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企业所追求的,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企业永久的课题。很多设计企业、咨询企业寻求开拓总承包市场,并为寻求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虽然对于企业而言,合同是市场开发的目标与成果、是企业生产的基准与依据、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项目管理培训
但奇特的是:很多企业寻求高质量发展时,不仅不从这个牛鼻子着手,反而有意无意地引导企业各阶层将合同从自己的工作中抽离开。
更奇特的是: 所有的这种抽离都会打着这样或那样重视合同的旗帜。service.mypm.net
至于将合同抽离于管理及生产之外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是过去的成熟套路。项目管理培训
然而“此之蜜糖,彼之砒霜”,按做设计业务时的思路整总承包的事是要出问题的。www.mypm.net
一、防止机制上引导企业管理、生产从业人员漠视合同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设计企业承揽设计任务,说“提升项目质量”时,指的自然是提升设计产品质量。提升设计产品质量自然应该聚焦设计生产过程。如果谁要说提升设计质量需要关注设计合同,确实很不靠谱。talent.mypm.net
当设计企业说要提升所承揽项目的质量时,指的是拿到好的项目,而拿到好项目的根本途径依然是提升设计水平,着手点还是在设计生产环节。至于市场开发能力,虽与设计能力有关系,但设计生产并不需要关注设计合同的好坏。项目管理论坛
在设计业务下的设计合同编制,只要认真把格式合同的空填好就行,与提升设计产品质量并没有直接关系。项目管理论坛
也就是说,整个设计生产链条上的所有环节,只要按照自身的专业规范(国标、行标、强制规范等)认真工作或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就好。企业管理者只要跟踪生产部门有没按流程执行就好。项目管理者联盟
但要开拓总承包市场,完成总承包业务,这种生产与合同无关的理念就必须打破。如果要介入国际市场,不仅设计必须按照合同要求开展,而且企业每个阶层自争取承揽项目之日起,就应该高度关注合同文件的各种约定。项目管理者联盟
这并不是夸大其词的说法。项目经理圈子
企业承担国内设计项目,所承担自然仅是设计责任,设计方案对应的成本大小、工期长短等,很少需要企业承担责任。而如果承担总承包项目,项目管理方案、设计方案、采购方案、施工方案等相互影响,直接关系项目成败,需要企业直接承担责任。如果企业内任一环节不关注合同约定,任性而为,就难免导致项目整体陷入被动、企业遭受考验。项目管理者联盟
如果企业要承揽国际项目,除了有国内项目同样的格局外,还有中外规则不同的问题,需要企业自始而终保持对合同条件的关注:项目管理者联盟
•英美法(案例法)认为,业主是善良纯洁的消费者,承包商是久经市场历练的聪慧商人。只要不违反国家利益、公众利益、非虚假、欺诈合同,合同是法律的惟一依据,未纳入合同的不具法律约束力。而中国的法律规定,合同应遵循公平原则。法律、法规、条例和细则是合同的依据,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双方约定,可依法纠正或救助。bbs.mypm.net
•按英美法(案例法),投标人承认合同条件是投标报价的先决条件,合同条件规定的职责、义务、解释、核实、应投保方等是商务报价的重要依据。而按中国(成文法),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里的雇主要求、设计基础资料、现场数据、图纸(或工程量表)、考察等进行投标报价,招标文件里明示或没有明示的各种成文法律、部门规章、行业规定等等,承包商的报价依据。一般中标后谈合同,报价时看或不看合同条件都不是最重要事件,因为可依法纠正或救助。项目管理者联盟
•国际规则是用来解决不同国家法律规定不一致问题的。但国际规则一般以英美法系为基础。被国际主要基金组织推荐并认可的FIDIC合同条件具有浓厚的英美法色彩,合同条件基本是站在发包人的立场上的。blog.mypm.net
显然,如果延续设计企业传统的思维方式建立工作规则,引导企业各层级在工作中继续将合同剔除出自己关注的视野,那企业就相当于亲手蒙住自己的眼走进了地雷阵,是取死之道。项目管理者联盟
无论按PMP还是IPMP的知识体系,项目管理的全部工作实际都是围绕着合同开展的,一定程度上讲,项目履行本身就是合同的履行。主合同相当于是总包项目的宪法,分包合同相当于是对分包商的单行法,分包合同必须服从主合同,如同单行法必须符合宪法。项目管理者联盟
企业要做国际项目,围绕合同开展工作的意识就一定要建立。而要在企业内建立合同意识,仅靠宣传不行,需要从机制上着手加以推动。而且一定要严防出现错误的机制引导,错误的机制很容易导致企业风气变坏,钱学森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风气坏了就是几代人也难恢复。service.mypm.net
二、建立引导市场开拓团队拿高质量项目的机制项目经理圈子
要拿到高质量的项目,签署高质量的收入合同,只能通过市场开拓能力的提升、投标质量的提升来解决。bbs.mypm.net
如果市场开拓能力不能得到提升,参与高质量项目竞争的机会都会少;如果投标阶段出了问题,无论是设计方案问题、项目管理策划问题、还是对相关方资信情况了解不够的问题,不是中不了标,就是中标的是问题项目。虽然最终项目问题暴露时,常以”合同问题“来描述,但这种问题却是市场开拓团队、投标团队之外的合同审查机构很难发现的,所以想靠合同评审审出高质量项目,无从谈起。项目管理者联盟
企业内部应该形成共识:项目管理者联盟
本文为项目管理者联盟联盟会员原创文章,授权发布,非经同意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