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记中国项目管理学科方向的引领者钱福培教授
文 / 薛岩
2004年10月9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IPMA)2004年理事会议上,当被要求暂时回避而离开会场的钱福培教授被再次请入会场时,来自全球34个国家的理事代表们肃然起立,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对钱福培教授以全票的形式获得了国际项目管理协会的最高荣誉称号——IPMA Honored Fellow表示热烈的祝贺。
钱福培教授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该项殊荣的亚洲人。在同一天,钱福培教授同时当选为国际项目管理协会的副主席。
这是对钱福培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开拓、引领、推动中国项目管理发展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中国项目管理崛起于世界东方的无上荣誉。 全场起立向获得IPMA Honored Fellow 荣誉称号的钱福培教授表示祝贺
始探项目管理之路
童年在抗日战争硝烟中度过,目睹祖国饱经苦难岁月的钱福培,从小就有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1953年,钱福培怀抱着要设计制造中国自己的飞机,为新中国争光的志向考入了华东航空学院飞机制造专业。1958年,钱福培毕业留校,此时,华东航空学院已从南京迁到了西安同年,并与其他院校合并成了今日的西北工业大学。
在西北工业大学,钱福培作了一段飞机的教学工作。西工大是一所集航天、航空和航海于一体的国防科工委重点院校,学校参与了很多国家重大国防项目的研制工作。钱福培在教学和与这些大型项目的接触中,感到了运筹学、系统工程等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性。自80年代起,钱福培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了项目管理关键技术——网络技术和系统工程的研究工作。1983年,钱福培正式调入企业管理教研室;1985年,钱福培担任了西工大管理系副主任。随后,任西工大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设备管理培训中心副主任等职务。
1987年9月,钱教授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作为国家高级访问学者,钱福培教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访问。 在马里兰大学,钱福培教授如饥似渴的翻阅文献、查阅资料,作的笔记足有厚厚的十几本。通过对美国PMI、NASA等重要机构项目管理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分析,通过与国际项目管理专家学者广泛地交流,钱教授对国际项目管理发展的趋势有了较全面地掌握,对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地研究。钱教授清醒地感到项目管理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应用领域也已从最早的建筑行业、国防行业发展到了医药、制造、IT、航空航天、金融、政府等更为广阔的领域。钱教授认定:项目管理正是我国谋求高速高效发展急需的管理方法,在中国建立项目管理学科,发展项目管理事业是一项极为重要而又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
1988年10 月,钱福培教授毅然踏上了回国的征程,开始了在中国建立并推进项目管理的事业。 1997年钱福培教授在印度新德里举办的项目管理亚太论坛上发表演讲
 钱福培教授与项目经理在项目现场
创建中国项目管理专业组织
回国后,钱福培教授积极投入到筹备中国项目管理专业组织的工作。 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组建的全国性一级学会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的支持下,在西北工业大学各级领导的关怀下,1991年6 月,钱教授协同国内项目管理专家,主持创建了中国唯一的跨行业跨地区的项目管理学术组织——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 并担当常务副主任。
自1992年,研究委员会开始编辑出版内部发行期刊《项目管理》,这是我国最早,也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唯一出版的一份跨行业、跨地区的项目管理专业期刊。它像一颗火种,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和传播现代项目管理的知识和理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期刊自创刊起,钱福培教授就担任该期刊的主编,但事实上,钱教授承担的何止只是主编的工作。钱教授曾为这些期刊稿件的审阅、校对熬过多少夜,曾为期刊的制作、印刷、发行操过多少心,曾为这些期刊经费的募集怎样的四处奔波,现在已无法考证。也许,只有这些期刊本身以及期刊的读者可以见证了。
学会1991年成立,同期召开了首届主题为《网络计划技术及其应用》的中国项目管理学术论坛。以后,学会坚持每两年召开一届项目管理学术交流大会。并分别于1995年,2000年和2004年召开了三届国际项目管理学术交流大会。至此,学会共召开了7届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大会,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科研单位与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促进了各行业间的沟通,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学习和了解。
2000年10月,学会与西安市政府联合在西安主办第二届中国国际项目管理学术交流大会,大会的主题为《21世纪的项目管理——知识经济与中国西部大开发》。为了扩大会议的影响,吸纳更多的人士关注项目管理、关注祖国西部大开发。钱福培教授不辞辛劳,与西安市政府代表团一起辗转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宣传项目管理,介绍国际会议,吸引了大量项目管理专业企业和人员与会。
14年来,学会始终以推进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为己任,并伴随着我国项目管理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发展壮大。目前,学会会员几乎覆盖了全国各行各业;拥有包括4名首席评估师在内的国际项目管理资质认证评估师46名;学会已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项目管理的培训和认证机构;学会还积极支持大连、南京、甘肃、河北、武汉、陕西等省、市成立了区域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使项目管理的工作更加落在实处;学会已为国家输送国际认可的,通过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的各级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近6000名。学会还直接参与了多个国家重大项目的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评估工作;学会已与中国建设项目管理协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等兄弟协会或学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多次联合举办活动,以共同促进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
中国(双法)项目管理学会已成立14年了。作为一个相对松散的非盈利的二级学会,它与日俱增的影响力和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从零开始而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也是不可言喻的。主持创建并连续4届,14载身为学会常务副主任,钱福培教授十年如一日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就像赋予自己的儿女一样在研究会的建设和发展上无私地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有着血浓于水般的深厚感情。
开辟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项目学
1985年—1987年,钱福培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机图像系统辅助网络分析》,率先将计算机图像系统融入到项目管理的关键技术——网络技术中,实现了网络分析地可视化和自动化。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实现了技术和方法上的突破,还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当年曾参加该研究课题的年轻教师白思俊,现在已成为我国项目管理领域的中坚力量,并自2000年起,挑起了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秘书长的重任。
1995年——1997年,钱福培教授主持完成了另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结构的分析与研究》,可以看到,该课题不仅是关心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而是从更宽广的角度,在综合分析了世界各国项目管理现状和趋势的情况下,首次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项目管理的体系结构。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在1997年的全国项目管理学术会议上进行了发布,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深切关注。当时参加该课题的主要成员,还是钱福培教授硕士研究生的欧立雄,现在也已是中国国际项目管理资质体系认证标准与培训工作组的组长,并兼任项目管理学会的副秘书长。同样是又出成果又出人才。
而后,在钱福培教授及其课题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PMRC成立了专门的编委会深入工作,并于2001年5月正式出版发行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框架体系》《C——PMBOK》和《中国项目管理能力基准》《NCB》。该体系为我国项目管理学科和专业在体系上建立了基础。 C—PMBOK 和NCB的研究成果也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目前,体系中的部分内容还被吸收到了国际项目管理协会的《ICB》(国际项目管理能力基准)中。
1995年,钱福培教授就曾提出了项目学的概念,并于1995年中国首届国际项目管理论坛上作了题为《时代的呼唤——论“项目学”的创建》的重要发言。钱福培教授提出:时代的发展为项目管理提供了极其广阔的舞台,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围绕着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加快着他们的前进步伐。即使是最不发达的国家,也都在努力与贫穷与疾病作斗争。所有这些都是通过一项一项具体任务来完成的,都是我们所说的“项目”。钱教授在项目学的论述中列举了当代项目管理的特征反映的多个方面,并提出促进项目管理到来的根本原因在于项目的激烈变化与发展,项目变化的特征反映在群体方面使项目的类型和项目数量有很大增长,反映在个体方面使项目的规模、周期、以及复杂程度也有很大变化,正是这些变化促使人们要对项目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最后,钱教授提出了描述项目学的金字塔模型。在该模型中,项目学分为两个层次:基础层与应用层。应用层是在基础层基础上发展的,而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有反馈回基础层各有关领域。在这两个层次,钱教授还从总体、群体、个体,宏观项目学、微观项目学、项目文化,项目发展的动力机制,项目学的学科基础及相关学科等各方面进行了论述。钱教授认为,一门新学科的建立,必须有本学科特有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必须有经过悉心研究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必须有能回答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的逻辑起点和学科方法,以及展现新的发展领域和科学层次的能力。新学科的建立是一项艰巨而又进程缓慢的任务,也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要有几代专家学者的辛勤耕耘,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我们对时代的贡献。其实,钱教授一直在为这历史的重任而忙碌着。
1998年,钱教授有关项目学的研究成果被收进由原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主编的《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一书。
2004年,钱福培教授联合国内30位著名专家学者,主编了项目管理系列教材。教材全套共16本,基本上涵盖了现代项目管理的知识领域和应用领域,为中国的本科生和硕士生项目管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食粮。
推动中国项目管理国际化进程
钱福培教授一直认为:中国的项目管理,要在借鉴一切国际项目管理优秀成果的基
础上,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钱福培教授就不遗余力
的推动中国项目管理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对话与合作,其中既有与国际项目管理协
会IPMA的交流、对话与合作,也有与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的交流、对话与合作。
1994年的春天,时任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主任的胡新渝先生访问了钱福培教授所在的西北工业大学,钱福培教授向胡新渝主任汇报了我国项目管理的开展情况,并就我国项目管理国际化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胡主任对这些建议非常重视,返京后不久就再次邀请钱福培教授进京,并组织国内其他几位专家一起共同讨论中国项目管理发展大计。钱教授在该次座谈会上,提交了关于“引进PMP推进中国项目管理事业发展”的书面建议并得到认可。随后,钱福培教授及其所领导的团队,在国家智力引进项目的支持下,多次邀请美国项目管理协会专家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项目管理及PMP认证体系的推广工作,为PMP引入中国作了大量的工作。
1996年,钱福培教授带领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融入到了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这个大家庭,并成为其会员国和理事单位。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成立于1965年,是国际化的项目管理专业组织,其34个会员国分布于世界五大洲。
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于2000年取得了IPMA的授权,在中国开展IPMA国际项目管理资质认证。该项认证具有广泛的国际性和权威性,根据国际项目管理的能力基准,从知识、经验、素质三个不同的方面对项目管理的从业人员进行综合认证,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要把国际这套项目管理资质认证体系引入中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需要完成从ICB(国际项目管理能力基准)到C-NCB(中国项目管理能力基准)的转化,即在保留ICB核心要素的前提下,对可替代的要素进行转化,使认证既能符合国际标准,又考虑到中国的特色(如中国的法律及相关政策等)。为了尽快把这套国际体系引入中国,2001年五一节期间,西北工业大学招待所灯火通明,钱福培教授与上海财经大学刘荔娟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戴大双教授、浙江大学卢向南教授等13位项目管理专家经过连夜奋战、协同工作,最后,终于完成了该项重要工作。迄今,这套C-BMBOK和C-NCB已再版了11次。
而后,钱福培教授先后在全国范围内邀请了15位项目管理著名专家和各行业的领导者,组成了中国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委员会,钱福培教授任认证委员会的主席。认证委员会下设三个专业工作组:认证组、标准与培训组、市场与推广组。由认证委员会对工作总体把关和指导,以保证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在我国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地进行市场推广,在钱教授的积极支持下,专门设立了西安华鼎公司,西安华鼎在中国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委员会的授权范围内,按市场机制进行具体的市场开发和组织工作。市场机制的进入,为工作的推进带来了极大的活力。
另外,在认证委员会的指导下,还建立了强大的IPMP培训师队伍、评估师队伍及分布在全国30多个省市的考点和培训点,形成了完整的培训体系、认证体系和市场体系。了IPMP C级(认证的项目管理专家)的认证;同年11月开始了D级认证(认证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 2002年 4月,首批IPMPB级认证(认证的项目经理)在上海举行; 2002年10月,中国首批4人在北京获得了IPMPA级的认证(认证的高级项目经理),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的“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IPMP)颁证仪式”上,IPMA主席为大会发来了贺电,在贺电中,他高度赞扬了中国认证委员会的卓越工作。至此,中国是IPMA成员国中,为数不多的已进行了全部IPMP4级认证的国家。
IPMP资质认证的推广,受到了参加认证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好评。陈德泉教授是我国首批获得IPMP B级认证的项目经理,其实,陈教授早期一直跟着华罗庚先生推广优选法、统筹法,现在还担任着华罗庚实验室的主任,陈教授还曾担任优选法统筹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的理事长,一直关心和指导着PMRC的发展。他对这套体系和采用的评价方法非常赞赏,认为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陈教授通过认证后担任了IPMP评估师的工作,身体力行地为该体系在中国的推广辛勤耕耘着。
重庆工程监理公司雷开贵总经理是我国首批通过IPMP认证的23人之一,他介绍说:他与香港李嘉诚集团洽谈一项重大的建设项目时,初期对方对他们的专业管理能力表示怀疑,当他说明自己是经过IPMP认证的项目管理专家时,对方高度重视,要求他把证书传真到香港,随后很快拍板签约。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些中国驻海外机构的经理甚至专程赶回国参加IPMP的认证,以增加在国际投标项目中的含金量。
李文是上市企业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的总经理,他曾在英国取得了MBA,在天津大学读了博士,他在与项目管理接触后,认为项目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李总在通过了C级认证后,一路努力获得了B级认证,最后成为了我国首批获得IPMP A级认证的4位高级经理之一。李文总经理个人学习参加认证的过程,也是在天士力全面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目前,天士力已成为我国成功实施企业项目化管理的典范,在股市上也取得了很好的表现。像李总这样参加IPMP 认证的上市公司、国家大型企业、外企及民营企业的企业负责人还有很多,他们正在将个人认证的收获转化为通过实施企业项目化管理而获得的效益。
应该一提的是,该项认证也得到了我国军方的充分认可,特别是在型号项目管理方面的应用。中国空军装备部的副部长张鹏将军也带头参加了认证,并成为我国四位首批IPMP A级获证者之一。
通过IPMP D级认证的多是高校的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仅深圳大学就有 209位年轻人通过了D级的认证,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我国项目管理事业的未来。
根据国际项目管理协会的规定, 国际项目管理评审专家于2004年10月对中国3年来推行国际项目管理资质认证的情况进行了认真、全面的审核。2005年1月30日IPMA认证与评审委员会向中国正式颁发了全面通过评审的证书。中国是在参加评审的国家中为数不多的一次性通过全部A、B、C、D四个级别评审的国家。参加评审的前法国项目管理协会主席Gilles和瑞士项目管理协会主席Hans 在评审总结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中国的工作做得很扎实,整套体系比较先进、完整,在运作中也有一些独到之处。
在2004年IPMA 理事会上,代表们听取了中国代表团关于在中国上海举办2006年IPMA World Congress(项目管理全球大会)的陈述,最后经投票选举,中国胜出。2006年在中国即将召开的IPMA World Congress 是IPMA 的第20届全球大会,预计届时参会国家将达到80-100个,与会代表将达到1500余人,将是国际项目管理领域的一次盛会。该次大会,也将为我国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士提供一个极好的双向交流机会,成为我国项目管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这次中国的成功申办,是国际社会对中国项目管理工作的认可,是各国代表对中国的信任和重托。在这里,钱福培教授成功地承担了中国项目管理专业与国际交流使者的角色。
JQHV联盟的建立是钱福培教授充当我国项目管理国际交流使者的又一佐证。2002年12月5日,日本项目管理协会和论坛主席Hiroshi Tanaka在印度召开的第11届国际项目管理论坛上提出了建立JQHV联盟的倡议。该倡议中提到的J、Q、H、V是中国、印度、日本、俄罗斯四个国家项目管理领导人姓氏首位字母的组合(即Q—Qian Fuepi,中国PMRC常务副主席;J——Adesh Jean, 印度项目管理协会主席;H—Hiroshi Tanaka, 日本项目管理论坛主席;V—Vladimir Voropaev, 俄罗斯项目管理协会主席)。Hiroshi提出建立联盟的初衷是基于四人在各自所在国家项目管理领域的领导地位,基于四人多年来所建立的信任和友谊,通过四人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推动中、印、日、俄间项目管理方面的交流和合作。该倡议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四位老朋友的共识,2002年12月,JQHV联盟正式签字生效。目前该联盟已在四国项目管理交流和合作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相信今后在加快亚太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实,在钱福培教授获得IPMA最高荣誉称号IPMA Honored Fellow 之前,在2002年的12月2日,就获得了由印度项目管理协会颁发的,2002年度CEPM_PMA项目管理荣誉奖。该奖项是由印度项目管理协会于1995年设立的,至今,共有二十几人获得过该项奖项。印度项目管理协会将2002年度荣誉奖颁发给钱福培教授,主要是表彰钱福培教授在国际项目管理领域和印中项目管理合作方面所作的贡献。 为中国首批通过IPMP A级认证人员颁发证书
他有清晰的价值观
“他有自己清晰的价值观”。这是芬兰项目管理协会主席,前IPMA副主席马丁先生对钱福培教授的理解和评价,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马丁先生曾在国际项目管理协会讨论台湾问题的时候,更改自己原定不参加该次会议的日程,并自费提前一天赶到会议现场,积极在欧洲的理事国中宣传一个中国的政策。为了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马丁先生在赴会之前还联系了芬兰大使馆,查阅了联合国和一些国际学会的案例做法,并在理事会的发言中从一个西方人的角度引用了这些资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马丁先生的真诚使钱福培教授非常感动,其实,又何尝不是钱福培教授在用自己的真诚和行动感动了他人呢。
二十多年来,无论是项目管理在我国还未被广泛接受,处于低潮期的八、九十年代,还是项目管理已形成一定气候的今日,钱福培教授始终认真地、执著地、全力以赴的投入,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不计一事一时之成败,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是其动力所在。90年代初期,为了节省经费,钱福培教授参加国际会议后曾经自带干粮,乘坐火车三天三夜从莫斯科坐火车返回西安。去年,钱教授还经常一次出差十几天,辗转几个省市,不知疲倦地四处交流推动。在家时,钱教授也经常是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据钱福培教授说是因为已经习惯了。正是钱福培教授的这份奉献和感动,在他的身边聚集了一支为中国的项目管理事业而努力的专业队伍,而且,这支队伍正在逐年发展壮大。
谈到感动,不能不在此泄漏一个钱福培教授的秘密。2003年9月,在前去斯洛文尼亚参加IPMA理事会议前夕,钱福培教授因疲劳过度患了带状疱疹,医生和夫人都劝他要全力休养,钱教授考虑到该次会议上有关于台湾申请参加IPMA组织的议程,对这样重大问题的讨论,我们绝对不能缺席。于是,钱教授瞒着同事来到了北京,直到买药时才被同行者发现,但无论如何也劝他不下,硬是忍着剧痛坚持出国参加了会议。通过积极的工作,维护了我国关于一个中国的严正立场,并与中国台湾的学术专业组织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但那趟出差,确让知情者捏了一把汗。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要放弃努力,做,就要做好”这是钱福培教授的人生信念。1995年4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干事贝德兰先生访问了西工大,初次介绍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在开展的一项UNISPAR计划,该计划皆在促进大学与产业界及研究机构紧密合作,以使科学,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服务。同年12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科技部负责人青岛泰之先生访问西工大,再次介绍了UNISPAR计划的内容,并提到教科文组织1996年要在巴黎召开会议,推进在发展中国家推行产学研结合。钱福培教授敏锐地认识到这是一项对我国产学研都很有意义的计划,应该积极地参加进去。1996年7月,钱福培教授以论文作者的身份参加了在巴黎召开的“工程教育者和工业界领导人世界大会”。在大会期间,钱福培教授几经曲折拜访了UNESCO的付总干事贝德兰先生,并得到了其关于在西工大开展UNISPR计划的支持。回西安的第二天,钱福培教授不顾旅途疲劳,在西工大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巴黎会议获得的信息,在三天内形成了一份申请建立教席的材料,并以最快的速度上报了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1997年5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研结合计划西安网点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研讨会”在西工大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钱福培教授担任该网点办公室主任。同年,钱福培教授还主持建立了由日本三菱重工资助的UNESCO/MHI 火力发电与环境保护教席,并任该教席主持人。1999年5月,基于网点的出色工作,经中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批准,该网点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产学研结合计划中国网点”。从“西安网点”到“中国网点”,是国际组织对网点工作的充分肯定。钱福培教授就是靠着这样一种精神,努力把要做的事情做成、做大的。
钱福培教授是一个谦虚谨慎、睿智的学者,也是一个心态平和、慈祥的老人。他很关心身边年轻人的发展,积极鼓励、引导大家持续学习提高。钱福培教授说:时间是挤出来的,时间可以安排得更有价值、利用的更有效率。一定要注意学习,要稳得住,深得下。现在,我们国家在项目管理的研究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我国经济改革中出现了很多项目管理的新问题要研究,已有的研究领域也有待深入。项目管理需要项目管理的实践者,也很需要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在他的鼓励下,很多和他在学会共事的中青年人都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不少人都已完成或正在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钱教授每次听到大家进步的好消息,总是感到由衷的高兴。
钱福培教授对生活要求很简单,衣、食、住、行都很随意,认为只要能让他干事就行。至今,钱教授还住在老式教师宿舍楼的五层上,非常俭朴。钱教授总是乐观的说:老家具用惯了顺手,五层也有五层的好处,比方说,光线好,每天上下楼也是个锻炼。钱教授的夫人桂业英也是西工大的退休教授,桂教授对钱教授的事业很支持,但有时对他这样不知黑不知白的忙碌也有些担心,经常提醒他说:不要忘了你的年龄,年纪不饶人啊。为了关心钱教授的生活,桂教授有时也陪伴钱教授一同外出活动,但这时,钱教授总是坚持自己支付桂教授的旅费。
自2005年1月1日起,钱福培教授已正式上任担任IPMA副主席的工作。根据分工,钱福培教授主要分管国际项目管理的研究和教育方面的工作。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年已70岁的钱福培教授还是那样平和、他希望自己能为中国和国际项目管理事业再多做些事情。我们也衷心地祝福他,引领中国项目管理事业走向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与外孙对峙
新闻来源:新闻-媒体
发布时间:2005/6/10
项目管理者联盟[mypm.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