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目管理、重在统筹项目管理者联盟
目前,有一个现象,公司高层或事业部的总经理,管着很多项目,有合同额在两百万以内的,有两百万到五百万的,还有五百万到一千万的大项目等等,但是这些老总往往不清楚项目的状态,比如进展情况、资源情况、客户满意度、投入产出比、项目中的问题等等,或者说只了解大项目的状况,老总们很苦恼。对此,刘羚深有体会:“第一个问题和多项目信息收集和分析有关。老总们需要关注的事情很多,可能不仅是项目,因此,就他个人的精力,可能只会关注大项目,即便每周都有人给他们发项目周报,也不一定会仔细阅读。所以,如果企业项目很多,建议设专职机构PMO处理日常事务,包括整理汇总项目信息,为领导者了解项目状态提供方便。当然,还有一个常见的做法,就是建设一个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信息都在系统里。项目管理者联盟
此外,IT和软件企业在多项目管理中还有一个常见的典型问题,那就是众多项目在资源和客户方面不会完全独立,会有交叉,而项目和产品线之间也有一个如何同步的问题。刘羚认为,相比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更复杂,解决起来也更有难度。她认为这是一个多项目的统筹和协调问题。首先是统筹的范围,也就是哪些项目,哪类项目需要公司层面统一考虑,统一安排,安排时间,安排资源。其次是统筹的内容,如前所述,启动时间、资源安排等等。在项目过程中根据情况还要进行资源调度。协调资源冲突占到多项目管理的80%。而产品和项目之间的同步协调,也占到很大的比例。刘羚根据自己的经历,建议不要将产品线管理和项目管理混杂在一起。产品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和版本演化进程,项目则是产品的定制化,什么时候将项目的需求提炼到产品里,什么时候将成熟的产品版本提供给项目应用,要制定一定的规则并严格执行。比如产品可以停滞在某个版本提供给项目,待项目积累到一定程度,再沉淀进产品中。项目管理者联盟
别对项目考核太“认真”项目管理者联盟
如何考核项目,项目经理,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古老话题。刘羚的见解与众不同,刘羚曾在两家企业负责考核,包括绩效考核和项目考核,制定了无数个版本的考核方案,深受“考核“之苦,于是,她干脆利落得表示,别对考核太认真!首先,要相信考试是有作用的,有考核比没考核好。项目管理者联盟
其次,推行考核需要一个可操行的考核方案,但是考核方案是否完善并不重要,尤其不必要考虑那么多复杂的、可变的因素。比如项目考核,有人觉得很难做,不像人力资源考核出勤那么简单,无需顾及虑客观因素。因为项目是动态变化中的,以进度、成本、质量的指标来考核项目,可能碰到团队成员离职、可能出现需求变更、可能遭遇客户不配合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项考核指标,不好平衡。刘羚则认为如果要考虑这么多因素,项目考核永远都无法推行下去,项目本身就是结果导向的行动,自然以结果来考核最科学。当然,具体的考核指标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service.mypm.net
第三,刘羚还认为推行项目考核的时机也很重要,公司运营状况良好,项目多,可以拿出一大部分奖金。这个时候搞项目考核,能起到激励作用,对项目之间的比较和评估也有帮助。反之,推行考核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引起员工的反感。考核的目的是要调动项目组的工作积极性,不宜”雪上加霜”.项目管理者联盟
营造正确的项目管理文化项目管理者联盟
《中国文化史纲》中说,文化是人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中对象化的过程与结果。那么,项目的良好运营和运行,需要一种什么样的项目管理文化来支撑呢?项目管理者联盟
刘羚从自身在企业的经历中总结了三条:项目管理者联盟
第一是团队协作、信息共享的文化。传统运营管理中的组织结构是讲究层级的,上、下级之间信息不共享,不对称。可是项目团队却不同,大家是有一个共同目标的,项目经理是教练员,指导大家共同协作来完成目标。因此,可以看到,在那种层级比较严格的企业里,存在部门壁垒,如果项目成员来自不同部门,项目经理就很难自如分配任务,成员之间缺少沟通交流。项目推动难度加大。反之,有的企业,各部门经常交流业务和技术,今天你配合我,明天他协助你。项目团队一成立,很快就能高效运转起来。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第二是求实的文化。因为项目是有目标的,只有项目实现了,一个项目才能称得上成功。因此,如果一家企业充斥着说假话、说空话,说大话的现象,很难想象其在选择和执行项目时,能够实事求是,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目标努力。www.mypm.net
第三是客户导向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市场导向或者是需求导向,项目管理的特征,要求项目活动一切围绕着客户、围绕着需求提供者、围绕着发起人。有的企业,表面上宣传的是“用心为客户服务”,但实际上,员工的活动都是围着老板转,老板也很享受这种感觉。因此,这类企业中,员工以要给老板汇报工作为由不参加客户的重要会议,就再正常不过了。项目管理者联盟
本文为项目管理者联盟联盟会员原创文章,授权发布,非经同意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