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软总裁刘积仁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表示:正确理解软件外包,国内企业三“不要”。pmp.mypm.net
第三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在成都举行。东软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刘积仁博士应邀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题为“软件外包: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演讲。training.mypm.net
刘积仁以生动风趣、深入浅出的语言,道出了中国软件外包的现状和特点。对目前国内“软件外包热”的趋势,提出了三点“不要忘了”的建议,值得大家反思和借鉴。项目管理者联盟
第一,盯住国外市场,不要忘了国内市场club.mypm.net
刘积仁认为,发展软件外包,这个“外”字是对用户而言,而不是对国外而言。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来说,一提到外包往往是指到海外市场接业务订单,例如日本、欧美国家,刘积仁提醒中国本土企业,做软件外包,不仅要看国外,更要看全世界IT巨头们都非常瞩目的中国市场。当中国企业到国外去外包时,一些跨国IT公司正在积极的开发中国的外包业务,并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中国企业应更正确地理解“软件外包”,更要注意自己身边的市场。training.mypm.net
刘积仁以东软的发展实践作例,向希望在软件外包业谋求成功的同行们敲响警钟:“在我们盯着国际市场的时候,不要忘却了比较容易拿到的国内市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发包方!我们在跟随潮流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自己在中国的机会。”www.mypm.net
据悉,东软2004年国际软件外包超过3300万美元,位居国内企业之首;但是国际软件外包只占东软营收的10%,东软主营收入的70%来自国内市场的外包,也正因为中国业务的推动,使东软成为国内最大的软件与解决方案提供商。pmp.mypm.net
第二,学习印度,不要忘了自己的优势项目管理者联盟
刘积仁认为,在世界软件产业格局中,中国和印度都将成为两个重要的国家。但中国现在的产业模式与印度有一点不同,这是跟市场有关。在产值上,2004年中国比印度多了近60亿美元,但中国百分之八九十来自于国内,印度百分之八九十来自于国外,两个国家这种市场模式是完全根据市场需求来形成的,印度国内市场不够大,注重国外市场,而中国国内市场足够大,国际市场发展相对滞后。项目经理圈子
在最近两三年,当中国企业以更大的步伐走向国际时,两国软件企业相对的冲突就表现明显了。在这个问题上,刘积仁认为,中国一定会在软件产业的国际化上有更重要的表现,而这种表现也会使中国的软件企业找到自己有别于印度的模式。。项目经理圈子
刘积仁坦言,中国软件企业在对美国的外包方面是需要向印度学习,因为印度在欧美市场的外包做的很好;但是日本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做的相当好,印度也会向我们学习。项目管理者联盟
另一方面,在模式上,刘积仁不认为中国企业一定要学习印度单纯外包的模式。中国的市场给了中国企业做产品、做品牌的机会,外包与自有品牌平衡的机会。因此,中国与印度企业之间,没有绝对的学习,也没有绝对的对抗,只有以市场为准绳,找好自己的优势与定位。项目管理者联盟
我们的产业在追求速度时,往往会迷失方向。过去一提到印度软件,我们看不起人家的外包工作,现在我们又全面的学习外包。其实,我们应该更努力的找到我们自己的模式。中国数字产品的制造规模,移动通信和互连网的普及,社会信息基础设施及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都给中国的软件企业带来了很多机会,外包也正在从向中国制造的外包,向商业流程的外包,研究与开发的外包,我们有许多使我们的产业形成规模的机会。项目管理培训
第三,软件外包不是低级劳动,不要忘了对人才和管理方面高标准项目管理者联盟
刘积仁认为,中国在发展软件外包时,不要忘了人才和管理是从事软件外包的前提。刘积仁不无感慨表示,尽管中国有这么多的教育设施,过去每年中国有300万毕业生走向市场,但是真正要满足软件外包行业的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还存在巨大的差距。过去我们遇到了许多他们知识的结构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的问题,比如说他的技术能力很强,但是语言的能力不行,应用知识的能力不够等等。因此,中国的教育体系如何为软件外包产业输送合格的人才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项目管理者联盟
刘积仁在演讲中强调,高水平的管理是做好软件外包的保证,没有一个成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团队,是无法按时保质完成客户委托的任务的,尤其是国际外包项目。最困难的是,做到了1000人,2000人,10000人的时候,企业管理的难度和管理的方法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个管理1000人的方法,无法用来管理10000人的队伍。当企业的规模发生变化的时候,就对我们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当一个企业发展到很大规模的时候,还要追求它很高的效率,这对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项目管理论坛 项目管理者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