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ACP®认证
适合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程
PMI-PBA®认证
重视项目商业分析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NPDP®认证
产品管理国际认证 全球产品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
PMP®认证
单项目管理经典指南 年轻项目经理首选
北京 | 直播 | 录播
PgMP®认证
大型复杂项目全球标准 定位高级项目管理层
网络班
PfMP®认证
链接战略与项目 实现组织资源投资回报
全球直播
软考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计划 | 报名 | 经验
版面信息
本版版主
俱乐部导航
联盟·近期活动
社区热点
精彩专题
如何做好项目沟通计划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国际工程索赔与反索赔
推荐信息
社区圈子
联系社区管理员
通用电气公司是由老摩根在1892年出资,把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汤姆逊—豪斯登国际电气公司等三家公司合并组织而成的。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这家公司大发战争财,获得迅速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公司在新兴的电工技术部门——无线电方面居于统治地位。1919年成立了一个子公司,即美国无线电公司,几乎独占了美国的无线电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使通用电气公司的产量和利润额急剧增长。 通用电气公司在创立后的80多年中,以各种方式吞并了国内外许多企业,攫取了许多企业的股份。1939年所辖工厂只有30家,到1947年就增加到125家;1976年底在美国35个州共拥有224家制造厂。在国外,它逐步合并了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士、西班牙等国的电工企业。1972年,该公司在国外的子公司共计有:欧洲33家、加拿大10家、拉丁美洲24家、亚洲11家、澳大利亚3家、非洲1家。到1976年底,它已在24个国家共拥有113家制造厂,成为一个庞大的跨国公司。纵观通用电气的发展,组织变革是其发展历程中一个永不变更的话题,也是其不断壮大的源动力。 一、不断改革管理体制 美国各大公司的企业管理体制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了适应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强调系统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体制。由于通用电气公司经营多样化,品种规格繁杂,市场竞争激烈,它在企业组织管理方面也积极从事改革。20世纪50年代初,该公司就完全采用了“分权的事业部制”。当时,整个公司一共分为20个事业部,每个事业部各自独立经营、单独核算。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企业经营的需要,该公司对组织机构不断进行调整。1963年,当波契(Boych)接任董事长时,公司的组织机构共计分为5个集团组、25个分部和110个部门。当时公司销售正处于停滞时期,5年内销售额大约只有50亿美元。到1967年以后,公司的经营业务增长迅速,几乎每一个集团组的销售额都达16亿美元。波契认为业务扩大之后,原有的组织机构已不能适应。于是把5个集团组扩充到10个,把25个分部扩充到50个,110个部门扩充到170个。他还改组了领导机构的成员,指派了8个新的集团总经理、33个分部经理和100个新的部门领导。同时还成立了由5个人组成的董事会,他们的职责是监督整个公司,并为公司制定长期的基本战略。 二、设立战略事业单位——通用电气迈出的关键一步 在20世纪60年代末,通用电气公司在市场上遇到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的激烈竞争,公司财政一直在赤字上摇摆。公司的最高领导为摆脱危机,于1971年在企业管理体制上采取了一种新的战略性措施,即在事业部内设立“战略事业单位”。这种“战略事业单位”是独立的组织部门,可以在事业部门内有选择地对某些产品进行单独管理,以便事业部将人力、物力能够机动有效地集中分配使用。“战略事业单位”对各种产品、销售、设备和组织编制出严密的有预见性的战略计划。这种“战略事业单位”可以和集团组相平,也可以相当于分部的水平。例如医疗系统、装置组成部分和化学与冶金等,还有些是相当于部门的水平,如碳化钨工具和工程用塑料。通用电气公司的领导集团很重视建立“战略事业单位”,认为它是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该公司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迅速发展的情况看,这项措施确实也起了不少作用。从1966年到1976年的11年中,通用电气公司的销售额增长了一倍,由71.77亿美元增加到156.97亿美元,纯利润由3.39亿美元增加到9.31亿美元,同时期内的固定资产总额由27.57亿美元上升到69.55亿美元。 三、重新集权化——执行部制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又出现停滞。于1972年接任为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的琼斯(Jones),担心到20世纪80年代可能会出现比较长期的经济不景气现象,到1977年底,他又进一步改组公司管理体制,从1978年1月起实行“执行部制”,也就是“超事业部制”。这种体制就是在各个事业部上再建立一些“超事业部”,来统辖和协调各事业部的活动,也就是在事业部的上面又多了一级管理。在改组后的体制中,董事长琼斯和两名副董事长组成了最高领导机构执行局,专管长期战略计划,负责和政府打交道,以及研究税制等问题。执行局下面设5个执行部(即“超事业部”,包括消费类产品服务执行部、工业产品零件执行部、电力设备执行部、国际执行部、技术设备材料执行部),每个执行部由一名副总经理负责。执行部下共设有9个总部(集团),50个事业部、49个战略事业单位。这样,一方面可使最高领导机构减轻日常事务,便于集中力量掌握有关企业发展的决策性战略计划;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企业的灵活性。各事业部的日常事务,以及有关市场、产品、技术、顾客等方面的战略决策,以前都必须向公司最高领导机构报告,而现在则分别向各执行部报告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