们刚才讲过的最小可用品的方法,先推最小可用品,试探客户听反馈,迭代改进。憋大招风险很大。项目管理者联盟
最小可用品简单说就是通过做能满足最基本功能的产品,不断接受用户反馈,快速迭代,直到做出真正符合需求的好产品的方法论。service.mypm.net
微信就是最小可用品实践最成功的案例。项目管理者联盟

项目管理者联盟
初期微信1.0版时只是一个免费的发短信和照片的工具,它就是MVP,微信的最小可用品。推向市场后,不断听取客户反馈,改进迭代,后来从2.0到现在的7.0版,增加了语音通讯,摇一摇,扫二维码,微信公众号,增加了朋友圈,小程序,银行卡支付,到现在的移动商业帝国。完全占领了我们的生活空间。项目管理者联盟
项目管理者联盟
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微信不是微信工程师设计出来的,而是腾讯和用户敏捷共创,自然生长出来的。微信值得敬佩。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有机会可以问问张小龙啊,让你们在家憋大招,能设计出这些用户喜爱的功能吗?我想答案一定是“不能”。www.mypm.net
04项目管理者联盟
那么最小可用品的逻辑在产品研发应用之外,还可以怎么应用呢?我来介绍几个拓展应用。
我给你个场景1:有关个人成长:比如新员工,你就是一个最小可用品。你应该怎么做?是等能力强了再做吗,不,你是要敢于学习探索,你做的是初级的工作,又有师傅带着,试错的代价和成本是最小的。一定要不断的尝试进阶迭代,离开舒适区,接受更多的挑战,不断拓展你的边界,你一定会迅速成长的。training.mypm.net
再给你个场景2:回到上讲我们提到的那个场景是等客户需求齐了再开始做吗?不,按照最小可用品的逻辑,不需要一次冻结掉所有输入,可以先冻结优先级高,又相对成熟的部分,成熟一部分做一部分。分批次交付。项目管理者联盟
再来个今天课程的场景:我项目管理课程体系有20几门课呢,是不是等都编好了再开讲,而且我课件也不成熟,还得再改改。项目管理论坛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可能明年都不见得能开讲。而且课的质量还会不如今天。因为我失去了,先试讲,再听取意见不断改进迭代的过程。我现在回头看看,我的第一讲《项目管理ABC》就是我的最小可用品,我花的准备时间最长,但是从课件编制到讲解引导跟现在比都稚嫩很多,talent.mypm.net
虽然我现在依然在迭代改进冲刺的路上,但是同事们给了我很多的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所以课程一次次地迭代中进步。这就是最小可用品的妙处。项目管理培训

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05项目管理者联盟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最小可用产品也有它的使用前提,注意不要掉进它的坑, 弄得满身泥。举例子说一下最小可用品的top 3的坑:项目管理者联盟
1号坑:不要认为你真的了解你的客户而闭门造车。乔布斯也许可以,但大部分人不是乔布斯。要培养发烧级的客户和你一起共创,最快地,最低成本地犯错,然后再最快地改正。让他们感觉自己是产品的设计师和意见领袖。与客户共创的力量是神奇的。项目管理者联盟
2号坑: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用“最小可用品”的逻辑。最小可用品的策略应该特别适合创业公司或者成熟公司的不成熟应用,新应用,要用最小的成本试错,通过用户反馈不断更新产品。举个例子,中国个企业都在大力推进数字化应用。Digital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需要和客户一起探索共创迭代。所以digital是敏捷迭代和最小可用品最好的落地实践的土壤。你的业务中数字化应用用到了最小可用品的理念了吗?service.mypm.net
3号坑:MVP和质量差是不能对等的。MVP只是功能少或者单一,但是发布出去的功能一定不能有bug.项目管理者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