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应用中,不少团队已经在实践敏捷开发,但一些团队往往无法很好地理解敏捷的本质,导致技术或方法上标榜敏捷,因没有形成敏捷思维模式,执行上出了问题。PgMp.mypm.net
对此,林伟丹告诉记者:“对‘敏捷’与否的判断依据,主要看价值观。敏捷更多的是一种状态(Being),多于是一种动作(Doing)。这是国内很多刚开始起步敏捷的团队‘照猫画虎’‘形似而神不似’的根源。”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谈到国内团队应用敏捷的痛点,林伟丹感慨,主要还是在观念的改变上,尤其是在很多公司管理层管理思路的改变上:敏捷只是一个迭代开发“方法论”、推广一套敏捷开发的标准“流程”、“人员使用率”越高越好、把“绩效KPI”分解到每个人头上、“老板”决定产品的需求、不允许犯错误……观念的改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www.mypm.net
他进一步分析,这里也有多重的制约因素,主要有3个层面:核心层是企业的文化、信仰、价值取向,这个要改变很难,更多的需要基于企业的文化考虑相匹配的敏捷实施策略。中间层是企业的组织架构,传统的职能型组织架构、弱矩阵结构,以及依附于这些职能架构的管理人员,都会对敏捷深入实施形成阻碍,这个像动手术,需要花力气去推动变革。最外层是企业的工作流程,这个需要改变传统的重流程、重审批、重文档的管理方式和过程,持续优化、简化,适应敏捷开发的需要。项目管理者联盟
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敏捷+”拥抱融合与跨界blog.mypm.net
敏捷开发传入中国的短短10年间,已经在互联网、电信、金融、医疗等各行各业,迅速流行。PgMp.mypm.net
敏捷开发和任何其他软件工程方法一样,都不会是一个终点。谈及未来,林伟丹从接触到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分析,指出三个发展趋势:一是敏捷思路向上下游扩展,形成一个“持续交付”的端到端的价值回路。向上游扩展的方法例如精益创业(Lean Startup)、影响地图(Impact Mapping)、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向下游扩展的方法例如DevOps、精益数据分析(Lean Analytics)。二是精益思想与敏捷开发的深度融合。精益与敏捷是一对高度兼容的价值观与原则,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精益作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与管理体系,已经在多个行业实践并取得成功,里面的确有很多软件行业值得好好借鉴的内容。三是敏捷开发更多的与跨界、跨领域的学科相结合。敏捷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专业教练、心理学、管理科学、教育学、专业引导、视觉引导……“敏捷+”催生了很多有意思的碰撞和互相渗透。项目管理者联盟
敏捷开发不仅是一种开发方法,更成为人们训练心智的手段。生活中,林伟丹爱读书,爱运动,爱旅游,爱交朋友,是一个爱学习、懂生活、要行动的影响者。他坦言,敏捷开发为其开启了一扇追求新知、持续学习的“大门”,之前的软件工程、CMMI知识体系相对封闭,而敏捷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新的思想、实践、方法论层出不穷,敏捷社区也异常活跃。同时,在敏捷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和开放、尊重、专注、承诺、勇气的团队价值观下,人不再被视为生产线上的“资源”,而是独特的、有创造力的鲜活的个体,围绕被激励的个体和自组织团队来实现商业目标。这也许就是林伟丹如此专注于敏捷的原因。项目管理培训
荐读▼项目管理培训
来点有用的书项目管理者联盟
项目管理者联盟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购买training.mypm.net
《敏捷项目管理:基础知识与应用实务》项目管理者联盟
许秀影博士 著项目管理者联盟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项目经理圈子 项目管理者联盟
本文为项目管理者联盟联盟会员原创文章,授权发布,非经同意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