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知识地图概述talent.mypm.net
当前, 企业越来越重视智力资源和知识资产的管理,并运用一些工具来提高管理的效率, 促进组织内知识的 流通与共享。知识地图作为一种实用的知识管理工具应运而生。它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来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供查找知识的线索, 并通过抽象化的编码语言来展开知识脉络, 使人们获取知识更加方便快捷。在实践中, 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构建知识地图的方法多种多样, 类型不一, 设计思想也各不相同。然而, 从目前知识地图整体使用情况来看并不理想, 普遍存在着知识体系整体架构开放性可扩展性差、知识创新不足、知识挖掘深度不够、知识利用可理解性不强等问题。由 于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知识共享, 其核心是知识创造。因此, 企业知识地图设计应重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激发使用者的思考, 变传统的被动知识查找为积极知识探索, 变静态的知识积累为动态的知识优化。而V型知识地图作为一种面向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知识建构方式, 提供了实现以上设计思想的解决方案。service.mypm.net
V型知识地图的提出及其设计项目经理圈子
V型知识地图最初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教育心理学专家郭温(D.B.Gowin)教授于1997年设计出来,作为围绕某一主题探索理论与方法之间联系的一种简单的启发式工具,其主要功能是以形象化方式对知识进行结构化的组织和揭示。此后,J.Novak对V型知识地图进行了后续研究,使V型知识地图的设计不断得以扩充和完善。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和知识管理工具,V型知识地图在探究式学习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在教学中被广泛采用 。[5]近几年,在面向组织的知识管理实践中,一些企业开始引入郭温和J.Novak设计的V型知识地图模板构建知识地图,促使组织成员围绕某一问题结合系统知识进行思考,从而提出解决方案,做出科学决策,推动知识创造活动的开展。项目管理者联盟
V型知识地图的基本模型service.mypm.net
V型知识地图模型是以问题为中心来构建知识体系的。如图1所示,V型知识地图由左右两条不同方向的轴线交叉形成V字。“概念” 和“理论”等已组织好的静态知识设置在左轴,按照知识的深度由下至上,分为基本概念(Concept)、结构(Constructs)、理论 (Theory)、哲理(Philosophy)4个层次。“方法” 等动态知识设置在右轴,按照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由下至上分为数据或信息(Dada/Information)、信息转化 (Transformations)、知识评价(Knowledge Claims)、价值判断(Value Claims)4个层次。有待解决及需探究的问题放置在漏斗状的轴线交叉中心。项目管理培训
V型知识地图底端事务(Events/Objects)即表示围绕“焦点问题”需要对那些事务或对象进行研究,作为V型知识地图知识导 航的起点。评论或建议(Commentary/Suggestions)是沿着V型知识地图由左至右完成一个认知过程后得出的结论。图中左右轴以V字连接 形成所关注问题相关的知识网络。知识点之间、知识点与人员之间以及知识点与实践之间以空间结构关系(相近关系、相关关系和包含关系)或逻辑关系(顺序关系、层级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演化关系等)来建立关联。talent.mypm.net
从V型知识地图知识架构可以看出,整个模型是基于用户的认知规律,即问题式探究一学习一合作一获取新知识一实践一验证一评估一新旧知识 贯通一知识优化增值来构建整体框架的。首先,明确围绕问题需要解决的核心事务和研究对象。其次,在左轴搜寻已有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再 次,在右轴通过实践,收集欠缺的数据和信息,结合原有知识反复验证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最后,在底部节点上综合理论、方法和实践,分析思考得出结论并 提交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随着问题的解决用户将新的概念、思想方法加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并可以看到新旧知识是如何融合起来的,先前的概念、理论、方法是如何得到扩展、加深或检验的,形成了左右轴知识的相互激发和交互,实现知识的迁移、有利于使用者进行知识创造活动(见图1)。项目管理者联盟
PgMp.mypm.net
V型知识地图功能模型PgMp.mypm.net
V型知识地图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实现4个功能:blog.mypm.net
①揭示知识在空间和概念上的关系,帮助查检和导航。项目管理者联盟
②通过启发式的学习促进知识之间的交流和知识重构。项目管理者联盟
③激发用户或用户群积极思考后结合实际应用进行知识拓展。项目管理者联盟
④将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比较分析后反思和评价。www.mypm.net
这4个功能模块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网络状的整体式管理,不仅能使用户获取已有的知识、相关的专家和其他成员的观点倾向,而且能通过成员间的协作与交流,引导用户提出新理论,通过实践验证进行价值判断,扩充原有的知识体系,并对已拥有的知识进行优化(见图2)。pmp.mypm.net
项目管理者联盟
V型知识地图框架设计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V型知识地图框架设计以V型图基本模型和功能模块为基础,针对企业要达成的目标或要解决的问题动态地协调知识与创新,以及知识与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以可视化的形式将认知历程和整体知识结构反映出来,帮助用户准确定位企业当前状态,并以协作的方式寻找改善的方法和策略,使组织或个人完成预期目标(见图3)。项目管理者联盟
blog.mypm.net
如图3所示,V型知识地图左右轴反映企业资源分布的整体状况。左轴标识企业的当前状态,分为价值评价、已有知识、最优方法、需要保留知识4个类别,主要反映企业的显性知识,存储在企业知识库(Corporate Knowledge Base)中。右轴标识组织的理想状态,分为需要达到的价值目标、所欠缺的知识、更好的方法、需要优化的知识4个类别,其主要目标是以策略库(Plan Base)为支撑激发思考,通过内部促动机制挖掘隐性知识。项目管理者联盟
知识地图围绕成员所要解决的问题,从左轴开始,在知识库里查找以前最佳及失败的实践,学习已有理论和方法结合其在应用中的评价进行综合 分析,理性判断,再以右轴为指导,基于策略库进行思考:针对问题尚欠缺哪些知识?对比原有解决方案有无更优方法?需要做那些改变?实践中效果如何?实用价 值如何?左右轴知识呈对称分布既相互对应,又互相形成对比。以问题为中心,组织中原来状态的知识体系与理想状态目标的差距,通过两轴显示为在资源、实践、 方法、评价上的“落差” (Gap),V型知识地图右轴以左轴知识为基础进行差距分析。在此过程中借助V型知识地图的分类与导航、构建与交流、验证与拓展,反思与评价功能,以协作技术为支撑,促进组织成员的沟通,挖掘隐性知识并获取新的知识资源来补充原有知识的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然后通过实践检验新方法、新理论实际应用的效果,反过来再与左轴对比进行分析评价。项目管理者联盟
如果结果表明问题得到了解决,那么在V型知识地图的底部就会给出结论。如果实践失败,则需继续思考和探索新的解决办法。在实践中右轴的 新知识(包括对外获取的和在实践中产生的知识)按照与左轴对应的关系,加入左轴相应知识库,与此同时对原有知识进行筛选、剔除、更新、优化,完成一个认知 过程。由此看出,V型知识地图每通过一次具体问题的解决或者决策的制定,就自然地完成知识的创新并对已拥有的相关知识资源进行检验,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知识资源的质量,扩充原有的知识,使知识不断积累和优化,实现螺旋式的上升。pmp.mypm.net
V型知识地图中知识的组织项目管理培训
企业知识管理涉及到知识与人的多重联系,不仅要重视管理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及业务流程,更应该关注企业各合作者、竞争者的最新动态,并将相关的知识资源整合到企业知识资源系统中,为企业业务操作及其管理决策提供知识支持。现代企业知识管理突出供应链管理及其合作化发展,因此V型知识地图要反映供应链上各知识节点之间的关系,以便全方位、多视角组织客户、合作者、竞争者、企业自身的知识,并揭示相互之间的关系[6]。项目管理者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