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了多年的技术团队,总是想把这么多年的管理经验沉淀下来。我是从基层程序员逐步做起的,做到项目经理、配置经理、部门经理、技术总监和CTO。在别人看来,这种职业生涯的晋升堪称完美。从我自己的角度看,做管理多年,离技术渐行渐远,以一个程序员的本性来说,总感觉有点虚。
做管理工作的成就感来自于帮助同事解决一个疑难问题,带领团队选对一个技术或产品方向,以及大幅度地提升团队效率。这些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却在每家公司都成为优先级最高的几个问题。有很多公司不注重管理,带来的结果是离职率高。因为员工没有主心骨,特别是技术人员在很多公司都是弱势群体。有很多公司又过度重视管理,让员工做任何事都仿佛在被监控的状态,带来的结果是员工抱怨。宏观的管理谁都可以高谈阔论,微观的管理却很难做到不偏不倚。
本书以微管理为主要议题,前三章我叫作蛮荒时代,是普及一些项目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基本知识。无论你是已经在管理岗位,还是刚刚完成从技术到管理的华丽转型,相信对你都会有所裨益。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团队,都离不开人、过程、技术的管理框架,而如果这三者非要取舍,我一定坚持人是最重要的。
我在IT与互联网行业从业15年,把公司划分为初创公司、专业化服务公司和互联网公司,这三类公司我都亲身经历过,并且在那里留下了职业痕迹,本书接下来的三篇就分别讲述这三类公司该如何管理。感谢我曾经呆过的每个企业,它让我有成长或发挥的空间。感谢我曾经呆过的每个企业,它让我有成长或发挥的空间。
第二篇我命名为农耕时代,讲的是创业公司如何管人、如何使用过程以及如何选择技术与工具。我现在再次创业,虎妈网作为一个兼容互联网基因和传统软件服务基因的公司,让我觉得更踏实。我也在这个公司身体力行地贯彻着我的用人观、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以互联网思维经营公司。
专业化服务公司的从业经历让我从一个入职都要靠朋友推荐的程序员,4年内蜕变为一个大规模团队的管理者,这里面有运气的成分,更有做他人所不及的困难项目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我完成了蜕变。正如我第7章所总结的一样:"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花开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成长时浸透了奋斗的艰辛,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人生最难忘的是成长的经历,过去的成功不一定可以再次复制,但里面成功的轨迹足可让读者从千思万绪中理出自己的成长脉络,路还要靠自己走,大家在借鉴的同时还要寻找自己的"道"。和管理要效率是专业化服务公司的精髓,所以我把第三篇命名为工业时代。
第四篇我命名为联网时代,互联网公司是轻管理、重结果的,三年多的从业经历,让我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在未来的产业互联网时代,能够有幸更早地具备互联网基因。写这本书算是我第一个完整的互联网产品经历,开始就想到如何定位,如何营销,如何定位用户群,如何在内容上创新和差异化,如何迭代地交付给出版方,等等。相信大量的微科普和微案例会拓展你的视野,让你从管理起步开始就去思考更高层次的问题。
入微到每一节,保持风格的一致性是极其困难的事情,每一节都需要很长时间的构思,从引古,到直扣主题的微案例或微科普,然后是实践分享或案例解读,这是一种统一的风格。化繁为简也是十分困难的,既然叫微管理,就应该直达主题,用最简洁的文字把问题描述清楚。
中欧商学院的EMBA学习经历让我认识了很多牛人,包括教授和周边的同学们,更多的是从同学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能直指本心地找出问题的核心所在,正是有这么多优秀的企业家,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这本书里也处处刻着商学院里学习的痕迹,所以读者也可以了解更多的企业高层的想法和管理初衷。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是她们的支持,才让我顺利地完成这本书,感谢尤玉龙用心为我画的每一幅插图,感谢编辑董英作为第一个读者的各种建议,感谢我EMBA的同学们,是他们的鼓励才让我的书有更高的品质。感谢字里行间和雕刻时光,我的书大部分内容是在这两个地方完成的,这里有安静的环境和让你寻找灵感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