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帖子同步发自:(秋叶漫谈的博客 访问该博客)
我想很多广告设计公司都有一两套图库光盘,一般都是在电脑城或者是图书城购买到的。这些图库光盘都有精美的印刷及包装,有的包装还非常有档次,甚至有“正版图库 盗版必究”的字样,商家还可以开具正规发票。我想把这些图库光盘当作“正版”买回去的广告设计公司一定会认为捡了便宜,即使是他们知道这些图库光盘是“正版”几率几乎为零。
当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想:这些在市面上流通的盗版图库光盘的最大受害者肯定是那些图片版权的所有者。表面上看来是这样,但实质上呢?通过下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我们不妨从图片A的流向来分析一下。
首先,图片商不会通过图库光盘的渠道来发售图片,因为目前一张免版税金使用的版权图片(RF)在国外的售价约为200美金,折合成人民币约1500元。以一套图库光盘上千张的图片来计算,一套光盘的售价要上百万了。因此通过光盘来发售的方式是不可行的,因此目前市面上的图库光盘99.99%的都是盗版。因此在此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相信在市面上能够用几百元买到正版图库光盘。
目前大多数版权图片都是通过图片商官方网站出售,用户在网站上筛选自己想要的图片,然后在线下完成交易,目前也有一些通过网络支付手段在线上完成交易的,不过每次购买都是按单张图片来计算价格。
既然图片的交易都是按照单张来计算,而且单张的价格并不便宜,如果盗版制造商通过批量购买图库来制作成光盘发行的话,其整体制作成本会很高,但是如果发行量到一定的数量(例如数万套)的话还是有一定的利润可图的。不过对于前期上百万的图片购买成本,不是任何一个盗版制造商愿意冒这个风险去投入的,很有可能会血本无归。那么这些高像素的图片又是怎样流入到这些盗版制造商的手中呢?我只能用“流出”两个字来解释。
正如没有“流出”就没有“艳照门”一样,没有图片商内部的“流出”也就不会有目前市面上的种种图库光盘了。至于这些图片为什么会“流出”,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流出”,在这里我只想做一个大胆的猜测:图片商为了获取利益而暗地允许图片非正常“流出”。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测,看完这篇文章大家可能心里就会有答案了。
第一环节:盗版制造商
图片A非正常“流出”后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盗版制造商,盗版制造商会将图片A与其它图片一起制作成包装精美的光盘发售,从而获取利润。同时获取利益的还有向盗版制造商提供图片的“流出者”。
结论:“流出者”和盗版制造商获利?
第二环节:盗版批发商及售卖商
盗版图库一般会经过两到三级的批发到达最终售卖商的手上,最终售卖商再将包括图片A的盗版图库售卖给广告公司B等最终用户手上,通过获取其中的差价来获利。
结论:盗版批发商及售卖商获利??
第三环节:广告公司和其客户
广告公司B购买图片后不会仅仅作为欣赏,他们会发挥图片的价值。假如有一个客户C委托其设计一副广告画面或一本宣传画册。广告公司B发现图库中的图片A和客户C的产品有一定的关联度,于是在设计稿中使用了图片A,而并未告知客户C图片A是盗版图片。客户C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认可了广告公司B的设计稿。于是广告公司B拿到了客户C的订单和支票,客户C拿到了包含图片A的广告画面或宣传画册。客户C通过广告画面或宣传画册吸引了他的潜在客户注意力,拉动了其产品销售。
结论:广告公司B和其客户C获利???
从这里看来似乎所有的环节都获取的相应的利润,但是当我们加入第四个环节的时候就会发现情况发生了变化。
第四环节:图片商、职业举报人、代理律师
前面三个环节的获利分析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些图片都是盗版的,使用这些图片都存在侵权的风险,一旦这些图片被用在广告画面或宣传画册上则将面临着被“巨额”索赔的风险。如果用“金蛋门”三个字在谷歌上搜索,马上可以找到大量江苏百余企业遭遇“金蛋门”的事件报道。2007年仅江苏就有三百多家企业被全球最大的图片提供商Getty images提出索赔,索赔总额高达数百万元。同样的案例在全国各地也有数百起,其中索赔对象中不乏首都机场之类的大企业。
所有的案例基本上都是“职业举报人”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涉嫌侵权的商业图片作品,然后将收集的证据提交给图片商,图片商再授权代理律师发函给侵权企业提出索赔。如果前面提到的客户C因为使用了图片A被图片商提出起诉的话,按照法律均会被判赔偿。因此大多数企业会选择庭外和解以降低赔偿金额。如果企业在和广告公司的合同中对因图片问题导致的侵权赔偿有明确约定的话可以将部门赔偿转嫁给广告公司。
据了解,单张图片的索赔金额一般在5000--50000元不等,是其实际售价的数倍甚至数十倍。通过这种“维权”方式,不少图片商的“维权”年收入都在数百万元。
结论:图片商、职业举报人、代理律师获利!!!企业因赔偿带来损失!!!广告公司可能因赔偿带来损失!!!
在开始的时候我们都认为图片盗版损害的是图片商的利益,但最后我们发现图片商通过图片盗版的“维权”获得的利益是其正常销售图片的数倍甚至数十倍。真正受害的却是那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侵权”的企业,广告公司则成为了企业落入“侵权”陷阱的帮凶,同时自己也构成了“侵权”。这个时候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图片为什么会“流出”了。
附:江苏百余企业遭遇“金蛋门”
来源:黄阳阳 发布时间:2007-7-10
晨报讯 “真没想到,为制作企业宣传折页,在网上随便下载了一张‘金蛋’图片,对方竟要我们补缴近万元使用费。如果不答应他们的要求,将免不了与跨国公司对簿公堂。”南京某金融企业许经理,拿着全球最大的图片提供商Getty images传真来的一份律师函,一脸愁容。
昨日,记者从Getty images在华唯一合资公司———华盖创意(北京)图像技术有限公司获悉,江苏有百余家未经该公司许可使用其制作出的寓意财富增值的“金蛋”、“金币”等图片,而这些公司将面临一场“金蛋”诉讼。
索赔
要么付3—5倍图片使用费,要么上法庭
南京城南某金融机构许经理表示,“我们4月底设计了一个寓意财富的企业宣传折页,当时我们在网上搜索到一个‘金蛋’图片,就把图片直接剪贴下来,制作成公司宣传册。前两天华盖创意公司竟为此寄来律师函。”
记者在该份律师函上看到:贵公司于2007年在企业宣传册中采用了STOCKBYTE品牌1张图片,图片内容为金蛋,经核实确已构成侵权。”该公司提出两套解决方案,一是,侵权公司与华盖创意合作,协商解决此事,须支付图片基本使用费及使用费的3 5倍赔款,有7600 10800元;二是,在最后通牒的期限内,如不及时解决,将正式向属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面临的赔偿肯定在数万元。
牵涉企业
“金蛋门”牵扯苏企数百家
华盖创意法务部陈经理表示,“金蛋门”赔偿事件涉及的江苏企业,有数百家之多,截至今年6月22日,有358家企业由于侵权使用图片,面临高额赔偿及法律诉讼。
“对于索赔对象,我们会去筛选。挑选出有赔偿能力的‘肥户’。对于规模特别小,卷完铺盖就走的公司,考虑到诉讼成本,不会首先去考虑,可能放到后一步。所以说,这次涉及的江苏百余家侵权企业,仅仅占到总量很少的部分。”陈经理介绍,“金融服务机构、房产商是索赔重点对象。毕竟现在股市热、房产火、会展众多,大量的金融、地产企业需要印刷带有金蛋、黄金的图片资料。”
华盖创意
安插“职业举报人”赶场取证
“他们是一家跨国图片公司,我们单位在南京城南。而且,仅仅印发了万把份宣传折页,他们是怎么知道我公司在侵权?”南京城南金融机构许经理颇感疑惑。
华盖创意法务部陈经理表示,在江苏,他们有大量的职业举报人存在。这些举报人多数为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他们专门“赶场”收集证据。
兼职从事“举报侵权”的汪律师表示,他用了2个月时间就收集到80多件涉嫌侵权的商业图片作品,他告诉记者:“为了能获得侵权信息,我们一般会去会展现场转悠。经常会拿着一个大袋子收来一箩筐会展资料,回来把图片一张张比对,发现可疑的图片就留存下来。”
律师提醒
赶紧协商,将损失降到最低
江苏天哲律师事务所袁农律师表示,很多商家都吃惯了图片“免费餐”,花几十元买一张光盘,就能免费获得几千张免费图片资料。但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发展,一旦商业图片不受某机构许可而使用,将直接导致侵权,并且,一旦被发现很难获得胜诉。他建议,商家遇到这种侵权索赔,还是要足够重视。最好在初期,通过协商解决的办法,支付较低的赔偿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