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过去 高效的管理者深知:他们每天必须要高效得处理很多事务,为此,他们必须要专注。专注的第一法则就是要抛弃“行将就木”的过去,要立刻把组织内部最有价值的资源,尤其是弥足珍贵的人力资源从无效的领域中释放出来,并投入到充满机遇的未来中去。如果管理者不能摆脱过去的羁绊,抛弃过去,也就不可能创造未来。 如果不能学会在系统中有条理地,有目的的抛弃,一个组织就会疲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该组织内最宝贵的资源也会浪费在本不应该,或不再应该投入的事情上。因此,未来的机会也就牺牲在了昨天的祭坛上;因为组织内的资源,尤其是生产率最高的人才都束缚在了过去之中。愿意抛弃过去的公司寥寥无几,以至于很少有公司掌握着把握未来的资源。 行动指南 将资源从无效的事情中解放出来,让有能力的人自由的施展才华,从而把握住未来的机遇。 摘自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 《动荡时代的管理》(Managing in Turbulent Times) 《变动中的管理界》(Managing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 《21世纪的管理挑战》(Managing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今目标点评 (本期点评,文荣博士, 北京亿企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今目标管理软件缔造者之一) 想起尼采的一首诗,“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尼采终其一生,都在孤独中专注于哲学思辨;德鲁克也是作为旁观者,冷静地观察着身边的形形色色。人生是一系列的选择,如果尼采和德鲁克选择了名利场,他们的生命肯定是另外一番景象。 围棋泰斗吴清源经常说“勿搏二兔”,意即同时追逐两只兔子,最大的可能是两手空空,认准一只兔子追下去,还可能有所收获。人的精力、组织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专注于一件事情,才能想得更深、做得更到位。专注不等于坚持,有时更意味着放弃。但在具体的选择面前,是坚持,还是放弃,永远都是一个难题。 德鲁克认为管理者有两大具体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平衡组织当前的和长期的利益”。管理者都会关注未来,但是投资未来必有成本和风险。当为了未来的利益损害或者放弃当前的既得利益时,选择就变得艰难。 对于个人来说,专注意味着收心。面对应酬,要向钱钟书那样敢于说不:“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对于组织来说,专注意味着放弃。放弃需要远见卓识和挑战自身的勇气。为了明天,每个管理者都应该严肃认真地考虑,我该放弃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