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项目经理?运筹帷幄,严密把控项目计划、实施和控制,这是项目经理;带领团队,面对技术难关攻必克、战必取,这是项目经理;纵横捭阖,应对和协调参与各方,保证项目最终完成,这是项目经理。在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有这样一位项目经理,他不畏艰难、勇挑重任,开拓创新、勤学善思,以卓越的工匠精神砥砺奋进,在长江上游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贵州省“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我国最大的离岸人工岛屿等重点项目中大展身手,承建的工程多次获得省部级优质奖——
□ 本报记者 张涛
王甫学(左三)向领导介绍如意岛工程建设情况。
A “我们来,就是要把事干成”
夏日的海口艳阳似火,海风中传来一丝腥咸的味道。幅面广阔的海上工地上,高大的浮吊船依次矗立,平板船、沙桩船、泥驳船来来往往,巨大的沉箱缓缓没入水中,掀起阵阵浪花。已完成吹填的一小块陆域上,白色的活动板房井然有序,“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如意岛项目部”醒目地刷在高塔之上。这是中国最大的离岸人工岛屿施工现场,王甫学和他的团队就“战斗”在这里。
忠厚热情,身材硬朗,话语温和亲切、眼光真诚睿智,这是王甫学给人的第一印象。8月18日,工程现场,他激动地挥舞着手臂,向记者描绘着项目的蓝图:这里是沉箱围堰,吹填砂形成陆域后,将来是游人如织的主题公园;这里是沙滩潟湖,将来是一个水上乐园……面对日渐现出雏形的如意岛,王甫学难以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他绝口不提曾经历过的艰辛和困难、曾突破过的重重难关,他说:“我们来,就是要把事干成。”
王甫学1998年从重庆交通大学毕业,在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一干就是19年,从技术员到主任工程师,到独当一面的项目经理、工程处处长,与项目施工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年来,王甫学和他的团队转战南北,从长江上的高桩直立式框架码头,到地质破碎带的公路隧道施工,从内河到蔚蓝大海,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即使是这样,当他们来到海口时,这么大规模的离岸填岛工程,也是第一次面对。
如意岛项目是由一家上市公司投资的旅游区,位于琼州海峡中部,距离陆地直线距离4.4公里,因形似如意故名如意岛,建成后该岛陆域面积达7.6平方公里,通过1座跨海大桥与市区连接。岛体外围岸线全长23公里,设计全为大型沉箱结构。其中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负责的标段岸线长度11公里,沉箱数量高达553个,单件沉箱重达1800吨。在一个合同标段,这样大规模的沉箱预制安装,在国内工程中还从来没有过。尤其是由于海况限制、工期要求,对安装强度和作业速度要求非常高。面对挑战和压力,一些知名建筑集团却步了,王甫学和他们的团队却迎难而上。
把事干成,是王甫学掷地有声的承诺和锲而不舍的追求。在重庆寸滩二期工程中,在贵州乌江构皮滩的翻坝项目中,在宜宾开发区码头建设中,王甫学和他的团队都曾经久经考验。这一次,面对单位的信任、领导的重托、团队的荣誉,王甫学下定决心,这个工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且还要干得漂亮,绝不辱命。
B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每一个项目开始的时候都觉得很难,每一个问题都需要项目经理去一一解决。千头万绪,纷繁芜杂。”作为项目经理,王甫学最擅长的就是抽丝剥茧,从一团乱麻中找出解决之道。旁人总是称赞王甫学和他的团队干得漂亮,却不知道他们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
在如意岛项目进场之初,首先面临的问题是预制场地建设。根据业主要求,必须三个月内自行完成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一座近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大型预制件厂。面对一片鱼塘上吹填起来的总面积约150亩的软土地基,王甫学脑袋里打出的都是问号。软土地基怎么处理?狭小的场地如何规划布置生产线?采用哪种沉箱预制工艺?起重设备的基础怎么办?还需要花多少钱,才能满足生产要求?
问题很多,要解决惟有实践。依靠项目部自己的技术人员,王甫学带领大家夜以继日地研究,分析、计算、推演、倒排、比对。经过不断优化,设计各个工序环节,最终创造性地将预制场设计为两纵一横3条生产线和三纵一横4条出运通道,有效地解决了沉箱生产能力以及沉箱积压问题。随后,依然是夜以继日的24小时施工建设,近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预制场从规划布局、设计提交审核、到建设施工,大约两个多月就出现在了业主面前。王甫学和他的团队漂亮地打赢了开局第一仗。
填岛项目最关键的是沉箱,开槽、打底、预制、运送、安装,按照责任状,在海况具备的时间里,每个月必须完成预制、安装60个沉箱的任务。完不成任务,不仅要更换项目经理,还要罚款。大家知道,这样大的沉箱安装强度在国内水工项目中没有先例。业主的新领导层对项目部施工能力同样持怀疑态度。职工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大家都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王甫学说,“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作为职工们的主心骨,王甫学采取各种方法给职工们鼓舞打气、增添信心。原码头设计在南渡江主航道岸边,十分复杂,满足不了工期。在王甫学的带领下,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的团队们充分发挥水工优势,自己设计了一个码头,采用直立式钢管桩,一个月内就顺利完成了项目。沉箱模板设计,最早有38个型号。王甫学深知,标准化才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最好方法,型号太多,就会造成生产模具的拆装工作量大增,小的要半个月,大的要一个月。他通过研究设计图,进行优化,根据实际情况将沉箱型号改进到十多种,大大节约了费用,提高了效率。在标段的北段,水浅,低潮时能露出沙滩,浮吊船进不去,则需要另外开辟航道。王甫学带领项目部团队研究后,因势利导把沉箱结构换成了斜坡堤结构,从内侧进去建立工作面,再向两边展开,顺利实现了工程目标。
在海上施工繁忙时期,王甫学几乎天天蹲在船上,随时随地解决各种问题。“白天都在现场,开会都在晚上”,项目部坚持每天晚上7点钟的碰头会制度,各部门负责人汇聚到一起,针对问题广开思路,当天的事当天毕。常常已是深夜,项目部仍然灯火通明,大家将任务目标分解到天,一步一步,顽强地向着目标前进。
陆上,沉箱制作生产线优化型号设计,全力加快预制进度;海上,安装和水下作业分多个工作面同步展开;船机部优化组合各种设备,充分把握潮位,有效增加施工时间。王甫学每天一小步的点滴开始产生效果,全员上下齐心协力、各尽所能,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在项目部全体职工和参建各方的努力下,2016年全年完成沉箱安装337个,占计划388个的86.85%,完成造地2250亩,完成产值6.7亿元,占整个项目的63%。彻底在工况环境、有效工期、对外协调方面占据了有力位置,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肯定和当地政府的表扬。
C “要坚持做到结果导向、精细管理”
“沙桩、基床、抛石、打桩、整平,20多道工序,100多艘各类船舶,参与施工人员1000多人。预制件厂、海上、岛上,3个工区要了然于胸。”长期的项目工作练就了王甫学严谨细致、规范管理的作风,无论在哪里,他都要做到对全局心中有数,把控有度。如何做一个好的项目经理?“要坚持做到结果导向、精细管理”,这是王甫学一直以来坚持的“工作法”。
他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从项目管理的各个层面到职工队伍管理都建立健全了系列规章制度,做到了凡事有章可循,工作效率明显提升。近年来,他先后主持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项目部物资管理制度”、“项目部三重一大议事制度”、“技术干部素质提升管理办法”、“项目部职工考核细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作为项目负责人,用该制度来实现目标,用制度来推进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沉箱预制进度一度达不到要求。沉箱出不来,所有的现场工序都要等待。王甫学急了,亲自盯到了预制件厂。他手把手教他们制定目标计划,以结果定导向,建立倒推责任机制,指导优化合理的人员设备投入。预制件厂的农民工们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顺利完成了沉箱预制任务。
王甫学对工人们十分尊重,态度话语都很温和,在安全质量上,在布置任务时,就成了另外一个人。精细管理,是项目部职工感受最深的要求。王甫学要求大家不仅仅是完成一个任务,做完了还要跟踪、要分析,下达任务时,要把工作具体化、精细化,只有定时定量,才能增加可执行性。要做到“有计划、有跟踪、有反馈、有结果”。在王甫学的坚持下,项目部的工作不仅实现了周计划、日计划,甚至有些具体事项的完成节点,精确到了以小时为单位。为加强安全管理,项目部实施了工地综合管理奖罚制度,强化了现场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追求质量精品,项目部严格实行质量工序管理,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加强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多年来,王甫学实施的项目保持了安全、质量事故零的纪录,他和他的团队将项目建到哪里,就将荣誉添到哪里。2010年在四川宜宾志诚港施工中,他荣获宜宾经济技术开发区授予的“十大杰出人物”称号,2014年在贵州乌江构皮滩翻坝运输系统沙湾码头工程中,项目部被授予贵州省“工人先锋号”和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优胜班组”称号。重庆主城港区寸滩作业区二期工程被重庆市评为“路港杯”工程奖,重庆果园港工程正在申请重庆“巴渝杯”奖。
D “在不断进取中成长,感受年轮的火热激情”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间,王甫学已经在一线悄然走过了19个年头。从一个项目到另一个项目,在长期的一线施工生产中,他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任务,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项目经理。他把自己的身心融入了一个个项目,他说,漂泊是一种旅行,进取是一种修行,身在项目部这个集体之中,在不断进取中成长,感受到的是年轮的火热激情。
作为团队的带头人,王甫学非常重视青年人的培养。在他的主持下,项目部制定了“青年技术干部培养计划”,开展了“青年引航工程”、“师带徒”、“轮岗交流”、项目“担岗锻炼”等活动,用各种方式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他经常组织开展技术交流,自己当老师,给大家授课,解疑释惑,同时也邀请施工行业内的专家给职工讲课,帮助团队成员成长进步。在项目部,许多年轻人快速成长,成为独当一面的好帮手。一位施工员成长起来的干部,才29岁就已担任预制件厂的厂长,还兼任质检部部长、工区的工区长。还有一位材料员,两年过去,已成为独立管理一条生产线的负责人。还有不少年轻人虽然没有担任职务,但大都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了懂管理懂技术的业务骨干。
王甫学自己也十分注重学习充电,他总是认真做好工作笔记,自学新出台的各种建筑规范以及专业知识。十年磨一剑,他不仅取得了施工员、安全员、预算员、质检员、档案员、监理员等各种证书,通过了全国建造师考试,取得了市政工程专业和公路工程专业注册一级建造师,而且参加交通运输部注册造价师的考试并取得了水运造价师的资格证书,进入重庆市综合评标专家库名单,成为了结构工程施工领域的行家里手。
脚踏实地写人生,平凡岗位铸辉煌。王甫学说,单位的发展需要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单位的壮大离不开你我的共同努力。每一个岗位,都犹如大海里的一滴水,正是这无数水珠聚集在一起才汇集成浩瀚的大海。在项目经理的岗位上,王甫学努力成为一个对单位有用的人,对国家有用的人,他践行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以自己的身心,铸就了一座座工程丰碑。
记者手记: 我的名字——项目经理
□ 本报记者 张涛
在记者采访中,王甫学总是很谦逊地说:“一切都是集体的力量,成绩都是大家的努力。”但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里,给你再详细的地图也没有用。项目经理核心能力是对项目本身按目标达成的一种掌控能力,以极致的工匠般的专心专注,项目经理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达成而不断奋斗。
项目经理追求的是目标。结果导向,穷追不舍,优秀的项目经理永远紧跟目标。海口的天气变化莫定,有时前方还是艳阳高照,转过头,已是乌云密布,下起大雨来。在几位工程队负责人的眼里,王甫学就是这样的人。“前头还在有说有笑,涉及到工程质量、安全,说变脸就变脸。”他的思路敏捷而清晰,做事务实而高效,针对问题,他毫不留情,但却有理有据,把你拍在墙上,还不得不服气。
项目经理关注的是品质。在进场之初,搅拌站没有经验,有车混凝土有些干,不方便泵送。王甫学坚决地说,必须倒掉。看到大家犹豫和惋惜的神色,王甫学耐心地解释:不要小看一车土,这会影响到我们的整体质量,更会因此给别人、给自己留下可以马虎的印象。一车混凝土,让大家知道了王甫学的性格。
项目经理意味着责任。面对困难,让项目经理坚持下去的动力来自于“责任心”。永远扎根现场,永远雷厉风行,王甫学以高强度的工作精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位来自重庆的劳务负责人历数3年来的压力,“他一门心思都在项目上,为了赶进度,不分日夜,三更半夜都在工作中,最多一天深夜7个电话。”在原则问题上,他“决不让步”。有一次夜间巡查,发现沉箱保护层垫块间距稍大,绑得有些松,王甫学立即叫停生产,查找原因,从工资计算开始,帮助工长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流程。王甫学说,细节决定成败,不要小看细节,在简单工序上有瑕疵,面对更复杂的下料、绑扎等关键环节,如何保证质量?在安全问题上,王甫学更是“盯得很紧”。连场地的杂乱,都是不会放过的关口。
项目经理就是团队的“主心骨”。项目管理最重要的还是人,对外有诸多参与方的管理和沟通协同,对内有团队成员的培养和磨合。在这样的“高压熔炉”里炼过后,预制件厂一号线负责人说,3年来最大的感受就是素质提高很快、进步很大,这位来自福建的农民工表示,现在总是自觉高标准要求自己,已经不惧任何工程的预制项目。
碧海造绿洲、江河架通途,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超级工程”,如王甫学这样的“大国工匠”们,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实现了职业技能的极致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程奇迹。他们,引领着时代潮流滚滚向前。
新闻来源:新闻-人物
发布时间:2017/8/24
项目管理者联盟[mypm.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