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自己以前也有过这类似的一个想法,现在回头再想想我觉得是这样: 项目管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用的程度和效果是和社会的大环境有关系的,就和王进专家说的那样。社会越发展,它必然会要求有好的方法来管理和控制。 其实当你和一些发达国家打交道的时候,就能体会到人家在做项目管理的时候的那种综合、全面但又细化到各个层面。而和第三世界国家打交道就会有前面朋友答复的那样,总体比国内还差一个档次。 说一个我的亲身经历吧,那是去马来西亚和一个用户进行项目前期交流的时候,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我们就按照国内通常的做法,一切到那再说。可实际不是那么回事,一到那,人家就会要求你很深入的来探讨,包括技术和工程管理方面。说这个例子只是觉得人的思想意识问题很重要。 所以,我的答案是出国也要分哪些地方,同时在发现别人的长处的时候去学习,也许这才是成长之道吧!
根据我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我是这样认为的:国际项目的承包和实施,是严格按照工程合同的规定的。从这点上说,承包商企业无论怎样,都会认真达到合同所规定的工作范围、工期、技术标准等要求。 而且,国际项目的甲方、监理,一般来说都是所在地国家、或来自第三国家的人员。承包商与甲方、监理打交道的方式当然不同于国内。 另外,海外项目的执行难度通常比国内大。这一点在第三世界国家更加明显。因为很多工程机械、材料等的获取难度会比国内大得多。这从客观上就需要更好的计划和管理。 所以,总体上讲,国外的工程应该是个历练的地方。 但是,反面的因素也是有很多的。 第一,取决于海外市场的性质。比如我所工作的苏丹市场,(我是在承包商公司),甲方(业主)中有母公司的股份。因此很多时候,项目的执行具有政治任务色彩。主要的影响在于,关于工期和成本的索赔,很多时候是无法进行的。 第二,同样由于上述原因,我公司在苏丹的市场是一个长期以来的成熟的市场。中国人的行为方式,这种糖衣炮弹(我想你会明白的),长期以来对业主和监理的影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如果甲方和监理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话,情况更是这样。我了解到的是,对于同样在苏丹市场的英国监理,中国人的“关系”是起不到作用的。 第三,第三世界国家对于工程的质量、规模并不一定比国内的项目高。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点见解。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