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贺恭项目经理博客
摘要:在三峡工地同建设者们一同奋斗了九个春秋的中国三峡总公司原副总经理贺恭,在三峡工程取得蓄水、通航、发电三大阶段性成果之际,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专访。贺恭认为:三峡工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以“四制”为代表的大型项目的市场运作规律和方式。从发展方向上看,我们要引进来、走出去,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适应今后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逐步融通。
关键词:四制; 体制; 项目; 三峡工程 项目管理者联盟
三峡工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以“四制”为代表的大型项目的市场运作规律和方式。在今后任何一个项目中,要争取把质量控制到连缺陷都特别少,不产生任何遗憾,我们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 项目管理论坛
记者:三峡工程从十年前迈出第一步到十年后的今天,第二阶段蓄水、通航、发电三大目标已按期实现。您认为,这样一个规模、强度超国内外水平的工程,靠什么完成工程建设的艰巨任务?施工中是否会出现工程进度和质量不能兼顾? 项目管理者联盟
贺恭:我一直认为,从宏观角度看,三峡工程建设11年来能够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主要原因,胡锦涛同志曾用三句话做过很好地总结:一是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在三峡工程中的运用;三是尊重科学、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威力。 项目管理者联盟
从上个世纪初期开始,80多年来,中华民族几代领导人都期盼能够建设三峡工程,为什么到今天我们才能够做到?就是因为新中国经过 40多年的建设已经拥有了实力。在三峡工程建设中,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两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体现:一是制度上的体现,即运用制度的权威,通过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采取三峡基金的特殊办法,极大地保证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展;二是体制上的体现,运用国家高度权威的行政体制,对三峡工程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和协调。 www.mypm.net
三峡工程建设期间正处于中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折,因此工程的施工组织建设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四制”的模式:即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这是一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法,其核心是市场和竞争,依法运用合同规则进行市场运作。三峡工程建设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以“四制”为代表的大型项目的市场运作的规律和方式。 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三峡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繁杂的大型系统工程,技术含量非常高,无论是技术方案的确定、施工组织措施的落实、高效率设备的运用以及施工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运作的管理机制的组织和实施,都需要运用科学技术,通过专家的指导,现场技术人员、工程人员责任的发挥才能完成。上述三大因素又是采取综合的办法,即通过宏观管理与现场各个项目微观管理地有机综合,这种综合作用的发挥保证了三峡工程的顺利建设。 项目管理者联盟
工期、质量和造价是判断这个工程是否成功的三个要素。当然,除此三要素之外还有环保等社会效益的判断。这3个要素构成了一个立体坐标来衡量一个工程。因此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摆布不平衡就容易出现矛盾,摆布得好就可达到综合优化的效果。 项目管理者联盟
在三峡工程施工过程中要说三者之间没有矛盾是不真实的。但中国三峡总公司作为业主单位,包括国务院派出的质量检查专家组和各个层次的人员在指导思想上是明确的:一是像三峡工程这样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质量必需放在首位和核心的位置,三者发生矛盾时,工期、造价服从于质量;二是把三项工作合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三项控制都能达到预期的要求和目标。所以从总体看,三峡工程这3个要素摆布得比较合理,局部时段有时发生工程质量和工期不能兼顾时,始终坚持把质量摆在第一位。实际上,保证了质量,工期、造价也能够在后期相应地调整过来。到目前为止,专家们和业主自己的判断均认为三峡工程是一个放心工程、三峡工程的造价控制得很好、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工期符合阶段性要求。 项目管理者联盟
我还是赞同一些专家的观点,从质量圆满角度上看,任何一个项目都会产生一些遗憾的地方,但这些缺陷毕竟是局部时段发生的,总体质量不受影响。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在今后任何一个项目中,要争取把质量控制到连缺陷都特别少,不产生任何遗憾,我们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 service.mypm.net
三峡工程要达到“三个一流”的建设标准,不是按照通常工程意义简单地达到设计标准,中国三峡总公司配合设计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共同制定了三峡工程的质量标准,有不少指标超过了常规规范要求,实现起来难度更大、目标更高,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峡工程的质量的保障是一个高水平的、高层次的。 项目管理者联盟
从发展方向上看,我们要引进来、走出去,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适应今后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逐步融通。我们的企业要学会比较完整地运用《FIDIC》条款,我们还要做进一步的努力。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中,应该通过我们的工程实践,对《FIDIC》不断地完善,不断提出我们的意见。 PgMp.mypm.net
记者:三峡工程的施工体制采用的也是国际《FIDIC》,即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但有专家认为,鉴于国情,我国对《FIDIC》的执行情况距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对此您怎样看?从鲁布格到二滩到三峡,您认为,在工程管理体制上三峡工程有哪些创新?十年建设,三峡工程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性主义水电建设体制上作出了哪些贡献? 项目管理者联盟
贺恭:《FIDIC》是国际上从事项目管理的一个惯例性的规则,是市场经济机制下如何处理市场主体之间的行为关系应当遵循的基本标准,或者说是项目管理体制中的市场游戏规则,中心意思是有效地、公正地保护项目管理中、市场运作中各个方面的利益,能够很好地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应该说是国际上适合大型项目管理的一个大家共同遵循的基本的运作标准。经过多年来的发展,《FIDIC》也在不断地更新。应该说我们国家进入市场经济以后项目管理的初期,大部分项目的开展基本上依据《FIDIC》条款,但是不同的项目在结合中国特色中国化的过程当中,我们还是对之有所发展,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对《FIDIC》条款是一种进一步结合中国的特点发展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地说和它的某些条款、某些做法不完全一致就产生了差距,而是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对它进行一种发展和变革,但它既然作为一种通行的惯例,基本的东西还是应该遵循。 项目管理者联盟
结合三峡工程的特点,我认为对《FIDIC》主要进行了两个调整,第一个调整表现在,《FIDIC》条款的一个基本规则是监理工程师作为工程的第三者和现场唯一的管理者,也就是我们现在不少项目采取的小业主、大监理的方式,但在三峡工程中采用的就是大业主、大监理的方式,这就和《FIDIC》的不同,为什么不同?因为三峡工程是一项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工程,这个工程的业主单位必需完整、充分、准确、权威性地贯彻国家关于三峡工程的意志、指示,全面地负责把工程建设管理好,不是简单地把工程管理的业务委托给监理,自己去做甩手掌柜,或者宏观地做些必要的调控,而是实实在在地进入到管理的过程当中去,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调整。与此同时,我们也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的作用,让监理工程师感觉到有更强有力的业主的支持、协调,使监理工程师能够更有效、得力地开展工作。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需要这样做,但对三峡工程来说,是把业主有权威地管理和监理工程师有效地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当然在施工过程中,还是进行了一些探索,不断地处理好相互的职责关系和工作的界面。第二个调整表现在,《FIDIC》条款一般是通过索赔机制形成合同管理的有效制约,而三峡工程主要是通过甲乙双方有利于工程大局的有效的协调和协商来解决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双方可能产生的争议或合同纠纷,而不是更多地诉诸于索赔和仲裁,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业主就要既更多地按合同办事,又考虑到工程承包商的困难,采取一种合同变更或合同补偿的办法来处理,作为施工承包商,也是本着工程的大局,合理地提出问题,经过双方充分协商,使各种合同纠纷和分歧得到一个稳妥的、各方满意的结果。现在看来,这个方法在三峡运用得还不错,如果主要诉诸于索赔、反索赔、甚至诉诸于仲裁和法律,既影响相互关系,又耽误时间而影响工程的进展,而且不一定能达到一个很好的结局。 项目管理者联盟
我个人认为,在现阶段和未来很长的一个时段内,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国有企业之间在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上还是应当遵循这样的基本原则。当然当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得很完善、游戏规则已经很协调、企业的信誉已经建立起来时,和国外企业打交道不一定采取和国内企业打交道相同的办法。从发展方向上看,我们要引进来,走出去,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适应今后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逐步融通,我们的企业要学会比较完整地运用《FIDIC》条款,对此还要做进一步的努力。《FIDIC》条款也不是静止的,据我所知它从诞生到现在也不过一百年左右的时间,至今已有若干个版本,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调整,因此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中,应该通过我们的工程实践,对《FIDIC》不断地完善,不断提出我们的意见。 项目管理者联盟
三峡工程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水电建设体制上的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水电开始以市场为取向进行体制改革以后,逐步形成了以“四制”为核心的工程管理体制,三峡工程建设对之进行了完整充分地实践,对“四制”的规则运用、相互间的关系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深化。二是通过三峡工程的实践和“四制”的实行,推动了中国水电设计、施工、监理包括业主单位职能的发挥和它们自身的改革。三是通过三峡工程11年的建设,中国水电建设者充分感受到只要我们的机制是合适的,只要我们各方面的操作更为规范,管理制度更向前迈进,中国水电建设大型项目的质量、进度,特别是水电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工期马拉松”、“投资无底洞”、“调节性能差”等弊端都会得到改变。 项目管理者联盟
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三峡工程已克服了工程技术、质量安全和经济方面的风险,对自然风险也采取了有效的预警机制。 项目管理者联盟
记者:担任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时,您分析三峡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难点和风险分别是工程技术方面的风险、质量安全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规避这些风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项目管理论坛
贺恭:三峡工程的主要风险确实体现在这四方面,现在看来,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已克服了工程技术方面、质量安全和经济风险,从自然风险看,三峡工程建设期间除1998年洪水外还是风调雨顺的。 项目管理者联盟
规避工程技术、质量安全方面的风险主要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施工单位、监理工程师、业主单位、专家、国家有关部门层层分级落实责任、分级把关,特别是院士们组成的专家组对三峡工程技术和质量方面的控制、监督和帮助起到了无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二是三峡工程运用了一组高效率、代表了世界上最高装备水平的施工设备体系,尽管当时决策时担心投资过大,但从它换来的速度和效益看是非常值得的。 项目管理者联盟
经济风险主要是三峡工程首创了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概算管理方法,采取每年对投资风险不断进行滚动分析、随时进行预测、随时进行控制,再加上三峡工程后期实行了预算管理,以及严格的合同管理,使我们的经济风险降到了最低程度。特别是三峡工程建设期间国家宏观经济的不断调控和改善,也使三峡工程经济风险减到了最低程度。 项目管理者联盟
三峡工程从规避自然风险看应该说主要是每年预防洪水,三峡工程的防洪管理机制很健全,度汛过程当中各种管理机制和物资措施也都能迅速地跟上,所以即使象发生1998年那样的洪水,我们一方面在二期围堰的施工中采取了一些应急的预警机制,一方面还能够支援地方抗洪,比较从容地度过了汛期。 bbs.mypm.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