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班组文化与班组建设 |
第一节 班组文化
|
1、执行力与员工敬业精神 2、为老板打工的文化 3、为自己工作的文化 4、为企业与团队做事的文化 5、为信仰而战的文化
|
| |
| |
|
第一节 班组长的管理水平现状
|
1、 生产技术型 2、 盲目执行型 3、 大撒把型 4、 劳动模范型 5、 哥们儿义气型
|
| |
第二节 班组长的地位和作用
|
1、 班组长的地位 2、 班组长对三个阶层人员的不同立场 3、 班组长的产生形式 4、 班组长的重要作用
|
| |
第三节 班组长的职责与权限
|
第四节 班组长的素质与技能
| |
|
第一节 班前计划
|
1、 班组长在生产准备中的任务 2、 班前交接管理 3、 班前会管理 4、 生产派工 5、 “机动部队”与“职务代理人制度”
|
| | |
|
第一节 班中控制
|
1、 班组长在作业过程中应把握的内容 2、 发挥班组“六大员”的作用 3、 进度控制与横向协调
|
| |
| |
|
第一节 员工质量意识再造
|
1、 检验员不被理解 2、 产品是制造出来的,让员工第一次就要做对
|
| |
第二节 质量实现“三大控制”
|
1、 进料控制—来料检验(IQC) 2、 过程控制—过程检验(IPQC) 3、 成品控制—最终检验(FQC)
|
| |
第三节 品管“三招半”
|
1、 作业人员自主检验 2、 上下道工序员工互检 3、 质量检验员抽检 4、 班组长巡回检验
|
| | |
|
|
|
第三节 班组与库存管理
|
1、 仓库“黑洞” 2、 仓管员的“收—管—发” 3、 呆废料的处理
|
| | |
|
第一节 技术管理—标准化建立与完善
|
1、 制造现场的工作标准的制定 2、 制造现场的工作标准的教育 3、 制造现场的工作标准的应用
|
| |
| |
|
第一节 班组设备的日常“三级保养”
|
1、 一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负责 2、 二级保养由班组长负责 3、 三级保养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
| | |
|
第三节 TPM(全面生产保全)
|
1、 TPM是顺应时代的需要而发展的 2、 TPM的定义 3、 TPM的效果
|
| | |
|
第一节 2/8原则与ABC对员工分析
|
1、20%员工当中的ABC员工 2、80%员工当作的ABC员工
| | |
|
第三节 根据性格类型进行管理
|
1、指挥型员工的管理 2、关系型员工的管理 3、智力型员工的管理 4、工兵型员工的管理
|
| | |
|
第一节 要不得的成本意识
|
1、 我不是老板,成本与我无关 2、 公家的东西,不用白不用 3、 节约了成本,我有什么好处
| | |
第二节 消除班组内的七大浪费
|
1、不良改正的浪费 2、制造过多的浪费 3、搬运的浪费 4、库存过量的浪费 5、加工过剩的浪费 6、等待加工的浪费 7、动作的浪费
|
| |
第三节 班组成本降低
|
1、 人工成本的降低 2、 材料成本的降低 3、 制造费用的降低 4、 燃料费用的降低 5、 修缮费用的降低
|
| |
| |
|
第一节 班组现场混乱的根源
|
1、仪容不整的工作人员 2、机器设备放置不合理和保养不当 3、原材料、在制品、成品、待修品、不良品随意摆放 4、工装夹具、量具等杂乱摆放 5、通道不明确或被占用 6、工作场所脏污
| | |
第二节 现场混乱所产生的浪费
|
1、资金浪费 2、场地浪费 3、人员浪费 4、士气浪费 5、形象浪费 6、效率浪费 7、品质浪费 8、成本浪费
|
| |
第三节 5S的由来与6S的管理
| |
|
第一节 了解上级的期望与了解下级的期望
|
1、“中庸”之道 2、永远服从于上级 3、办事要公道 4、关心部下 5、目标明确 6、准确发布命令 7、及时指导 8、需要荣誉
| | |
第二节 以“德”服人、以“才”易人
|
1、力服—(被迫服从) 2、才服—(理智服从) 3、德服—(心服口服)
|
| |
第三节 5S的由来与6S的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