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目标规划,千古一绝项目管理者联盟
千古一篇“隆中对”,的确万分精彩。刘备集团从前期剿黄巾起家,到依附刘表,一直过的是居无定所,东投西靠,四海飘摇的日子,更多的时候打一仗,家眷也顾不了。从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均有投靠,但就是没有自己的地盘、没有自己的队伍,没有自己当主人的时候,而“隆中对”的规划: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理,刘备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再图中原。诸葛亮对成都的评价如下:“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也恰如其分,待夺取成都后,养精蓄锐,待机而动。对“隆中对”的评价,小说原文如下: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第38回)。项目管理者联盟
4、目标规划后,具体措施得力training.mypm.net
刘备集团的发展主要从隆中对开始,诸葛亮替刘备规划了未来三国鼎立的战略规划,后期基本按此进行。诸葛亮出山后,刘备集团才有比较大的起色,火烧赤壁,孙刘联军击败曹操,致使曹魏暂时无力南下,结果刘备借此喘息的机会,取荆州,夺成都,有了三国鼎立的局势。因此后人对这一具体规划大加赞赏,关键的措施具体落实,确实比较得力。项目管理者联盟
5、信义为先,以人为本club.mypm.net
刘备集团在前期,主要是刘备对团队成员是以诚相待,这主要体现在“桃园结义”后对关、张,后对赵云,在自觉或不自觉按“人和”执行,而到诸葛亮的隆中对时,诸葛亮帮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理,刘备占人和。特别是刘备兵败新野,协百姓撤离时,众人劝阻刘备先行,玄德泣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第41回)。据说最早的“以人为本”出自此处。刘备在凝聚人心上确实有其过人之处,真应验“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从团队建设分析刘备集团的成长道路,优势比较突出,但团队建设的弱势不少,主要如下:项目管理者联盟
1、东吴报仇,是团队还是团伙项目管理者联盟
关羽兵败身死后,刘备伐吴,诸葛亮及文武大臣苦谏不听后,伐吴导致火烧连营,背离刘备最初的目标、也和隆中对的目标背离,也许突出了刘、关、张的兄弟之情,可刘备集团从此走下坡路。从项目角度试问刘皇叔——蜀国是团队还是团伙?刘皇叔答曰:“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结果到白帝城托孤时方才醒悟,但蜀国已元气大伤,关羽失荆州加刘备夷陵之战失败总共损失兵力115万(40万+75万)啊。service.mypm.net
2、 项目经理能力突出,团队决策不够service.mypm.net
用现代管理体制的眼光看,如果刘备是董事长,则诸葛亮是总经理,更多的执行项目经理的具体任务。刘备在诸葛亮出山前,由于自己用兵能力有限,还能够看到和关、张、赵、或其他谋士商量的影子 ,但从诸葛亮出山后,基本就是诸葛亮布置,许多团队成员在过程中不理解执行任务的意义,甚至到结束后,经过解说才恍然大悟,包括董事长刘备。这种方式固然突出了诸葛亮的用兵如神、足智多谋,但最大的问题是团队的决策过程没有了,而且完全靠“锦囊妙计”指挥,的确有点神话。项目管理论坛
3、项目核心成员能力突出,“带队伍”能力欠缺项目管理者联盟
项目核心成员主要是诸葛亮, “五虎将”加魏延,到后来的庞统、法正等无法与上述核心成员一比光芒,虽然核心成员(武将)均战斗力突出,但总结其过程,看不到相互合作比较经典的战例,也没有比较突出的团队合作的能力,更多的是单打独斗的光辉。service.mypm.net
4、项目成员不服管理项目管理者联盟
特别突出的是关羽,从火烧博望起,到华容道放曹,最终败走麦城,关羽是最不服从管理者,诸葛亮更多的抚慰、容让,关羽的个性是导致蜀国由失荆州开始,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说“性格决定成败”,本文不做过多评述,有兴趣,请看《看三国,学项目管理1——小议关羽失荆州案例中冲突管理》一文。项目经理博客
5、核心人员点评:PgMp.mypm.net
刘备:仁义忠厚,以人为本,不应该有夷陵之战
刘备从项目初期以人为本,火烧新野后协民渡江,不取荆州、到后来不取成都等,均赢得民心,但在失荆州后,起全国之兵伐东吴,偏离了“联吴抗曹”的基本方针,致使蜀国在三国鼎立时,独小独弱的局面。pmp.mypm.net
原因:(1)、轻敌思想:从弱到强后的骄傲。《三国演义》中最大的战役也是经典的战役有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最终失败的一方均有“不可一世”的自满情绪。刘备轻视陆逊,扎营七百里后,诸葛亮发现有误不奇怪,连从全书看不到多少带兵经验的曹丕能够看出问题所在,可见刘皇叔的军师才能。(2)、骄傲自大:刘备前期一直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自从诸葛亮出山后,先赤壁破曹,接着夺取荆州,随后兵进成都,称王称帝,从最初一点人马,到诸葛亮出山前也在依附刘表,接着兵马的壮大,肯定导致个人自我膨胀,产生骄傲情绪。(3)、君臣不同心:诸葛亮苦谏不出兵,后刘备伐吴,君臣分离,思想不统一,结果必然。(4)、经验不足:刘备前期带兵,基本吃败仗,诸葛亮出山后用兵,基本是诸葛亮说了算,到伐吴时倾全国七十万大军,大兵团作战,恐怕诸葛亮都难以驾驭。有人说,刘备独自带领的人员最多二十万,还是老百姓,新野兵败后协民渡江,刘皇叔的确玩的有点大。(5)、“仇”令智昏:刘备在伐吴上,除了骄傲自大,不可一世外,关键是“仇恨”填胸,从处理有关事件看,有点气急败坏、失去理智,特别是关羽、张飞的凶手除去后,孙权赔礼、还荆州、送回孙夫人等,刘备却要誓灭吴狗,简直达到得理不饶人的境地,最终兵败。项目经理博客
诸葛亮:足智多谋,用兵如神,后备干部培养不足bbs.mypm.net
诸葛亮以其见识远见、才智超群、随机应变而著称,是中国“智慧”的化身,更是古代丞相道德的典范,在文学、历史上的地位是其他人员难以比拟的。原因主要是刘备“三顾茅庐”出山,到白帝城托孤后,适逢乱世,国危主幼,而自身提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确实达到了封建社会既贤且能的贤相典范,但从项目管理角度,有几点挑剔如下:项目管理者联盟
(1)、就个人能力而言,绝对达到后人评价的“智绝”,但对团队的培养上,或者后备项目经理的培养上,确实目做到,即使后期对姜维的培养,无法达到超越前任的境界。包括提拔的项目成员,在后三国时期,均没有突出的表现,至少无法和魏、吴相比。从这一点看,蜀国最终败在人才的培养上。后继无人、“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均说明问题所在。(2)、对个别人才求全责备,比如魏延兵出子午谷建议不采纳,后期屡屡不容魏延,均是造成魏延在诸葛亮死后作乱的起因。(3)、优柔寡断:对刘备托付荆州给关羽,还是不特别放心,第63回原文如下:云长曰:“大丈夫既领重任,除死方休。”孔明见云长说个“死”字,心中不悦;欲待不与,其言已出。孔明曰:“倘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之何?”云长曰:“以力拒之。”孔明又曰:“倘曹操、孙权,齐起兵来,如之奈何?”云长曰:“分兵拒之。”孔明曰:“若如此,荆州危矣。吾有八个字,将军牢记,可保守荆州。”云长问:“那八个字?”孔明曰:“北拒曹操,东和孙权。” 云长曰:“军师之言,当铭肺腑。”。后面“失街亭”的案例,派出马谡后的布置也可以看出,实际不放心,但还是让马谡守街亭,用人失误啊,但前期还在犹豫,特别是守荆州,前期的问题,应该后期有补救措施。(4)、刘备托孤后,进兵伐魏,前、后《出师表》更是千古绝伦,但以弱击强,是蜀国拖跨的主要原因之一,后人对此多有非议。从精神层面对诸葛亮推崇较多,但从战略上,蜀国确实应该防守。(5)、主簿杨顒曾谏各司其职,孔明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自身的事无巨细,导致项目经理积劳成疾。项目管理上有一句话,“个人做事,团队做事业”,这一点上,确实没有很好的发挥项目团队的力量。(6)、诸葛亮的光环太耀眼,由于诸葛亮太突出,别人只有追随,何需努力,可能项目成员心里都在说“只要是军师的英明决策,我等坚决完成”,包括刘禅的不给力,可能与诸葛亮个人能力太突出也有关系。(7)、诸葛亮的“隆中对”应该说是千古绝唱,但在军事上,小战役每每出彩,后期六出祁山,北伐中原,非议颇多:盲目挑战、连年征战,不用奇兵,正面推进,最终拖垮蜀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除了精神层面外,军事上绝不可取。service.mypm.net
关羽:智勇双全,义薄云天,最不该大意时失荆州PgMp.mypm.net
关羽在《三国演义》中是“义绝”的化身,到千年后封为“武圣人”,能力超强,但失荆州,更多的是个人性格决定,也和前期战无不胜有关,但从其兵败到身死,项目团队的支持一点也体现不出来,包括实物支持和精神支持,更由于前期诸葛亮在对东吴“借荆州”的问题是采取拖、借、到最后赖的方式,体现不出在道义上有理有据的外交策略,为失荆州埋下了隐患。本文不再多述,请看《看三国,学项目管理1-----小议关羽失荆州案例中冲突管理》一文。training.mypm.net
张飞:勇猛无敌,粗中有细,后期可圈可点项目管理者联盟
本文为项目管理者联盟联盟会员原创文章,授权发布,非经同意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