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施工阶段」club.mypm.net
现场的电光缆信息模型的核心是建立在《电光缆清册》基础上的。线缆吊牌和位置标签管理数据库是根据《吊牌信息清单》来驱动写卡器和打印机生成吊牌和标签的。为了现场挂装方便,要按照位置标签和对应的线缆吊牌来分别包装。施工现场数量最多的东西可能就是是RFID标签和吊牌了(一个高压变电站数量大约在3~5千枚。如果用普通标签大约2~3千枚。但现场损耗大约50%,所以加起来差不多也是这个数)。PgMp.mypm.net
当第一批卡开始制作前,服务器上的Web页面就要可供访问!它会定期发布任务布置和完成的情况,同时开放的可视论坛让施工人员可以实时地与相关各方沟通(移动客户端软件)。可想而知,这种沟通是全方位的。bbs.mypm.net
「RFID吊牌标签系统」项目管理者联盟
RFID是一种将电光缆吊牌信息数字化的方法,从外表看和传统吊牌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它是带芯片的,芯片中除了原来的信息外还写入了位置、路径和排列信息。位置是该标签的安装地点,路径是指线缆途经的位置的集合,而排列信息是安装时该电缆与其它电缆的相对位置(注意,排列信息只能由安装人员写入)。PgMp.mypm.net
安装人员被要求带着读写系统作业,当一个位置相应的吊牌安装完后,系统提示作业者用读卡器自检,并录入排列信息,同时自动地记录了作业者的ID。这些将在收工时上载到现场服务嚣。可供日后使用,比如改建设计者可以不到现场就了解某根线缆在某屏柜的情况,又比如发现安装质量问题时可以追溯到俱体的安装人员和时间。项目经理圈子
RFID标签与传统吊牌相比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可以不接触地群识别(读、写),这不单单是一个效率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立刻读到这群吊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关系的正当性可以用移动终端软件来判别。还有它承载的信息可以反复修改和更新,也就是它可以隨它的主人变化而变化。club.mypm.net
最常见的比如,移动网线改变IP地址,如果改动是合法的就可以用读卡器先照一下原来的位置,再照一下当前的位置(群读)。最后上载到服务器就完成了。如果有非法改变,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照一下就被发现了。项目管理者联盟
请注意,BlM用RFID在现场建模正是缘于它的上述功能,这样的功能让我们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对电光缆在全寿命周期内的管理。因为变电站投运后的电光缆管理,最主要的也是最难的就是对变更的管理。对变更的管理就是风险管理。不多说了。RFID还有很多优势,像简单易行的加密方案和循环利用等。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现场信息数据库」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BIM通过现场信息数据库与RFID标签信息建立了一个镜像关系。而现场数据库则通过RFID系统来实现BIM在现场的延伸。www.mypm.net
现场根据设计的电光缆清册建立的数据库是一个关系型管理数据库,它很好地按照线缆和位置这两个维度将相关信息关联起来了。而工作流程則根据从施工运行一直到退役等不同阶段内各参与方可能对线缆信息的影响,变更或者控制来设计的。它除了向所有人开放,可以从十几个维度定位搜索吊牌信息,还俱备很多功能,这里我从变电站投运后举几个主要功能加以介绍,希望你能在此对它有个初步了解。项目管理者联盟
前面讲的大多是对于信息的管理,这里特别介绍一下现场数据库参与变电站运行和检修管理的过程。pmp.mypm.net
首先它可以用于巡更。电业术语叫设备巡视管理,读卡器可以兼作巡更掣。不言而喻,没有增加工作量顺巡视过程便已经将电光缆是否发生异常检查了一遍。真是一箭双雕。这里再强调一下,这种周期性滚动式的检查对BIM来讲是一种非常难得和有效的信息维护手段。BIM在全部寿命周期的可信度远远胜过它的可用度!项目管理者联盟
其次,变电站设备检修时,运行人员可以从数据库下载相应设备的线缆向其它设备的延伸情况,比如和母差保护或自切装置是否有联系,从而许可作业范围,做好安全措施。 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