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项目管理者联盟服务商会员:
普道华天
发布时间:2009/5/7 浏览量:5542 |
客观制约因素
- 国内互联网环境仍然不够完善,互联网接入费用、互联网接入质量、不同网络接入商之间的相互限制等问题,给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推广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企业主观因素
- 企业信息化意识不足,自觉能动性不强,部分企业信息化管理受管理部门要求所迫(如目前特级、一级企业的资质考核要求),也有部分企业存在跟风现象。
- 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初始冲动往往来自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某个职能管理部门的管理需要,未能在企业内部对信息化形成统一认识
- 推进信息化管理前未认真进行内部业务梳理,未分析信息化管理给企业带来的管理变革并及时调整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业务体系。
- 没有充分分析企业内部不同管理层级人员对于信息化的真实需求,往往导致信息化系统不能满足各级管理人员的需要
- 未能充分认识信息化管理的工具属性,往往认为信息化就是配置必要的计算机、网络硬件,购买一套管理软件,然后要求大家按照软件的功能使用即可,忽略了管理软件实际是为管理者服务的,如果在管理系统中不能充分体现管理者的管理思路和业务逻辑,最终管理系统将不可避免的走向形式化。
- 没有确立信息化管理所要实现的管理目标,对于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准备不足,造成推进过程中管理者支持力度不够,容易造成信息化管理的无疾而终
- 企业内部出于成本意识考虑,对信息化管理投入不足,没有设置专人负责,当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不能自行解决,往往需要向服务上求助,经过一段时间后,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推进信心
- 实施过程中,对于在施工程、将开工工程的数据整理要求不统一,造成实施工作量、难度加大,也会导致信息化管理的推进困难
企业人员准备不足
- 企业内部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职业经理人素质的缺失,导致项目管理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灰色区域,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推进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这些灰色区域,部分既得利益管理人员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抵触和反弹。
- 各级管理人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从基层做起,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面对自己不熟悉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会存在一些畏难情绪。各级管理人员已经适应了长久以来形成的粗放型管理习惯,对于信息化管理所要求的严格过程管理非常不适应,错误的认为信息化严格的过程管理要求是信息化所带来的不便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 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最大程度的数据共享,这就要求各类项目原始数据必须及时、准确的在系统中记录,对部分工作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较容易在基层管理人员中形成反弹。
- 作为信息化管理重要目标之一的项目实时成本管理,对预算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预算人员必须在工程开始前完成工程实际目标成本的测算工作。但是,施工行业长久以来形成的工程结束后再进行工程决算和审计、期间只根据形象进度上报产值与工程成本的习惯,再加上企业内部预算人员配置不足的实际情况,往往会造成工程开工良久都没有能够提出工程的目标成本现象,这类信息化管理基本业务数据缺失最终会直接导致应用失败。
- 预算人员已经习惯了施工行业长久以来形成的工程成本分析模式,所以,在制定项目目标成本过程中,未能按照项目的施组设计、专项方案、工序、项目发包模式进行成本分解,而是习惯于使用预算分析规则制定目标成本,造成预算成本与项目实际成本发生方式、统计规则的不一致,并最终导致应用失败。
|
信息类别:新闻-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09/5/7
项目管理者联盟[mypm.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