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国防项目管理的发展项目管理者联盟 国防项目管理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但是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整个国防项目发展进程的是国防高技术项目的管理,他们既是现代项目管理的发源地,同时也是现代项目管理在国防系统应用最具成效的领域。国防高技术项目的项目管理,是指为国防高技术项目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特点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它要求按照系统工程的思想,对国防高技术项目从提出需求到研制生产和装备使用的过程实行全系统全寿命管理。项目管理者联盟 美国军方注重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索,用理论来指导管理实践。美国工业界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论,包括项目管理理论、费用-效益分析理论、规划计划预算管理理论、计划评审技术、运筹学理论等,都是由美国国防部首先提出,然后推广到民用领域的。他们提出的全系统全寿命理论以及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及其实践,都对理论界和管理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国防高技术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也是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项目管理者联盟 1、项目管理的形成阶段 项目管理最早由美国军方创立,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致力于作战任务的军事战术特编组织的出现而诞生的。到20世纪50年代,这种方法以海军的“特种计划办公室”和空军的“西方发展部”的面貌,在国防项目管理的舞台崭露头角,由于其效果良好,很快在军内外普遍推广应用,被誉为“美国国防部对当代管理科学与实践的13项重大贡献”之一。美国海军的北极星计划和国防航空航天局(NASA)的“阿波罗计划”是项目管理的成功例子。项目管理者联盟 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在“北极星潜艇计划”中,利用计算机管理,开发出计划评审技术(PERT),这一技术的出现被认为是现代项目管理的起点。在“北极星计划”采用计划评审技术(PERT)的4年里,美国《财富》杂志列出的500家最大公司中,有108家建立或正在筹建PERT管理系统。同时美国军方在其它项目中还开发了武器系统费效分析方法等技术。项目管理者联盟 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航空航天局(NASA)在“阿波罗计划”中,通过立项、规划、评价、实施,开发出著名的“矩阵管理技术”。 该项目的实施中,工程管理人员将风险管理运用于项目管理中,采用失效模式和关键项目列表等方法对阿波罗飞船进行风险管理,取得了巨大成功。项目管理者联盟 60年代初,麦克纳马拉出任美国国防部部长,提出了“集中指导与分散实施相结合”的管理原则。为克服50年代三军各自为政的混乱状况,实施了统一的“规划、计划和预算编制制度”(PPBS),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统筹规划国防和武器装备建设,减少了重复浪费。之后,英、法、德等国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划计划预算制度,对国防资源进行系统配置。项目管理者联盟 在60年代中期以前,国防项目超概算和拖进度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且数额十分巨大。1967年,美国国防部在借鉴非国防项目成本进度控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多年来管理国防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编制了“成本进度控制系统”的基础性文件——“成本/进度控制系统准则”,并在当年以美国国防部7000.2号指令的形式正式执行。之后该方法在英、法、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得到推广,成为成本进度控制的广泛法则。www.mypm.net 2、项目管理的发展阶段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为适应国防项目尤其是重大国防项目管理的需要,美国国防部颁布了著名的5000系列文件——《重大防务系统的采办》,在该文件中,美国国防部将整个国防项目管理生命周期分为3个阶段。在随后的30多年中,该文件经过了多次修订和完善,目前已经成为美国国防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要指南。其他国家也制定了相似的文件,对国防项目的研制阶段进行划分,并制定了相应的里程碑制度。项目管理者联盟 进入20世纪80年代,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83年,美国国防部国防系统管理学院组织编写了《系统工程管理指南》一书。从1986年起,根据帕卡德委员会的建议,美国国防部建立以国防采办执行官为首的项目管理体系。该体系根据项目的需要来设置,以实现对国防高技术项目的专业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项目管理者联盟 3、项目管理的完善阶段 进入90年代,由于国防项目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大大提高,从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开始提倡在项目办公室中采用一体化项目小组的管理方式。英国根据《战略防务审查》提出的“精明采办”要求,在国防采购局中组建了若干个一体化项目小组,每个一体化项目小组负责一个或几个项目的全寿命管理。法国在项目管理的实践中,探索出了项目管理与技术管理相结合的矩阵式组织形式,建立了跨学科的一体化项目小组,实行对项目的全面管理。项目管理者联盟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对国防项目管理制度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以适应国防高技术项目的需要。美国提出了渐进式和螺旋式采办的概念,注重对装备的不断更新,以适应装备技术发展的需要。在管理方式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项目管理中,形成了CALS、电子化采购等方式,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项目经理圈子 二、我国国防项目管理的发展项目管理者联盟 (1)我国国防项目管理的发展 我国防项目管理的发展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整个国防项目发展进程的两个主要领域当属航空型号工程管理与航天型号工程管理,他们既是现代项目管理的发源地,同时也是现代项目管理在国防系统应用最具成效的领域。我国国防项目管理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项目管理论坛 1、 项目管理的萌芽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我国最早的项目管理萌芽应该是华罗庚先生提出的运筹法和优选法,随后,钱学森先生提出要用复杂巨系统的思想来考察国家和国防经济建设的问题,推广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重视重大科技工程的项目管理,这是我国学者对项目管理思想的最早贡献。 在六十年代的导弹研制项目中,引进了国外的网络评审技术、规划计划预算系统、工作分解结构等项目管理计划,形成了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项目组织管理理论。七十年代中,我国的国防项目管理中陆续引入了全寿命管理、一体化后勤管理等方法,并在一些大型工程中使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 但是,在这个阶段,所有的国防项目都是计划任务,由工业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全面管理,这种高度的计划性在保证对项目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的同时,整个项目管理主要是围绕项目生产过程的技术管理进行,但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对整个项目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忽略了对项目成本、进度的管理,表现出系统性、全面性不足。项目管理者联盟 2、 项目管理的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98年) 在这个时期,普遍实行指令性计划下的合同制,对进度、成本和质量的要求促使国防项目管理进入了多维管理的阶段,为在时间进度、保障条件、资金运筹等方面进行及时有效的协调平衡,在国防项目的研制过程中全面引入了项目管理的方法。在一些航空项目中推行系统工程,实行矩阵式管理,并引进了《武器装研制管理译丛》等国外的国防项目管理方法。制定了项目的研制程序,将整个研制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通过分阶段管理,确保项目低风险、有计划、按步骤地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从而使项目沿着高效、经济、快速的轨道运行。项目管理者联盟 3、 项目管理的完善阶段(1998年至今) 随着装备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经济环境的逐步建立,越来越多的科学管理方式被引入到武器装备建设的管理中,其中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按工期、预算和要求去优质完成任务的技术与方法,对于具有投入大、难度高、周期长等特点的武器装备采办项目是非常合适的。1998年成立总装备部、新国防科工委和1999年组建十大军工企业集团后,我国的国防项目管理引进了国外的先进管理思想,实行全系统全寿命管理,装备管理部门对一些重大项目设立型号办公室,加强对装备的研制和生产的全寿命管理。各部门都开始对国防项目管理理论进行全面的研究,并在实践不断完善。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2)我国国防项目管理发展的经验 国防项目涉及到了航空、航天、电子和兵器等行业,这些行业中的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管理也进行了不少的探索,总结出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有力地促进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项目管理者联盟 1.实行了“三坐标”论证,“四坐标”管理 “三坐标”论证是在项目总体方案的基础上,按照系统的网络图进行经济承包,从技术、进度和经济三要素进行论证。一经“三坐标”论证方案敲定,就要实施“四坐标”管理。“四坐标管理”是在项目研制管理过程中,针对技术、行政、经济和质量四条线,相应建立行政总指挥系统、总设计师系统、总会计师系统和总质量师系统。 行政总指挥是项目的总负责人,对全型号负责,并指挥全型号的管理,总设计师作为总指挥在技术上的助手,是型号工程系统的技术负责人,总指挥应支持他在技术上的决策,并积极创造条件,以保证其得以实施。总会计师在总指挥的领导下,作好经费的管理和控制工作。总质量师在总指挥领导下,在总设计师的指导下,严把质量关。项目管理者联盟 2.开展了矩阵管理 在职能机构里,设立了以型号和预研项目为龙头的办公室,负责对工程项目实施技术抓总、协调、检查和督促等综合性工作,该组织形式不打破原有纵向职能,只突出工程的横向协调作用,这种矩阵管理从机关延伸到基层,并向左右、内外扩延,形成不同层次的全方位交叉网络组织。项目管理者联盟 3.建立了总体设计部 在型号研制中,创建了总体设计部,并通过它进行了强有力的技术抓总协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总体设计部是型号研制的技术总参谋部,是总设计师的直接助手和办事机构,承担技术抓总、技术协调和技术配套等重要技术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是综合应用现代化最新科学技术成果于一体。国防之所以称为尖端技术,主要是表现在大规模的技术综合上。如型号设计是从型号实际出发,解决各种科学技术成果用在型号上的相容性,没有这种总体的综合,就难以保证整体功能的实现。项目管理者联盟 二是从整体目标优化去考虑、处理问题,而不是追求某一系统、某一单机、某一部件的单项指标先进。当然,也不可能要求什么指标都先进,而必须从现实的可能,合理地选择与组合,以求得整体性能最佳。项目管理者联盟 三是保证技术协调。由于国防具有技术复杂性和研制过程各种因素的多变性,因此,适时地进行技术协调与控制,显得特别重要。这种协调与控制涉及各种专业技术,靠总设计师与几位副设计师去处理以难以应付。这就需要有一支熟悉各分系统专业的技术队伍来承担这一工作。项目管理者联盟 4.在型号研制中创立了“三结合” “三结合”包括引进、消化、创新三结合,设计、生产和使用三结合,技术人员、工人和干部三结合,技术工作、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三结合。“三结合”对我国的国防项目的研制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者联盟 “引进、消化、创新”三结合从指导思想上解决了我国国防项目的发展道路问题,这一“三结合”是指在引进装备的同时,更要注重引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进行模仿创新,然后推陈出新,设计生产出更好的装备。项目管理者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