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的常见误区项目管理者联盟
1. 误区:敏捷项目没有计划talent.mypm.net
由于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甚至是未知的,敏捷项目团队很少能在项目之初建立一份类似于WBS任务分解的进度表和甘特图,但敏捷项目依然是有计划的,和传统的进度计划不同,敏捷的计划不是关注在完成项目的一个个活动或者说任务,比如说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模块一编码等等,而是关注在客户的需要,关注客户价值的优先级,其计划的对象是用户要求的功能,例如用户故事,计划活动的产出是一个设置了优先级的用户需要的功能列表。敏捷计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愿景–制定产品的长远目标;项目管理者联盟
路线图–制定实现长远目标的分步实施计划;项目管理者联盟
发布–制定一次发布的目标,包含在一个发布中希望交付的需求清单,并设置了优先级;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迭代–制定一次迭代的目标,包含了在一个迭代中团队承诺交付的需求清单及为了达成目标而设置的工作任务;项目管理者联盟
每日计划–制定每天的工作目标,包含了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工作任务。项目管理者联盟
其计划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项目开始时制定产品的愿景,到每个迭代开始时制定迭代计划,敏捷项目的计划不断的细化,不断的根据变化而调整,是Just-In-Time的计划。club.mypm.net
2. 误区:敏捷就是追求速度club.mypm.net
一次在和几个朋友聊天的时候,有朋友说最近装了有线数字电视,他觉得开发数字电视频道服务的团队应该是采用了敏捷的团队,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功能发布,只是系统不稳定,不得不经常的重新启动机顶盒。项目经理圈子
这无疑是个非常有趣的关于敏捷的理解,似乎敏捷就是关注软件功能的投放市场速度,而往往忽略质量。这是很多有关敏捷的理解中,比较典型的一种误识。如果我们重读一下敏捷的四句宣言以及12条敏捷原则,应该不难看出,敏捷实际是关注实现客户的价值,而这一价值体现在“可工作的软件”之中,这其实是对质量的要求,它意味着交付的软件是客户需要的并且质量稳定的,是同时对需求质量和开发质量提出要求。另外,因为市场的变化会促使客户重新调整需求,以获取最大的价值,因此敏捷强调“响应变化”,迅速调整策略,以帮助客户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响应。项目管理者联盟
3. 误区:敏捷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开发模式club.mypm.net
敏捷开发模式被互联网企业广泛采用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项目管理者联盟
1)
产品的功能升级更新换代非常快,大家都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抢占市场,吸引用户,而需求往往又不是非常的明确,甚至有时只是一个idea,需要市场的反馈;blog.mypm.net
2)
产品的升级是可控的,即便是带着一定缺陷的产品发布(又称为“灰度发布”),我们都可以在后台悄悄的升级系统或修改BUG,对于用户来说,任何时间打开浏览器都可以看到最新的产品,因此对用户的影响是最小的,甚至用户是不感知的。项目管理者联盟
对于那些需要安装到用户使用的终端(电脑、手机、平板等)的应用来说,这样的升级方式可能就会导致客户的反感、投诉和客户流失。对于软件提供商来说,还必须要考虑客户拒绝升级情况下,后台系统必须要同时支持多个版本的运行,否则就会遭到客户的投诉,甚至会引发负面影响的广泛传播。项目管理者联盟
因此对于不同形式、不同需求阶段、不同质量要求的产品,对于敏捷开发的实际应用是需要谨慎研究的,而不是绝对的生搬硬套和教条主义。PgMp.mypm.net
4. 误区:敏捷是“一个”过程blog.mypm.net
敏捷不是一个过程,是一类过程的统称,它们有一个共性,就是符合敏捷价值观,遵循敏捷的原则。敏捷的价值观如下:项目经理圈子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项目管理者联盟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club.mypm.net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service.mypm.net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由价值观引出的12条敏捷原则:项目管理者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