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 (咨询专家:刘大双) [已答]
公司与高校合作,经费大部分由公司出,研究课题由高校指定的教授承担。此类科研项目时间一般在一年以上。 众所周知,科研项目注重的是理论层面的研究和验证,因此往往科研成果的转产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同时对于科研成果的评价,也没有一套成熟、科学的标准或体系。 对于上述这些问题,我们公司与高校共同成立了三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分别是研究中心、科研项目理事会、技术委员会,用于管理、监控科研项目的进行,并发行科研项目的项目阶段评价、验收等职能。 请问专家,对于基于上述组织架构的而进行的科研项目,如何在其中应用项目管理,才能更有效的促进科研项目的推进,并实现科研成果到产品应用的快速转化?
提问人: 温皓蓝 [比特海信息科技|||比特海]
提问时间:2013-03-21
提交回复
会员回复
要制定计划,定期检查,汇报进度
寻求第三方支持或要求项目必须选区实验对象,看最终效果
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最重要的还是科研内容本身,科研成果本身就决定了是否能快速转化。因此,项目理事会或技术委员会对科研课题的审核(立项管理)就尤其重要。研究中心作为研发部门,承担项目研发、管理的主要工作,而技术委员会可以作为类似监理单位的职能,对项目进行监管(项目监控)。 一点拙见,仅供参考
科研项目管理除了一般项目的基本要素外,还有其特殊性:1、整体性,即一个项目通常渗透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管理中通常由某一单位的统一领导,联合不同部门、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同进行2、不确定性,主要是周期长,设计面广,往往需要多学科交叉。3、创新性4、潜在的获利性5、功能的多重性,在项目管理的同时培养人才。因此,科研项目的这些特点,要有如下管理方式: 即抓住重点,按照规定的项目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抓住项目管理中的重点环节,即组织管理、计划管理、风险管理三个管理环节,全过程立体管理的方法,进行跨行业、跨系统、跨部门的管理,同时注重项目管理与技术创新相结合,项目管理与产业化相结合,项目管理与产学研相结合,项目管理与培养技术人才相结合,
对于公司来说,盈利是最终目标,所以科研项目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是关键。高校的科研一般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想产业化最好和公司合作;而对于公司来说,希望以较少的投入换取较大的查处,所以公司和高校合作的方式很值得推崇。高校的科研成果由公司来完成转化,由公司来进行开发和最终进入市场应用,对于推动双方发展都是很有利的。
需要定期找高校汇报项目节点情况
回复会员: hlgcy 回复时间:2013-04-17
定期对课题的进展向相关机构汇报
识别关键控制点,所以项目经理最好有一些技术背景
公司与高校合作,最好是开发新技术。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定制流程,识别关键点;建立过程模式和输入输出要求,定义结果和评价机制。
客户导向,现在做什么都要考虑这个问题,做科研未必直接接触客户,但最终还是要以客户导向为大前提。
我也想进一步了解研发项目的管理办法与流程,特别是小型企业,资源少人脉广这种架构条件下的协调管理方式方法。 ------希望有高人指点
回复会员: bding 回复时间:2013-03-25
高校等科研团体缺少企业的进度和成本理念,做科研出身,更关注的创新,对于技术和产品的稳定性、可用性、实用性及适用性并不是关心之处,所以,从企业的角度,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加强沟通,参与实质性研发过程的时间、进度、成本、范围、目标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研发人员的是以企业的需求为研发目标的
在实践中,总结一套管理项目的方法,并在日后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首先,先分析项目大环境,然后在具体细化项目点
快速转化成果
注重严谨的设计流程和设计评审,高效的响应和输出
需要用心才行
首先分析项目的大环境 确定项目目标和干系方 接着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划和其他章程 最后按照规划一步步实施并做好沟通和控制
在这样一种特殊架构下,如想有效推进项目,快速实现成果转化,最重要的是需要一名被充分授权的项目经理,以对整个项目负责,尤其是在3个相对独立的机构中不停穿梭进行沟通和协调,其次才是具体的项目管理计划之类的东西。
采用高校、科研单位和将要应用成果的单位三方成立项目组,制定项目管理计划。项目由高校学者、科研单位专家和生产单位技术人员共同参与。
所周知,科研项目注重的是理论层面的研究和验证,因此往往科研成果的转产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同时对于科研成果的评价,也没有一套成熟、科学的标准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