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联盟服务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收藏本站
返回网站首页 PgMP认证,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高端项目管理认证!大型项目与项目群管理Program Management全球权威认证


网站登录:会员 企业 专家 服务商
企业服务:PMP培训  内训课 公开课
工 具 箱:发表文章 提问题 发案例
首页动态 | 文库 | 下载 | 书架 | 访谈 | 专栏 | 专题 | 人才 | 培训 | 软件 | PMC 互动:活动 | 案例 | 问答 | 论坛 | 博客 | 圈子 
应用:基础工程软件制造活动研发  认证:PMPNPDPACPPgMPIPMPP2ISPMPIMCP建造师MPM  特色:热点奖项

PMI-ACP®认证

适合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程

PMI-PBA®认证

重视项目商业分析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网络课程

NPDP®认证

产品管理国际认证
全球产品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

PMP®认证

单项目管理经典指南
年轻项目经理首选

北京 | 直播 | 录播

PgMP®认证

大型复杂项目全球标准
定位高级项目管理层

网络班

PfMP®认证

链接战略与项目
实现组织资源投资回报

全球直播

软考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计划 | 报名 | 经验

敏捷项目管理ACP认证培训
国际产品经理NPDP认证

绿色项目管理的评价体系初探

作者:乔昆 支海波 钱峰   提交人:bjyr[乔昆 支海波 钱峰]   属性:提交人转载   发布时间:2004/11/11   点击:2962   【收藏本文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普及,实施绿色化的项目管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是为了科学、客观的评价项目管理过程中绿色化的影响和程度,对其进行的定量分析是必要的。本文首先明确了绿色项目管理(Green Project Management,GPM)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了一个针对项目管理全过程中绿色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内容;然后,分析了评价变量指标的选取依据,初步确定了对它们进行量化处理的方法,继而设计了具体的计算步骤,确立了评价的基本方案;最后,以典型的工程项目为案例,进行了实证性的量化评价分析,检验了该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绿色管理,绿色项目管理,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为了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各种不同的项目正在或将要实施。在从计划、组织,到建设、收尾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项目作为一个运行主体不仅在其内部进行各种的物质、能量的分配和使用;同时,它也对其外部的环境、社会诸多方面施加着深远而复杂的影响。因此,研究项目管理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当前社会研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中所研究的绿色项目管理(GPM)指的就是这样一种管理过程,它能够系统性的综合考虑项目实施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方方面面,利用生态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跨学科的知识和现代科技手段,平衡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管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最终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现实中对GPM研究有着紧迫的要求,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当前社会中的大量工程建设项目产生的巨量工业垃圾,它们直接威胁着整个社会的环境承受能力,随时会导致严重的生态灾难。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这样的局面将日趋严峻。面对这样的形势,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法规,要求广大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各种不良冲击。其中,鼓励企业获得ISO14001认证,建设自己的环境管理系统(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EMS)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措施。但是,不得不认识到,获得环境认证只能保证企业承诺保护环境的意识,却无法确保生态环境系统是否能够得到持续的改善。如果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实施GPM,将会有助于落实企业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承诺。而为了保证GPM实施的有效性,必须将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绿色化进行评价纳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和最终验收阶段中,使其成为项目是否能进行实施或是否能通过验收的必须检验步骤。在我们国家目前的状况下,这样做不仅需要项目业主具有良好的绿色意识,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介入和支持,这样才能将项目的绿色化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去,从而真正收到实效。
 
2 研究目的
本文着重研究了对绿色项目管理过程进行评价所需确定的评价指标集,以及具体的评价执行步骤。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论述,主要研究目标如下所示:
建立了绿色项目管理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内部结构;
确定了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的方法,设计了评价运算的总体方案;
用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3 指标选取
绿色项目管理评价(Green Project Management Assessment,GPMA)要求建立一个系统、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图一所示,这个体系的总体结构实际上是对“绿色”本质(即无害、无污染、低资源消耗、可回收利用、可降解处理等)的具体细化,是一种从宏观抽象概念到具体可衡量指标的层级划分。
 
为了将这个抽象的理论构架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可以具体衡量的数据上,就有必要细致的选取GPMA的评价指标集。这些指标集通常是一个评价系统是否成功的关键,但是大多数评价系统的设计者都将注意力集中于那些他们易于测量的数据,而不是去研究那些真正关心评价的用户所想要了解的信息。本文在开发设计评价指标集的时候,专门设计了指标的遴选过程:结合以往有关研究的成果(如表1所示),通过与9位项目管理专家进行交流,利用Delphi方法充分采集他们的经验、体会。基于所得的回馈信息,本文建立了如图二所示的绿色项目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表1  关于评价指标的有关研究
评价指标
Bennett and James
Cole
Jasch
陈德清等
黄敏纯等
环境控制指标
 
管理指标
 
 
经济财务指标
 
材料相关指标
设备指标
 
 
 
能耗指标
支持服务指标
 
 
 
 
生态指标
 
 
服务、培训相关指标
 
 
 

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充分考虑了项目管理过程的特点,反映了管理、技术、环境、资源、能源和经济等方面的基本属性。对应于评价体系总体结构的三个级别,该指标体系划分为了三个层次:
 
(1)目标层:作为整个体系的最高层,反映了对绿色项目管理评价的目标设定,描述了绿色项目管理评价的最终结果。
(2)属性层:该层次反映了绿色项目管理评价体系总体结构中的关键属性域,建立了评价指标集的基本分类,确定了具体的评价准则,细化了对目标层的描述。
(3)指标层:该层是对上一层的具体化,确定了各分类指标目录中所包含的评价指标,形成了最基本的评价指标集。

 
 
4 评价指标集
管理属性(C1):这个分类包括的指标反映那些影响绿色生态环境的组织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管理层参与(M1):管理层的参与程度会直接影响绿色项目管理实施的效果。有效的绿色项目管理需要管理团队在现场的协作努力,而这一切涉及到几乎所有与项目有关的利益相关者。以项目为中心来区分,可分为负责项目战略方向的高层管理者(S1);负责项目实施中的运行管理和资源调配的中层管理者(S2);在项目实施第一线的底层,直接向客户提供服务的生产者(S3)。
 
员工培训(M2):为了能够成功实施绿色项目管理,以及避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对生态环境的各种负面影响,那么对员工进行适当的有关绿色知识方面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累积培训时间(S1)和项目管理层对培训的支持力度(S2)也就成了重要的衡量指标。
 
环境投资(M3):实施绿色项目管理所需要的各种附加设备和相关的追加投资,往往在项目前期导致高昂的成本,这个因素经常是项目看起来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是,实际上这种前期投资可以避免大量的后期费用。否则,为了消除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所需缴付的各种费用、罚款、保险金等,将是更加难以承受的。为此,必须充分考虑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S1)。
 
绿色规划(M4):计划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对于“绿色”的规划设计也就成为了绿色项目管理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管理层的支持度(S1)和规划的及时性(S2)就是相当关键的。
 
人员配备(M5):项目管理中的对于人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是决定一个绿色项目过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衡量指标有人员的综合素质(S1)和人员的合理利用率(S2)。
 
信息资源(M6):项目管理中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实施进程,也影响了该过程绿色化水平的高低。信息的广泛度(S1)和信息的刷新率(及时性)(S2)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技术属性:(C2)对一个项目来说,其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层面的手段是否合理有效、是否绿色化对项目的成功与否、项目过程是否绿色化以及将来项目建成后的顺利运行均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绿色技术的采用比例(M7):主要是项目设计的本身所采用的绿色技术的程度,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应对绿色技术的采用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和研究,在设计阶段尽可能采用成熟、有效、合理的绿色技术手段,使项目设计的绿色化程度达到最高。项目本身的绿色化程度的提高是项目管理过程绿色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影响将来项目建成后能否保持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项目实施过程的宜人性(M8):人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第一要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劳动强度、人的生理、劳动安全、劳动卫生、作业现场的方便宜人、作息时间的合理安排等有关人的要素,其宗旨就是要使人在愉快的环境中工作,达到高效率工作的目的。
 
项目实施过程的可靠性(M9):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论是项目的施工还是项目的设计,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均应是可靠的,应在可靠的前提下再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这是工程项目的实施的首要原则,因此可靠性对项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环境属性(C3):环境方面包含了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影响的四个指标集。
 
空气(M10): 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经常出现的扬尘现象要求项目实施者要加强对空气污染的控制力度。对其进行衡量的指标包括:消尘措施(S1)是否得当;现场裸露场地比例(S2)以及有害空气成分浓度(S3)。
 
水体(M11):在项目管理现场对水体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会导致水体污染的潜在危险都必须及时地进行适当的处理。必须考虑到污水处理(S1),再利用率(S2)和节水措施(S3)。
 
噪声(M1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噪声污染是非常明显的,往往也是被投诉最多的一种。对于消声措施(S1)和施工时间的控制(S2)是这方面关注的两个焦点。
 
废弃物(M13):这类污染的威胁是迫在眉睫的,简单处理废弃物的填埋场不仅是有限的,而且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对这类废弃资源的回收再利用(S1)是一个重点。同时,项目实施过程中废弃物造成的化工污染(S2)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资源属性(C4):项目实施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物质资源,而对于这些资源的管理不善就会间接导致对环境的污染。
 
材料(M14):项目中使用的各种材料是项目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各种污染产生一个重要源头,因此对于材料的利用率(S1)、有害材料使用比率(S2)和材料的回收率(S3)需要倍加注意。
设备(M15):定期的设备维护有助于确保绿色项目管理过程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是避免造成负面生态环境影响的一个基本保证,尽量多的使用先进高效无污染或少污染设备是减少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使用设备的完好率(S1)、设备生产中的绿色技术应用率(S2)和先进高效无污染或少污染设备的使用率(S3)是值得衡量的三个重要因素。
 
能源属性(C5):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能源是保证项目实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和物质基础。要尽可能的采用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能耗(M16):减少了能源的使用量,也就意味着减少了污染,增加了绿色性。
 
利用率(M17):充分利用能源,从而在总体上减少了能源的使用量,对环境的影响也就会更小。
 
效能比(M18):尽可能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使单位能源的效率达到最高。
 
清洁和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M19):清洁能源的使用,将会大大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再生能源的使用也是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
 
经济属性(C6):在任何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其经济性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方面,项目的实施费用不仅影响项目是否能在预算内顺利进行,而且也会影响将来项目建成投产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指标。
 
项目费用的控制(M20):项目费用的控制管理是为了保证在批准的预算内完成项目所必须的各方面工作,主要依赖于对项目费用偏差的分析和控制,以及采用一些费用分析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方面进行经常性的分析,以求将项目费用控制在最小的合理范围之内。
 
风险费用的控制(M21):风险的大小及发生的概率多少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合理性问题,预先周密地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处理发生风险的费用预算以及尽量控制风险的发生均是风险费用控制的重要方面。
 
环境污染治理费用(M22):环境污染的大小及有害程度将影响用于治理的费用,而治理费用的多少直接影响项目总费用的控制,也间接反映了项目实施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综合评价过程
 
4 数据处理原则
对指标数据的测度是否合适是决定一个评价体系能否成功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测度数据必须保证科学性与实用性,完整性与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等原则。在这些原则中,必须进行适当的权衡取舍,因为要实现测度数据的科学性,就需要大量的使用定量化的数据和处理方法。但是,在对项目管理的绿色化进行评价的时候所采集的数据,不可避免的有相当的部分是定性的,而且很难量化表达。对此,本文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就有所考虑,因此尽量选用可以客观量化表示的指标变量。
 
借助于模型,将有助于理解如何有效的测度数据,同时也有助于厘清对数据的测度是用现有数据预测系统特征,还是确定当前的过程状态。Offen和Jeffery(1997)的研究表明数据测度实际上就是先验的经验模型到后验的量化模型的映射。客观量化模型转化存在于经验模型中的实际问题,用实体化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得到科学客观的结果,如图三所示。
对评测指标的测度方法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有效的测度和有效的数据转换需要依靠经验数据和客观量化数据之间的相互映射关系。项目管理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经验性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对绿色化评价指标进行量化的基础,如果不能对它们进行量化分析,那么评价所得的结果就是不可靠的。而且忽视对这些经验性的定性数据进行有科学依据的数量化,往往导致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不牢固。
 
5 评价指标赋权方法
由于绿色项目管理这样的研究课题牵扯到了环境、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因此如上所述,评价指标很多是定性的描述变量。基于这一特点,根据Goyal和Deshpande(2001)研究表明:决定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权重的时候,使用重要度矩阵(Importance Scale Matrix,ISM)将优于其它方法,如Battelle EES(BEES)。关于BEES和ISM的详情请参见其它文献。本文就是使用ISM方法对绿色项目管理评价指标进行赋权的。
 
ISM对非序列化的指标变量进行成对的比较,如在n个变量中抽取一个和剩下的(n-1)个变量成对比较;然后在这(n-1)个变量中再抽取一个,与剩下的(n-2)个逐一比较;依此类推,直至完结。指标间的两两比较,基于如表2所示的基准表。该表定义了两个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利用专家经验判断为6级不同程度的重要性。这样就有利于采用数理统计的特征向量的量化方法来对各指标赋权,同时特征向量的计算过程也可以减少专家判断引致的主观性。
 
 

表2  ISM方法的指标赋权比较基准表
差异度(%)
定义
赋权
< 5
两个指标i和j的重要程度基本相同
1.0
+ 10
根据经验判断,指标i稍微重要于指标j
1.1
+ 30
根据经验判断,指标i重要于指标j
1.4
+ 50
相对于指标j,指标i相当的重要
2.0
+ 70
有证据表明,指标i明显重要于指标j
3.3
+ 90
指标i绝对比指标j重要
10.0

可以发现,ISM方法和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e Modeling)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或相关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HP)非常相似。AHP相关方法经常被用于对社会经济问题的评价上,是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决策支持方法。ISM与AHP基于同样的理论基础,采用类似的处理技巧:将求解的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然后将子集逐个的两两相互比较。这种方法简化了多目标决策问题的难度,同时也提供了矩阵的一致性检查,从而保证决策的可靠性。然而,ISM采取了不同的数量判断矩阵的建立方法,精简了AHP中复杂的9级比较,而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这个实际问题,设计了如表一所示的比较等级。能够得到的判断矩阵形如:
 
6 总体赋权
由于绿色项目管理的评价体系结构将指标集进行了归类分层,因此如式1至式4的步骤必须在属性层、指标层和子指标层里反复进行,直至确定了各层中的相对权重w ,其中i = 1,2…n代表当前层次上该分类中n个指标中的一个,k= 1,2,3代表3个层次中的一个,整个体系中最高的目标层的权重为1。
经过这样的计算,确定了整个体系中所有元素的权重后,为了得出一个总体的评价结果,有必要对最底层的评价指标赋予一个归一化的总体权重。因为本文的绿色项目管理评价体系结构呈现为一个树状结构,所以最底层的每个指标变量的总体权重是由该指标所在层权重与其各所属上层各权重累积相乘得到。
 
7 数据统一量纲
确定了各指标变量的总体权重后,就可以对各指标的实际测量值进行处理。
将不同量纲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去量纲化处理,使其能够用标准的刻度反映其相对价值。为此,可以选取使用直线化等方法,去除掉各指标数据的不同量纲。
 
量化定性指标变量,采用5级量化方法对其赋值。为了尽量消除结果的主观性,该工作由一个评价小组进行,最后的结果是每个组员所赋值的算术平均值。
由于评价的目的在于量化项目管理过程中绿色化的程度,因此有关评价指标值对最后评价结果的影响趋势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指标值越大绿色化程度也就越高。否则,数据之间互相冲抵,在最后的结果中很难分辨评价指标之间的交互效应。如环境属性(C3)中空气(M10)的有害空气成分浓度这个指标变量,它的实测值变化趋势明显与管理过程的绿色化程度变化趋势就是相反的。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就必须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采取的方法是对有负面影响的数据进行去量纲化和归一化得到一个0~1的值后,用理想最大值1减去该值后,剩余的部分就是对评价结果有正面影响的数值。
 
8 综合评价计算
在得到各指标变量的总体权重和处理后实测值,就可以通过线性加权和方法得到整个绿色项目管理的总体评价结果了。
 
GPMA的应用分析
为了验证GPMA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文最后研究了典型的工程项目案例。两个具有相似背景的项目被选用作为实际案例,它们由前面那些确定GPMA评价指标的专家来参与实施;而且它们具有相同的管理决策人,这样就可以尽量消除由于评价标准偏差而造成的评价失误和结果不一致;项目有关情况如表3所示,它们具有相近的开发类型、类似的实施地点以及大致相同的项目金额等。

表3  实例项目概况
 
项目1
项目2
项目名称
淮安华尔润联碱工程
张家港华源联碱工程
项目规模
30万吨联碱,30万吨氯化铵
20万吨联碱,20万吨氯化铵
项目性质(工程、研发等)
新建工程
新建工程
项目部门(公共、私人)
民营企业
国营企业
项目金额
4.5亿人民币
3亿人民币
项目周期时间
2002年10月-2004年6月
2003年3月-2004年4月
实施地点
江苏淮安化工开发区
江苏张家港扬子江化工园

根据前几章所叙述的方法,首先确定GPMA的评价指标集的各级权重;然后采集两个项目实施过程的实测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无量纲和归一化处理;处理后的结果和各级权重进行加权和运算,得到如表4中所示的总体综合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在属性层上的管理属性具有最高的权重为24.76%,其次就是环境属性为20.85%。这一结果符合评价对象是项目管理过程的特征。同时,经济属性却具有最低的9.4%的权重,这说明虽然人们认识到实施绿色项目管理过程的重要性,并重视了管理和生态环境两个领域的诸多要素,但是对于如何利用经济手段达成目标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其他技术、资源和能源属性的权重分配比较一致,说明它们是判断一个管理过程绿色化基本指标。

表4  评价指标权重和指标数据
指标权重
总体权重
(10 )
指标值
层1
层2
层3
层4
项目1
项目2
O:1
C1:0.2476
M1:0.2599
S1:0.3548
22.83
0.82
0.80
S2:0.3226
20.76
0.63
0.61
S3:0.3226
20.76
0.43
0.42
M2:0.1598
S1:0.4762
18.84
0.45
0.38
S2:0.5238
20.72
0.61
0.43
M3:0.1325
S1:1
32.81
0.60
0.36
M4:0.1325
S1:0.5238
17.18
0.80
0.81
S2:0.4762
15.62
0.61
0.60
M5:0.1975
S1:0.5238
25.61
0.60
0.45
S2:0.4762
23.29
0.65
0.60
M6:0.1177
S1:0.5000
14.57
0.62
0.60
S2:0.5000
14.57
0.55
0.50
C2:0.1318
M7:0.3226
42.52
0.15
0.10
M8:0.3226
42.52
0.42
0.40
M9:0.3548
46.76
0.82
0.80
C3:0.2085
M10:0.2243
S1:0.3226
15.09
0.30
0.20
S2:0.3226
15.09
0.91
0.88
S3:0.3548
16.59
0.12
0.18
M11:0.2956
S1:0.3310
20.40
0.32
0.24
S2:0.2867
17.67
0.35
0.15
S3:0.3823
23.56
0.33
0.23
M12:0.2243
S1:0.4762
22.27
0.20
0.15
S2:0.5238
24.50
0.22
0.18
M13:0.2559
S1:0.4762
25.41
0.09
0. 06
S2:0.5238
27.95
0.47
0.45
C4:0.1590
M14:0.5238
S1:0.3823
31.84
0.72
0.68
S2:0.3310
27.57
0.02
0.03
S3:0.2867
23.88
0.33
0.32
M15:0.4762
S1:0.3226
24.43
0.87
0.86
S2:0.3226
24.43
0.27
0.25
S3:0.3548
26.86
0.35
0.34
C5:0.1590
M16:0.2489
39.58
0.20
0.20
M17:0.2489
39.58
0.64
0.67
M18:0.2182
34.69
0.86
0.85
M19:0.2840
45.16
0.65
0.69
C6:0.0940
M20:0.3548
33.35
0.84
0.70
M21:0.3226
30.32
0.82
0.72
M22:0.3226
30.32
0.19
0.22
总体综合评价结果
0.5006
0.4584

根据从两个应用项目所采集到的实测数据,可以得到第一个项目管理过程的绿色化程度为50.06%,第二个项目则为45.84%。两者的评价值基本接近,符合所选项目的特征;但在主要的环境属性指标上,前者明显优于后者,使得其绿色化评价结果好于后者。应用实例说明,GPMA能够对于项目管理过程进行科学、客观的系统分析,并且得到真实有效的评价结果。
 
9 结论
评价各种各样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有系统的客观评价工具来支持。但是,目前关于绿色生态的评价系统主要针对于绿色生产等个别产品,鲜有以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本文提出的GPMA在这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试图建立对于项目管理过程进行绿色化程度的评价基准,从管理、技术、环境、资源、能源和经济等方面综合评价项目管理过程,提出了较为全面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重要度矩阵法(ISM)用精确的数学语言量化描述和处理了定性和不确定数据,获得了对绿色项目管理过程综合评价的科学方法。事实证明,这一方法在两个项目中的实际应用验证了GPMA是可靠实用的。
 

 
参考文献
[1]Olsthoorn X, Daniel T, Walter W, Marcus W,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for busines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standardization methods (J), Cleaner Product 2001; 9(5); 453-463
[2]Bennett M, James P, ISO 14031 and the future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white, sustainable measures-evaluation and reporting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NY: Greenleaf Publishing; 1999.p.76-97
[3]Cole RJ. Building environment assessment methods: assessing construction practices. Construct Manage Econ 2000; 18(8): 949-957
[4]Jasch C.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indictors(J) , Cleaner Product 2000; 8(1); 79-88
[5]陈德清,黄长林,胡树根,周胜,邵雷;机电产品绿色度综合评价系统研究与实现;华东电力(J),2003.1,3-5
[6]黄敏纯,高诚辉,林述温,范扬波,姜海,金怡果;绿色制造评价系统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及应用;中国环境科学(J),2001,21(1),38-41
[7]Offen, R., Jeffery, D., 1997. A model-based approach to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a software measurement programme. IEEE Software 14(2), 45-53
[8]S.K.Goyal, V.A.Deshpande, 2001. Comparison of weight assignment procedures in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1(2001), 553-563
[9]Battelle. Final report on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system for water resource planning. Columbus, OH: Battelle, Columbus Laboratories, 1972.
[10]Satty TL., In: Fundamentals of decision making and priority theory wit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vol. VI. Pittsburgh: RWS Publications; 1994.
pmp.mypm.net


<<上一页 1 下一页>>
项目管理者联盟PMP认证中心
[发表评论]
本站热点
· 华师大CTO学院:科创生态建设与创新项
·宏发电声江玫瑰谈PgMP:“下好一盘棋”
·PgMP:交付能力与创造未来的项目管理方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开放讲座|PgMP:项目管理思维与方法论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网络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个人职业发展》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栏目说明
    《文库》栏目为项目管理者联盟网站核心栏目,收录了十大行业项目管理文章5000余篇,囊括了项目管理五个阶段、九个知识领域的相关文章,是广大项目管理爱好者学习的知识库,欢迎大家发表原创文章、转贴文章,或直接发给编辑。须联盟会员且登陆后才能发表文章。
敏捷项目管理ACP培训
项目管理活动
活动QQ群:531390275
免费积累PDU,仅500人

2022年项目管理活动计划
2021活动精彩回顾
原创排行榜
 项目管理评论杂志 311 高扬 106
 乔东 100 项目管理 84
 高国伟 61 人月神话 60
 张为 59 郭致星 52
 蒋昕炜 46 肖杨 38
 曾伟强 37 潘德有 36
搜索文章
关键词:
行  业:
团 队   成 本   风 险   进 度
沟 通   采 购   质 量   合 同
更多>> 专题集锦

企业项目化管理

PMO实践与应用

如何处理项目客户关系

更多:
经理访谈
更多:
个人专栏

王树文

赵春明

高国伟

更多:
项目管理者联盟特刊
联盟特刊是对网站会员发行的内部刊物,刊物内容包括:案例及分析等,得到了会员好评。
电子期刊:
特刊下载:
2017合刊  2016合刊  2015合刊 
2014合刊  2010合刊  2009合刊 
2008合刊  2004合刊  2005合刊 
2006合刊  2007合刊       
施工企业管理
《施工企业管理》创刊于1986年1月,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主办,是反映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浏览往期:
建造师杂志
《建造师》杂志由清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主办,是中国面向建设企业管理人的高端杂志。
浏览往期:
更多>> 推荐文章
09-02·项目集管理:构想一种不同.
08-17·项目经理“催活儿”的正确.
08-17·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
08-17·进阶项目经理必备的复盘方.
08-17·项目管理协会PMI发布新人才
08-17·互联网大厂项目经理面试的.
08-17·项目经理要如何提高自己的.
08-17·管理改进中几个确实有用的.
08-17·项目经理提升职场能力的20.
06-14·项目经理搭建团队,需要看.
06-14·5A学员董雏:PMP取证重要,
06-14·成功管理能源项目的技巧和.
06-14·拥抱敏捷—计划发布与冲刺
06-14·从PMP到PgMP :不畏浮云遮.
06-14·这30+项目管理工具,优秀项
06-14·深度剖析项目管理五大痛点.
关于联盟 |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项目管理者联盟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0055250号-1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40号

如转载本站文章,必须于文章开头处注明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并注明原作者
PMI,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OPM3, PMBOK, PMP,PgMP,PfMP,PMI-ACP,PMI-PBA
and the PMI Registered Education Provider logo are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