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建筑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变化,传统的组织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产业的发展,大型工程项目组织结构必须迎接新的挑战。本文主要比较了三种现行大型工程项目组织结构模式,揭示了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对组织结构提出的新要求和变革思路。项目经理圈子
引言blog.mypm.net
大型工程项目实施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施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金字塔型项目组织结构的弊端暴露出来:一是机构臃肿,管理重叠,部门分割、本位主义严重,使项目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响应迟钝;二是中间管理层功能过剩,减缓了信息的流通速度,造成信息失真;三是忽略和压抑了组织成员自身的发展,缺乏沟通和集体凝聚力[1]。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和影响的时代,大型工程项目只有进行组织结构上的变革,才能适应信息化的特点和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项目管理者联盟
1 我国大型工程项目组织结构的现状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1.1 大型工程项目具有的特点项目经理博客
大型工程项目是指如核电站、航天工程、大型钢铁企业、石油化工企业、地铁工程和水利水电枢纽等,具有投资庞大,投资主体多元化,周期长,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项目管理复杂、组织协调困难等特点的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通常具体表现如下:项目管理者联盟
(1)项目周期长、参与单位众多,需要多方的配合。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达到几年甚至十几年,参与单位可能成百上千家,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以及信息的处理工作是非常繁重的。如果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方法与手段,项目参与方势必“淹没”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一方面造成不必要信息的“过载”,另一方面却造成有效信息的“短缺”,从而严重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管理论坛
(2)工程建设项目对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逐渐提高,建设难度加大。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项目相关的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更加细致和具体,施工技术的难度加大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信息处理的准确率提高,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管理的复杂程度越来越突出,要求项目的组织形式必须要能够适应这一变化。项目管理者联盟
(3)工程项目的参与单位分散,需要信息共享、统一管理。大型工程项目的成功建设需要借助大量的外部资源,所参与的单位在地理分布上可能是跨省市甚至是跨国。例如,相当多的大型工程项目委托国外的设计师事务所参与设计或由国外的供货商提供材料设备。由于项目参与方处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可能具有不同的管理习惯、组织文化背景,因此他们在工程建设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共享、协调沟通,必须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建立完备的组织规则、程序。www.mypm.net
(4)投资规模庞大,资源需求量大。在大型项目建设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说是惊人的,如德国统一后的铁路改建项目、香港新机场项目、三峡工程等,耗资均达到几千亿元以上,资源的购置、分配、利用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指令信息,只有加强信息沟通、协调,才能最有效地、均衡地、节约地、灵活的使用各种资源。项目管理者联盟
对大型工程项目来讲,随着项目的启动、规划、实施等项目生命周期的展开,项目的文件、报告、合同、照片、图纸、录像等各种信息会大量、迅速地产生,这样项目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成本直接影响其他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成本。因此,如何有效、有序、有组织地对项目全过程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项目管理者联盟
1.2 现行大型工程项目组织结构模式项目管理者联盟
1.2.1 寄生式项目组织结构模式www.mypm.net
寄生式项目组织结构模式又叫多线形项目组织结构模式。主要特点是按功能实行专业分工。每一个专业部门领导和项目经理,都有权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向相应的专业人员发出指令。因此,专业人员除了接受部门领导的指令外,还须接受项目经理的指令如图1所示。项目管理者联盟
1.2.2 自主式项目组织结构模式项目管理者联盟
自主式项目组织结构模式即建立一个完全独立的机构来实现一个项目的各个目标,这个机构必须承担所有的项目任务,某种程度上允许项目在承担必要责任的基础上有全部的自主权,如图2所示。
1.2.3 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模式项目管理者联盟
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模式通常适用于专门进行项目实施和管理的企业,或进行一个特大型项目的实施,适合于大中型勘察设计单位的项目运作过程。矩阵式组织结构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在图3所示的模式中,仍然保持专业部门线性组织的基本原则。矩阵组织结构既包括横向管理,又包括纵向管理,纵列与横列交叉。纵向为不同的专业部门,横向为不同的工程项目。各专业部门的专业人员分别按工程项目分工,接受各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领导。项目管理者联盟
1.3 现行大型工程项目组织结构功能分析项目管理者联盟
传统的组织理论R>1.3 现行大型工程项目组织结构功能分析项目管理者联盟
传统的组织理论是由亨利•法约尔(H.Fayol)和马克斯•韦伯(M.Weber)在本世纪初所奠定的,强调的是分工和集权,结果导致了层层繁复、等级森严的“金字塔”结构。上级和下级各层权力联成了一条条“等级链”,用以贯彻执行统一的命令和保证信息传递的秩序。随着组织规模的日益庞大,管理层次也逐渐增多,结果出现了高、尖、细的锥型结构。过多的管理层次不仅影响了信息在各层传递的速度,而且由于经过的层次太多,每次传递都被各层部门加进了许多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可能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例如一项研究表明,企业董事会的决定经过五个等级后,信息损失平均达80%。其中,副总裁这一级的保真率为63%,部门主管为56%,工厂经理为40%,第一线工长为30%,职工为20%[3]。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目前,大型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环境———各个项目参与方之间的组织形式大多数是高耸的金字塔型的线性组织结构。由于其层层繁复和缺乏横向联系等特点,结果必然导致层层的纵向沟通方式。就上述三种组织形式具体评价分析见表1。www.mypm.net
2 信息化管理应用的组织结构保障
理查德•L•达夫特在其著作中指出,组织无效的特征有以下3种:一是决策制定迟缓或者决策质量不高;二是组织不能创造性地对正在变化的环境做出反应;三是组织内部明显过多的冲突[4]。其中第一个特征主要是由于信息传递和信息沟通不充分或决策者负担过重,第二个特征主要是由于各个部门和职位间协调不够,第三个特征主要是由于责权不明以及各个部门性目标不能有效地汇总成整体组织目标。在新型组织结构下,信息技术能够支持充分的信息传递和信息沟通,使高层能够容易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使战略级目标能够完整迅速地传递到组织内部各成员。信息技术能够支持程序化决策的决策权下放,缩短决策到实施的传递链,提高决策执行的效率;信息技术能够降低协调的需求强度,降低协调成本,在组织内部形成有效的自主管理;在技术层面为组织结构变革提供保障,并降低新型的组织结构产生组织无效的可能性。项目管理者联盟
但是,不是有信息技术就一定能避免新型组织结构无效。除了要具备一个科学的管理平台和信息平台以支持整个组织内部协调运作以外,要保证这种组织能够高效运作,员工必须要确立“自主人”的地位,并且有较强的参与意识、自觉性、责任心以及工作能力等才能胜任这种相对松散管理模式的组织结构;要有一个高素质的领导来指引组织前进。新型的组织结构要求高级领导具有优秀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战略决策制订能力;新型的组织,需要简单而明确的共同目标,这些目标要能够被转换为特定的行为。这个目标应明确地表述管理人员所期望的项目本身以及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的业绩,并且项目必须及时搜集反馈信息,将项目运行效果与项目既定目标的期望值进行比较,以便对每个成员都能够进行控制与自我控制。training.mypm.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