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立智能化主机房模型时,不仅需要对本专业的设备进行排布,还要充分考虑到机电其他专业的管线和设备,将其整合到本专业机房模型中进行综合排布。在排布过程中,需考虑设备和管线的安装需求和相对空间位置,并积极与机电顾问、各专业技术负责人沟通协调,以达到机电综合管线排布后的净空高度满足各专业的设备安装高度(特别是电视墙、机柜)。在模型排布后,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对机房内的设备和管线尺寸、标高进行复核和确认。以保证该模型能够有效的指导现场施工。项目管理者联盟
项目管理者联盟
图3-6保安消控中心机房模型
弱电间内合理安排机柜、配电箱的位置,保证机柜的操作空间和检修空间。通过建立弱电间BIM模型,复核整栋楼的纵向弱电间竖向桥架是否贯通。若存在建筑结构的偏差,可通过工程变更的方式对其进行修改。在弱电间排布时也须注意竖向桥架与水平桥架的接驳。项目管理者联盟
项目管理者联盟
图3-7弱电间模型渲染图
3.3BIM技术的拓展应用项目管理者联盟
3.3.1商务成本管理的BIM应用项目管理者联盟
本项目的商务结算依据BIM模型,对模型的精度要求高,且实际施工情况须与模型完全一致。因此,依据BIM模型进行工程量核算的数据真实准确。项目管理者联盟
根据BIM模型,可实时获得桥架、管线和各式配件的尺寸、型号、长度、数量的统计数据。对于特殊形状的配件,可先在BIM模型中设计族模型,再将获得的尺寸数据交给厂家进行定制。项目管理者联盟
在模型调整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技术方案,可实时获得不同方案的精确成本数据,将技术与商务紧密联系起来。不仅避免了由于模型更改造成的重复算量工作,更便于对成本进行分析管控。项目管理者联盟
3.3.2移动终端辅助现场施工管理项目管理者联盟
由于二维的施工图纸无法清楚的表达机电综合管线的排布情况,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移动终端——平板电脑和手机,随时随地的查看同步到云端的最新BIM模型。从移动终端中可实时获得设备、桥架的尺寸型号、标高等具体数据,并能准确定位桥架翻弯的位置和高度。club.mypm.net
通过使用移动终端辅助现场施工,使施工人员更直观的了解管线走向,尤其是理解复杂节点部位的施工方式,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管理人员也可将现场施工完成情况与移动终端中的BIM模型进行对比,实现过程监督和质量验收,进而达到无纸化施工和绿色施工的效果。项目经理圈子
项目管理者联盟
图3-8使用iPad查看BIM模型
3.3.3场地规划管理bbs.mypm.net
利用BIM技术对场地进行动态规划管理,随着施工进程的推进而合理调整,分阶段进行BIM三维模型的建立与模拟。借以检查交通组织规划、现场材料堆放、现场加工场地及临建设施的选址是否合理,并通过对通道路径、机械设施摆放、现场施工防火布置等进行全方位模拟,可以更有效的施工现场进行综合规划与管理,以确保成为一个高效与更安全的工地。项目管理者联盟
4总结与展望项目管理者联盟
传统的建筑管理模式基于纸介质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容易造成“信息孤岛”。且项目整体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够、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而BIM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设计、施工和运营之间的传统隔阂,实现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BIM模型将各专业分散的二维CAD图纸和数据整合到建筑信息模型中,提供更为直观的三维可视化表达方式。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本文以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项目为实例,分析了现阶段超高层建筑中存在的技术难点,介绍了应用BIM技术的意义,并详细阐述了BIM协同工作的实施流程与内容。总结了BIM技术在智能化专业机房和弱电间的应用方法,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方法。全生命周期的使用BIM技术对超高层建筑进行管理,保证了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各个过程的BIM信息的延续性和完整性,有效的提高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水平。项目管理者联盟
我国超高层建筑整体建设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信息化、精细化程度还有待提高,而BI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将给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但是,要促进和实现BIM技术广泛应用,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作为支撑,才能真正将BIM技术推广落地。PgMp.mypm.net club.mypm.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