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项目的运行是政府根据本地或者本地区的发展规划经过合理规划设计出的项目,虽然国家的宏观政策有一定的连续性,但有时会出台一些阶段性的政策。BT项目由于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支持,必然在这些阶段性政策面前显得过分脆弱,例如数年前,各地纷纷建造宾馆、商住楼等项目,后来政府政策作了调整,对此类项目严格控制。新政策的出台可能对正在进行的项目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影响项目业主的整体规划。项目管理者联盟
3.签订以及履行合同的风险项目管理者联盟
在建设方中标后,项目业主开始与建设方签订合同,但是即使双方充分协商,也难免会有缺乏严谨或疏漏之处,实施工程期间又常常发生不少未能预见的情况,有经验的承包商不会不借机扩大利润,其合法权利之一就是索赔。因为合同条款不严谨而导致承包商提出的索赔常常是无法拒绝的。另外,承包商获取项目的目的是为了谋取自身利益,而这些效益又不能表露于明处,只能分散潜伏于承包工程的各个环节。因此有经验的承包商通常善于做出姿态,以低报价诱惑业主授予项目,一旦合同签订,便使尽心机,制造索赔机会,使工程的实际价格远远超出原先的投标报价。项目管理者联盟
4.转包、分包问题严重项目管理者联盟
虽然项目业主通过特许协议将BT项目授权中标的建设方承建,但是考虑到BT项目工程量大,工程持续时间长,虽然在特许协议中规定了不得转包、分包的条款,但在现实生活中建设方的再分包、转包现象严重,由于对转包方、分包方的资质缺乏了解,致使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在发生纠纷后,又由于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相互推脱责任,致使追究赔偿十分困难。项目管理者联盟
(三)BT项目业主的法律风险预防与规避项目管理者联盟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加强对BT项目的管理,提高BT项目的效益,减少项目业主的风险,应该采取以下手段进行科学的管理:项目管理者联盟
1.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项目管理者联盟
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有关BT方面的法律法规,BT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给项目实施带来了一些难度,通过特许协议的规定难免会有所遗漏和模糊。例如:BT项目资产到底是属于业主还是建设方、建设方的资质要求是什么、是否需要成立BT项目公司等等,这些都需要法律的明确规定,建议相关部门加快立法步伐,尽早出台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使BT项目的实施更加规范,更加有章可循。项目管理者联盟
2.加强主体资格的审查和监督项目管理者联盟
项目业主应对项目供应商实行严格的主体资格审查,对与建设方有关联关系或其他可能利害关系的,不能接受其为项目提供服务或产品。此外项目业主还需要做好BT项目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邀请一些法律、经济、技术等专家,公平的确立风险分摊原则,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对招标文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建设方的资质审查要严格把握。club.mypm.net
3.对于合同要充分谈判、协商一致项目经理圈子
合同贯穿于BT项目的始终,不管是特许协议还是回购合同抑或其他合同,业主都应该同相对方充分的谈判和协商,对在实施合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地预测,聘请相关的法律专家草拟合同,对合同的规定尽量全面,对于未能预测的风险可以确定预留条款,对于实施合同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要与相对方进一步协商,保证合同条款的严谨,避免相对方钻空子。项目管理者联盟
4.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监督bbs.mypm.net
目前的BT项目多实行“交钥匙工程”,即总价包干,对于在合同包干范围以外的诸如拆迁、绿化、景观以及其他无法包干的项目,其造价就需要通过现场签证来确定,BT业主应对此类项目作过程跟踪控制,严格控制工程变更,避免总投资超支情况的发生,确保造价不突破相应的概算审批值。项目管理者联盟
5.对监理加强控制项目管理者联盟
监理应是独立的第三方,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与施工单位以及材料供应单位不得存有隶属关系和其他利害关系,其职责是依据事实,客观、及时、有效地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但是在现实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商与建筑商、材料供应商相互勾结损害业主的事件屡见不鲜,虽然法律对此情况有处罚规定,但是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业主在委托监理商时应该对委托事项交代清楚,并对监理商的监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防止监理商与建筑商、材料供应商的相互勾结。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三、小结项目管理者联盟
BT模式在我国尚处在探索和摸索阶段,对BT各方在BT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应变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对于保证BT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只针对业主在BT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法律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待这些风险,发现越早、识别越早、风险警报拉得越早、应急计划准备越充分,风险对业主带来的损失就越小。因此,分析和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加强风险管理,对业主取得项目成功至关重要。PgMp.mypm.net club.mypm.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