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科学的进度计划, 阶段性控制目标均按期或提前实现。为适应三峡工程规模大、项目多的特点, 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项目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为辅助手段的进度控制体系; 根据设计批准的控制性总进度编制了实施进度总计划,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解, 编制了分项目的年度、季度、月度计划和保证计划按期实现的施工组织设计; 同时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工具, 提升了进度控制水平; 应用P3 软件制定最佳的项目目标实施计划; 在实施过程中, 重点加强对节点工期目标的控制, 对于偏离或滞后于计划的项目, 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优化技术方案, 加大资源配置,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确保所有项目按计划实施。
7.6 安全生产管理 项目管理者联盟
坚持以人为本, 安全生产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提出了“零安全事故”管理目标, 并聘请了日本的安全总监, 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措施, 不断完善三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强化各项管理措施; 颁布实施了《三峡工程安全生产十项硬性规定》, 严格执行了“周联合检查制度”、“干部对口班组培训管理制度”、“班组六项工作循环制度”等规定; 对民工实行了“四统一”管理, 即统一用工、统一食宿、统一劳保、统一培训, 改善了民工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在全工地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施工区活动, 进一步促进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死亡、重伤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事故频率大大下降, 是三峡工程开工以来事故起数、死亡与重伤人数最低的年份; 高度重视电力安全生产, 特别是对新投产机组采取了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 保证了机组的安全运行。 项目管理者联盟
7.7 工程信息化管理 项目经理博客
在1995 年三峡工程开工初期, 总公司就开始与加拿大合作建设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TGPMS) , 这也是中国水电工程界首次引进管理信息系统(MIS) 。通过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 实现了三峡工程全过程、全方位信息控制与管理目标, 促进了工程建设的科学管理, 并在国内数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中推广应用。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初步实现了三峡- 葛洲坝梯级枢纽运行调度管理自动化, 建成了三峡- 葛洲坝水库水情自动测报分析系统、梯级枢纽优化调度和发电调度系统、三峡泄洪设施、左岸电站、双线五级船闸现地自动监视和集中监控系统, 上述系统于2003 年陆续投运。2003 年又成功开发了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EPMS) , 这个系统是三峡电厂生产管理的信息平台, 可定量监控生产成本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它的建成为三峡电厂促进电力生产科学管理, 创国际一流电厂奠定了基础。 项目管理者联盟
7.8 坝区管理与环境保护 项目管理者联盟
实行“业主为主, 地方配合”坝区封闭式的管理, 为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总公司和地方政府加强合作, 企地共建, 以服务三峡工程建设为目标, 以业主为主导, 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和参与管理, 确保了三峡坝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保障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将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进行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加强了坝区绿化, 水土保持, 防治水环境保护和大气保护等工作, 改善了坝区自然环境。
8 结论 项目经理圈子
三峡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 面临一系列世界级难题, 科技创新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针对重大技术难题, 汇集全国科技精华, 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 展开科技攻关, 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科学决策, 取得了一系列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实现了质量、进度和投资的有效控制, 保证了二期工程蓄水、通航、发电建设目标的实现。蓄水后各项安全监测数据表明, 各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 各项指标均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该项目研究成果已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全面应用,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项目管理者联盟
1) 研究比选确定坝址、枢纽总体布置和工程总规模; 大坝采取深孔、表孔、导流底孔三层孔口相间布置缩短了泄洪前沿, 解决了枢纽大泄流能力的世界级难题; 采取多种综合工程措施, 解决了坝基局部高连通率结构面稳定的难题; 解决了大型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设计方法; 大坝混凝土年浇筑强度居世界第一。 项目管理者联盟
2) 研究采用适合坝址河道地形和水沙条件特点的双线连续五级船闸和先进施工技术, 解决了总设计水头远大于世界已建船闸的高坝通航难题。 项目管理者联盟
3) 水轮发电机组最大容量、尺寸、推力负荷、效率均居世界领先水平, 解决了低水头可多发电,高水头可稳定发电的难题, 满足电网对机组的要求, 创年安装投产6 台机组的世界最高水平。 PgMp.mypm.net
4) 导流方案确保了施工期复杂流量条件航运畅通, 解决了深水、大流量、厚覆盖层河床大江截流及综合难度世界第一的明渠截流难题; 快速建成80 m深水高土石围堰和90 m碾压混凝土围堰。 项目管理者联盟
5) 形成了一整套特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建管无缝交接, 实现了长江流域梯级滚动开发。 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项目管理者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