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外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应急管理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国家在政府应急管理过程中所应用和借鉴的项目管理体系的目标、理念、模式和成效等方面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在本书第1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国际上各发达国家政府也较早地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这体现了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项目管理者联盟
目前我国正进入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出来,我国已进入突发事件高发期。项目管理者联盟
1.突发事件service.mypm.net
国务院于2006年1月8日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的,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项目管理者联盟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项目管理者联盟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club.mypm.net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项目管理者联盟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项目管理者联盟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项目管理者联盟
2.突发事件管理项目管理者联盟
突发事件管理是指政府以减少公共突发事件的危害为目的,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从而恢复社会稳定的过程。pmp.mypm.net
做好突发事件管理,可以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发生的预见能力和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达到恢复社会稳定、维护政府良好形象的目的。www.mypm.net
目前我国已经陆续制定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各省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30余项),《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国家专项应急预案(20余项)和包括《铁路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在内的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50余项),为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做好突发事件项目管理提供了根本性的依据和指导。项目管理者联盟
1).突发事件项目管理的特点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无序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它是各种不利情况、严重威胁、不确定性问题的高度积聚,会导致社会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进入一种非均衡状态,从而对社会公共安全和稳定造成重大威胁。突发事件管理需要在主管部门的统一指挥和组织之下,建立起一个为应对某一特定突发事件的集合社会多方力量并由相关单位参与的临时性团队,其主体应符合项目管理、项目集管理和项目组合管理的特征,同时更具有紧迫性、动态性、博弈性、公众媒体关注性和决策透明性的特点。training.mypm.net
突发事件管理,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国家一级颁布的各类突发事件应对法作为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明确了应急管理的主体、原则、体制、机制、程序、责任等内容,全面、系统地规范了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学习和贯彻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借鉴项目、项目集和项目组合管理的理念、技术、方法和工具,增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事件造成的严重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管理者联盟
将突发事件处理作为独立项目处理,是因为一方面突发事件种类的多元化与项目管理的独特性是吻合的,另一方面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管理整合社会力量的特点与项目管理的集成性特点也是吻合的。另外,应对突发事件管理的不确定性的特点与项目管理的一次性的特点也是吻合的。项目管理论坛
突发事件管理也有生命期,在时间序列上将突发事件管理的过程分为预备、处理、善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包含动态项目管理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五个过程组。每个环节在不同的管理阶段都有其各自的阶段任务和工作重心。talent.mypm.net
2).突发事件项目管理的原则项目管理培训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项目管理者联盟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项目管理者联盟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项目管理者联盟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service.mypm.net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项目管理者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