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talent.mypm.net
我倒是觉得挺有意思的,在最开始做这个活动之前,我猜想做知识管理,通常属于知识密集型的,金融、高科技公司这样的比较多,一个建筑公司,一个搞建设的,我们平常认为是一个重体力劳动,像刚才王先生讲的行业特点,他会去导入,比如说我想问一下,比如说王小雷先生,你在你这么多年咨询和服务的过程当中,像王总这样的公司,他的这种行业特征跟我们传统和局外人来看的知识管理,他有什么样的冲突,他们通常会遇到哪些问题,你们实施的过程当中,怎么推动这个问题的改善呢?service.mypm.net
王小雷:项目经理圈子
谢谢王总把他们知识管理的一些感受讲一下,我接着主持人的话题,我是蓝凌公司在华北区域主要负责营销服务的,所以有的时候可能会从乙方的角度去想,我今天尽可能把位置换过来,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想。像中铁建设这样的企业,他是一个典型的项目型的企业,所谓项目的运营的支持我们去理解他里面更多的是靠一些非常有规范的一些知识体系来运行支持的,这样的话这些体系在企业里面,我们觉得,应该可能两点,要从落地角度来讲,一个可能是相关的一些内容跟知识型的组织,再一种是非常非常朴素的一些具体业务和流程,这两个是,如果从初始阶段做KM比较关注的一些点。项目管理者联盟
再有我们放大看这些问题的话,有可能说知识管理是不是从老板的战略导向,因为中铁建设当中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也是比较了解的,老板是一致支持,具体支持到什么样的层面,因为有可能是老板对这个没有时间,对知识管理理解到什么程度等等还是有一点不太能够讲得非常体系化的东西,只有一个策略说,你去做了,至于说怎么去做,往往就可能是说,是一个(插话:创造性的发挥是吧?)对,刚才包括夏博还有一些专家去讲的,知识管理在整个前期有一个混沌状态,好在今天有这么多人来对这个事情这么支持,我想很快知识管理从概念到落地,以及到可能非常实际的应用,甚至是非常小的单位,不光是体力型的,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里边,可能未来我们小型企业里边,也可能需要,知识创造价值方面,远远比我们过去做一些,类似往往容易比较低的投资,硬件、软件投资来讲的话,他是有更多的价值挖掘余地的,我大概就讲这么多,谢谢主持人跟各位专家,还有来宾。项目管理者联盟
主持人:项目管理培训
感谢王总跟王先生带来他们切身的体会,刚才你说到知识管理,我前两天查到一个数字,财富500强,我们通常认为是国外运作很规范,各方面足以为中国本土企业所借鉴的榜样,他们每年因为自查的损失带来整个的数额达到315亿美金,这个也是从我们国内企业自己来讲,所谓知识管理,越动手早了越好,应该他带来的价值一点一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听到了这种企业,来自企业一线的声音之后,我就想从整个行业面,或者是全局方面来考虑,国内知识管理在企业当中的应用它的整个宏观上来看,有哪些热点值得我们来关注,这个我想把问题交给邱博士来系统的阐述一下。talent.mypm.net
邱博士:项目管理者联盟
非常高兴能够有这么一个机会,来给大家包括知识管理的标杆调研的一些情况,跟大家进行交流,刚才主持人提到这个问题非常好,事实上我觉得,夏博士,蓝凌公司他们主持的这么一个,包括计算机世界联合主办的这么一个标杆调研,确实使我们摸到了知识管理在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脉搏,这是一个总体上的,因为样本量还是蛮大的,2000多份,但是我觉得,怎么讲呢?可能从宏观角度来考虑,我比较喜欢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既不是甲、乙两方,我不是具体的一个企业,我基本上从一个研究或者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今天是个高峰研讨,提出几点想法。首先,我觉得刚才夏博士已经指出来了,在接受调研的这些,接受访问的这些企业里边,实际上大多数都对知识管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兴趣,因此使得我们得出来的数据,实际上跟总量的状态是有一定差异的,这个差异我觉得可能往下梳理,知识管理在中国,根据我自己的感受,当然我感受没有他们数据这么权威,包括董老师做的100多家深入的研究,她这么深入,但是我觉得,像咱们通常讲的,叫一叶之秋,我感觉到,知识管理在中国处于什么期,远远没到成熟期,可能曹先生讲的是OA软件中国处于成熟期,但是对知识管理这个市场,包括我们如果严格定义知识管理这个范畴的话,包括内容管理,协助管理,或者是创新,或者组织学习这些领域,我觉得我在反思的话,我觉得惊蜇期这个词形容比较好,实际上这个理念刚刚被人们所接受。像你刚才讲的,很多人对知识管理,KM到底是什么还不知道,但是从这两年发展的形势是蛮快的,很多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知识管理的理念,并愿意采取行动,所以刚才中铁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咱们武骏先生也提了很好的案例,我也接触了很多案例,可能大家想象不到的,一些偏僻山区,管理的比较落后的国营企业,现在也在开始要上知识管理的项目,要接触知识管理这种服务,或者要向知识管理转型,因此从这种角度来讲,我觉得确确实实好像大地在要回暖,但是怎么讲呢,像刚才我觉得王先生讲的,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蛮多的问题,因此我想即将要回暖,但是大地还是依然的很冰冻。PgMp.mypm.net
至于谈到在这么多知识管理中有哪些热点,我想跟大家分享两点,一个是我认为在中国,知识管理的热点现在既不在研究者,也不在软件咨询公司,而应该在企业身上,也就是说,中国企业他们原创性的自主的早期的一些探索和尝试,这是中国知识管理发展的一个最原生的力量,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地方,只有让企业在探索过程中真正展现出价值,并且总结出经验,并且尝到甜头了,他才能形成正向发展的循环,我们高峰论坛每次都请来自企业界的人,我也是比较欣慰的,这是第一点。可是在企业探索的过程中,他们遇到的挑战和问题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实际上他们不知道知识管理怎么去推行,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困惑,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方面,蓝凌公司还有董教授,我们这个社群圈子里面大家一直在探索这些问题,我觉得这个应该也是很好的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尝试,这些趋势我觉得在应用方面,重点因为去年我写过两篇文章,一篇讲知识管理在中国要即将进入第二步,我到现在还是感觉到这个趋势,知识管理不单单是一个软件的问题,或者是IT的问题,这次报告夏博士调研已经充分印证这一点,包括武博士还有王先生,这个大家慢慢形成共识了,这是一个热点,这是一个趋势,大家已经超越了IT,开始走向了跟管理相结合。PgMp.mypm.net
再有一点,我觉得谈到它的热点或者趋势,我个人认为,是开始从一些新兴的管理的趋势,开始进行融合,尤其是学习型组织跟知识管理,因为我是前天刚刚从维也纳参加国际组织学习会,彼得圣吉他们组织的第二届全球论坛,在这个全球论坛上请到很多的嘉宾都是知识管理的嘉宾,像惠普公司负责知识管理的经理,很多人他们跟大家分享的不单单是学习型组织,这个词在全球论坛上听的比较少,更多听到的是知识管理,听到的是怎么讲呢,从人性的这种角度,如何深入的来让大家分享知识,去促进大家进行这种知识的创造和利用复杂性激发产生知识,从国际的角度来讲这个趋势非常明显。在中国我觉得也有一些案例,现在开始,因为我是搞学习型组织,一直很多年,现在有一个趋势是很多搞学习型组织的,现在都反过来来搞知识管理,试图让知识管理促进学习型组织的落地,我觉得这是很好的融合趋势,因此在这个地方,我就觉得,现在在中国热点已经不再是,好像是少量的企业阳春白雪的那个事情,或者是像高建华先生讲的锦上添花,我个人对他的观点还是有点不同的异议,从我接触的一些企业来看,我觉得各种各样的企业,无论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还是传统的国有企业,实际上都开始借助知识管理这种工具这种方法,真正的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激发企业知识的创造,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讲,我个人认为,知识管理跟学习型组织的融合,和企业管理,好比流程优化,流程改善,跟人力资源的这种融合,这些实际上都是一个非常新的,或者也是非常热的,也是未来的一个生长点,这是我的一点感受。好,谢谢。blog.mypm.net
主持人:感谢邱博士的精彩发言,我理解刚才邱博士的意见是这样的,第一你给中国知识管理下了一个判断,所谓的惊蜇期,对应到企业来讲,咨询厂商来讲,给一个词叫激活,处于惊蜇时期的动物,跳出来是需要激活的,需要外部环境温暖,还有两个热点的判断,现在热点从启发自发开始做,再一个精英阶层已经达成共识了,学界,中国的学界和研究界共识应该逐渐形成了,最后我也感觉说,我个人比较赞同邱博士的判断,知识管理,刚才说高建华先生有他比较全面的判断,推进一个大的公司该如何推进,他有他的判断,对中国企业来讲,也没有必要那么自卑,不一定完全要锦上添花,50年代所谓的孟泰精神,完全是个人经验的传承,我们不妨判断是知识管理,那时候我记得还有张百发板钢筋的看法,很多个人的经验,变成一个群体和行业的经验,这是蛮有意思的事情,中国企业也不一定完全在知识管理上没有什么作为,这是第一个。项目管理者联盟
再有,学界的那种分歧,肯定是有的,但是有一点判断,我觉得可能大家来讲,是值得大家注意的,对于知识管理,对于企业价值非常大,而且现在该到了引入的时候,这是一种判断。我们看看长城王所长对这个问题怎么看的。PgMp.mypm.net
王德禄:项目管理者联盟
最近布莱尔到中国来,说中国问题的核心是对中国制造崛起的管理,什么是对中国崛起的管理,那就是改革开放,自主创新,要发展地方经济,有政治,有经济,有政策,有财政,也有每个企业的竞争力,这个管理大主题,我们知识管理是怎么回事,也是这么一个大主题,知识管理对中国来说,中国和国际的知识差距,然后减小这个差距,第二、在国内减小不同地区的知识差距,非常大,这个怎么来理解,我觉得我们今天讨论大部分是中观和微观的,宏观基本上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我感觉,最近刚才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很多很多的新词,很多很多的新概念,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很多很多,但是知识管理应该这样讲,他在我们中国从知识管理一开始,我们中国就参与到了全球的探索前沿,也包括蓝凌,也包括我们在座的董老师,还有邱博士,实际上当时比尔盖茨有个话说是现在最新的学术前沿不在大学里了,在企业,而且尤其是软件企业和网络企业,举了个例子就是知识管理,他说知识管理现在他是说,他评价是美国97、98在美国崛起,现在很多个网站,我那个网站是97开始的,我们现在说自主创新,实际上我们中国的,包括大家每个企业这些软件公司,学者,我们是站在共同起跑线上,我们甲方乙方是什么关系,如果说在做财务软件上,就是一个服务关系,如果在做知识管理上,就是一个共同创新的关系,没有一个固定的逻辑,从哲学方法论,技术体系,需求,包括对需求的把握,不是管理部部长说的是对的,也不是企业家说的是对的,是在探索,所以目前这个阶段,IPV6,一直说要出一个杀手锏一样的应用,那么知识管理能不能有突破性的进展,我觉得包括IBM,包括微软,包括SAP都在做,和蓝凌,和董小英和长城所,和邱博士在一个起跑线上,为什么?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在这个知识管理这拨探索中,我很关心知识管理,为什么我觉得有可能,我有个判断,我们全球化开始我们中国就开始崛起,正好和我们改革开放吻合了,我们中国制造业很发展,开始崛起,我们中国什么东西在这里面是个核心,我们中国人的灵活性,我们大公司的流程,表单、界面,我们干嘛呢,我们界面上要有突破,流程上我们要灵活,不是一个死流程,刚才这位说,我们工人解决问题就是实打实的解决问题,知识管理给工人用有什么用,是给管理人员用,做项目管理的人用,不要给工人用,工人不能说我砌十块砖,上面写上,那是不行的。很多公司现在知识管理了,你们把什么什么东西都录进去,只要这样干活都是错误的,增加了工作,增加了负担,不可能带来好的结果,只有一个道理,就是说真正在需求的最前端,最微小的环节给他提供方便,而且他是知识工作者,他不是劳动力,因为什么?劳动力在整个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了,知识工作者在整个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了,他天天处理单证,他处理这个单证你能不能给他一个平台,各种各样的经验,随时有什么问题,我随时能解决问题,随时能创造,随时能够发现新的问题,我觉得知识管理要想突破,核心是在微观。项目管理者联盟
我也最近和百度、用友好几个公司,和一些中间件的公司有些接触,我现在确实觉得,这个东西知识管理到底能不能做,我也在犹豫,文本不管你怎么说,文本的管理那都是一条线,同时我也觉得,现在因为现在一大批大公司,都把自己的软件,IBM突然说我的软件全是中间件,怎么理解这个事,因为中间件现在要搞成新的标准,全是开放的标准,插拔式的模块,如果是这样,力度越来越小,小到一行,一个数字,一个操作,一个服务,如果是这样,很可能中间件会走出一条知识管理的道路,也可能百度走出了一条,也可能是我们在座的某个用户找到了一个叫杀手锏式的应用,因为中国的信息化经过二十年了,现在如果说从纵观,从整合的角度上,知识管理有很多工作可做,因为这个东西,20来个系统要整合,整合的思路都要靠知识的梳理这些工作来做,但是这个工作还是一个第二位的,第一位的就是每一个知识工作者,你能不能给他提供充足的,最好的,不麻烦的,不带来新的罗嗦,简单,让它适合我们中国这次在世界上地位越来越高,核心的一个想法就是灵活,最近我是在用友一直和王文京在探索,我说你那个软件能不能灵活到在应用软件中真正实现自主创新,用友也在探索,最近也和一些中间件联盟一块探索,也和IPV6联盟也在探索,我们大家都在参与这个探索,我是在知识管理上,我一不是专家,而不是厂商,也不是咨询师,我是知识管理商,在战略上我是绝对专家,在知识管理上我和大家一样是探索者。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主持人:项目管理者联盟
王所长太谦虚了,是这样的,我们从刚才听王所长的见解来讲,他觉得有的知识管理已经走入歧途了,把知识管理简单的理解为表象的录入,增加了很多麻烦,我觉得从倒数上讲,知识管理所蕴含的那种精深的管理思想来讲肯定促进知识共享,减少重复劳动,减少组织失忆,这是肯定没问题的,但是数量有问题,现在提供的工具是不是够人性化,能不能真正在组织内形成那种基于共享的组织文化,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我看到一个资料,里面也谈到,比如说知识管理在国内来讲,实际上在全球应用来讲,最重要的只有20%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其中80%都是文化层面的问题,涉及到文化这个事就比较复杂了,我现在想是这样的,既然知识管理是这么一个复杂但是又非常有应用前景的一个,对企业来讲是巨大的工具,巨大价值的工具,我现在想请教一下吴庆海博士,他也是知识管理方法论艺术的作者,他来看一看知识管理到底在国内企业界的应用有什么样的一个前景,他面临哪些机遇。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吴庆海:项目管理者联盟
非常高兴下午跟这么多人对话,今天我也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认识的人都过来了,有中国人民银行的崔先生,包括我们广告公司的海总,而且今年我以前在国内自己在最大的IT企业里面推动知识管理,出来以后做了很多咨询项目,今年我基本上跑了超过一百家的客户,这个客户行业内非常的复杂,有刚才说的高端的电信、金融、政府的,还有我们可能做地产的,建筑的,甚至我们做化肥的,化工的,机械的,这个层面非常的多,我想刚才王所长说过,中国的崛起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崛起,这点毫无疑问,中国现在变成了一个世界级的制造厂,但是我想这只是中国引起国际上关注的一个点。中国真正要产生一种像超越的这个大国的境界迈进,我想还得有一个转变,从世界制造厂变成一个世界办公室,这必然先天的一种优势就是核心就是对于人的管理,对于知识的管理,所以为什么现在各个行业,包括很多企业,以前我都没想到的企业,他们今天也来跟我一起谈怎么做知识管理,怎么管理他们内部的知识,所以我想这是整个的一个大的趋势,这个大的趋势,我们所谓的宏观,只能是适应它,不能逆转它,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项目经理博客
而目前很多企业,上知识管理他碰到的问题又是方方面面,个人有个人的不幸,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企业核心是创新的问题,他的新药审批周期非常长,现在的主打产品新药的药品还是十年以前的老产品,有的企业考虑的是一个最佳时间的拓展,老板的痛点在这个地方,刚才我们看到,中国知识管理排位第一个,大家认为的困惑是高层的不关注,60%的人都在认为高层不重视,我想今天很多人到这儿也是要关注,怎么样影响高层,怎么说服高层,关键在什么地方,其实关键没有抓住他的痛点,比如说我们前一段时间去一家汽车制造厂商,他最后决定要上知识管理项目,得益于他受了一个很大的教训,他因为最新的一个汽车的车型,然后要经过政府的审批,他才能上市,由于信息的传达不到位,内部沟通的障碍,最后他晚了一个月,就这一个月给他造成的损失是3个亿,这时候他这种痛点,迫使他要改变目前的现状,当然可能还有很多的点,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点,所以我想看过总结一下,中国企业问题在什么地方,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我认为知识管理这个潮流是不可逆转的,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另外第二个,现在很多企业提出知识管理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整合的问题,反而是整合的问题,所谓的整合是因为他可能建了很多的体系,什么综合感觉体系,什么ISO认证的体系,流程管理的体系,他也上了很多的系统,CRM,ERP这样的系统,整合的问题,最简单要把这些管理体系和IT体系全部融合到一起,就实现了很简单的一个梦想,我决策层我要处理这件事情,我能看到什么东西,帮助我来决策,我的中层,我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有哪些可以帮助我,包括我们工人,就是我如果有很好的方法能够帮助我,其实对工人来说,其实他也是需要的,所以这个为什么是知识管理到今天是一个爱恨交集的问题,首先得益于知识本身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像今天我们看到高博士讲很多的点非常的吸引我,包括他创新的日记是连续号的,我想这些点我们都可以拿去用,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就是因为这些点,每个企业都是自发的,有很多零散的珍珠,这个珍珠不管你有没有意识,他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这就是一个知识的自发性,这是一个知识的自发性,他有这个特性。前段时间,为什么中国超女的节目沸沸扬扬,是因为很多人看这个女孩子慢慢成长起来的,女孩子通过评委不断的修正,观众不断的反馈,他实际上是成长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我认为他从管理的方面来说也是一个知识管理,我想这是一个自发性的。另外知识还有很多的特性,像它的价值不可评估性,A的知识对于B来说,它可能是一点用都没有,但是你放到C身上价值就完全不一样,知识本身是有知识周期的,他容易蒸发掉,过一段时间就过时了,知识是内嵌性,他把大家的经验和隐性的知识想办法抽取出来,当然知识还有成本边际成本的最小化,不会说我利用了一次它的价值就损耗了,等等这些特点,决定了知识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长期艰难的事情,所以我想在真正实施知识管理中间,强调一个综合,一个整合,强调一个体系化的趋势是毫无疑问的,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现在企业里面,第一个想办法把知识收入进来,都做一个积累,但是我反问,如果包括我以前也是,只要有业务部门这个季度给我三篇知识,五篇知识我就高兴得了不得了,但是现在我反而想这可能不是正确的事情,现在不是知识没有,而是信息很多,我收集的知识对企业到底有什么价值,这点必须是在做知识管理之前就要小心处理的。所以既然牵扯到整合,第一个层面,从我的战略,从我的流程入手,我企业里边的知识一定要进行分析,这涉及到是一个整合的问题,为什么我这些知识对我企业最有价值,是因为从我的战略自上而下进行层层的分解,最后落到我执行层面的时候,他需要,所以没有需要的知识我一点不去关注,这是核心的问题所在,所以我们讲,战略用五个字来描述,叫做正确的事情,我看到柳传志最近写了一本书叫做正确的事,流程的从做正确的事向下传递,正确的做事也是五个字来总结,最后考评优秀企业和卓越企业最大的差一点,就在于最下的一个空白,这个空白就是知识和技能的问题,我们也总结一下,如何多快好省的做事情,这就是知识管理的价值。所以如何通过跟,好多人说怎么跟业务进行结合,通过战略流程梳理下来,跟业务就容易结合,最后总结一下,无论怎么样,管理有学习型组织,有流程,有战略,有6sigma,无所谓,最终我必须区分哪些决策,在什么场景下,什么时间下,能够便捷的获取这个角色获取的知识和信息,我一定要把这个通道建立起来,这是每个企业都逃脱不了的大的宿命,所以我认为知识管理在未来的发展肯定是越来越重要,而且管理的整合和IT的整合必然成为知识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谢谢大家。项目管理者联盟
PgMp.mypm.net
主持人: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感谢吴博士的精彩发言,你刚才提最后一段,我突然想起看似无关的一个故事,梅兰芳教学生的时候,好多人学他学的维妙维肖,后来梅兰芳讲了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你把我演戏最深的层次学到了,你就可以创新,学得我很像,放CD唱盘一样,你肯定死掉了,别人一听是梅兰芳在唱戏,你一定挣不到钱,扣到刚才吴博士讲到最后一段,为什么知识管理在国内有比较广阔的前景,那就是说,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企业自主的它的能动性,它肯定会找到知识管理的思路有,大家基于共享的企业文化,有一些基本的操作规程,有一些好的知识应用的一些典范,都已经有了,我们这些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自身的情况,我们看刘永悉的话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知识管理不在于复杂和高深,有用就行,能解决问题就行。今天我们听了这么多专家的讨论,给大家灌了很大的东西,我们发挥知识管理本源的管理和文化,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嘉宾朋友,也能跟在场的专家也好,企业管理的实践者,或者是像夏博士,董教授,大家有什么问题畅所欲言,给大家留一点时间做一下现场的交流。谢谢大家。项目经理圈子
项目管理者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