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思想演进
1. 项目管理定义及发展现状
a) 什么是项目?
要讨论项目管理,就必须首先理解项目这个概念。
项目管理思想演进的不同阶段,对于项目的定义均不相同,但其细究起来,表达的意思却异常的一致,按照最新权威的说法:
项目是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
项目一般要涉及一些人员,由这些人员完成一些相互关联的活动,项目发起人通常希望能够在最有效地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及时、高效地完成项目任务。
b) 什么是项目管理?
解决了项目的定义,项目管理的概念就应运而生:
项目管理是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实现或超过项目干系人的需要和期望。”
这一定义不仅仅是强调使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还强调项目管理中各参与人的重要性。项目经理不仅仅要努力实现项目的范围、时间、成功和质量等目标,还必须协调整个项目过程,满足项目参与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和期望。
c) 项目管理发展现状
一项预测性研究(项目管理协会(PMI),2001)表明,世界各地预计有1 650万人在某种程度上从事项目工作,项目管理从业者的人数大概为200万人,并且正在以20%的增长率增长。大约22万人是项目管理组织的会员,105 088人通过了PMP 认证(PMI事实调查,2005年1月),18 416人持有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四级认证(IPMA截至2005年2月26日,http://www.ipma.ch/managers/)。项目管理协会会员的增长率每年大约为24%。同时,项目管理必须满足各行业或组织在各种应用领域的多种需求,全球大概10万亿美元投资用于项目。因此,项目的重要性以及从事项目的人数在持续增加。
2. 项目管理思想演进过程
各种思想、理论,都有它形成发展的演进过程,项目管理也不例外,我根据项目管理思想在各个时期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原始阶段、理论萌芽阶段、思想形成阶段、思想完善阶段四个阶段。
a) 原始阶段
项目管理理论形成的时间不长,但项目管理实践却可以追溯到古代,特别是建筑领域:中国万里长城、古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印度泰姬陵、梵蒂冈的大教堂,无不是优秀项目管理实践所创造的奇迹。时至今日它们仍巍然屹立,用自身的存在证明古人的聪明智慧。
1917年,亨利甘特发明了著名的甘特图,使项目经理按日历制作任务图表,用于日常工作安排,标志着项目管理思想由原始阶段进入理论萌芽阶段。
b) 理论萌芽阶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项目管理”还未形成独立的知识体系为世人所重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需要新式武器、探测需要雷达设备等,这些未曾作过的“项目”接踵而至,不但技术复杂,参与人员众多,而且时间非常紧迫。这就迫使人们开始关注项目管理的有效方法,寻求切实有效地实行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来实现既定的目标。“项目管理”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在此期间比较典型的案例是美国军方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二战后“项目管理”一个著名的成功案例是出现在1957年美国的路意斯化工厂的设备检修上。通过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只用了78个小时就完成了过去需要125个小时才能完成的设备检修任务。这个案例就是目前还在应用的著名的时间管理技术“关键路径法”,简称CPM。
就在CPM方法发明一年后,美国海军开始研制北极星导弹。管理如此庞大的尖端项目,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当时的项目管理者又想出了一个方法:为每个任务估计一个悲观的、一个乐观的和一个最可能情况下的工期,在CPM技术的基础上,用“三值加权”方法进行编排,最后竟用了四年的时间完成了预定6年完成的项目。这就是所谓的“计划评审技术”。
60年代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采用了网络计划技术等一系列项目管理技术,使此耗资300亿美圆、2万家企业参加、40万人参与、700万个零部件的项目顺利完成。
c) 思想形成阶段
进入60年代,国际项目管理领域的项目经理之间不断地交流和沟通,出现了一个交流“论坛”,在此基础上,1965年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在瑞士正式注册。
1969年,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项目管理的发展。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各类项目日益复杂、建设规模日趋庞大,项目外部环境变化频繁,项目管理的应用也从传统的军事、航天逐渐拓广到建筑、石化、电力、水利等各个行业,项目管理成为政府和大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工具。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和职业逐渐成型。
d) 思想完善阶段
1976年,PMI在蒙特利尔会议开始制定项目管理的标准,形成项目管理职业雏形。
1984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推出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和基于PMBOK的项目管理专业证书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两项创新。这是项目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此,项目管理专家们把八十年代以前称之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把八十年代以后称之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项目管理因此作为一门学科和专业化管理职业在全球得到迅速的推广和普及。
目前,国际上有两大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即以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I)为代表的欧洲体系和以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为代表的美国体系
3. 项目管理思想的未来方向
项目管理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其基础理论架构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完善,已经基本稳定,短期内不会进行大规模的改动。
但社会向前的脚步是不会停止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的思维模式、意识形态也不断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我认为未来项目管理思想将向以下几个方向演进:
ü 全球化:随着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的触角已经遍布全球各地,越来越多两地、多地乃至全球合作的项目应运而生,这些项目在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遇到因不同地域而带来的沟通、团队协作、文化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项目管理者必须拥有全球化眼光,根据实际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将其总结起来应用于今后工作中,项目管理的全球化思想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完善补充。
ü 专业化:项目管理思想是一个通用的思想体系,适用于各种符合定义的项目的管理过程。但项目通常都是一个需要不同职能人员共同协作完成的工作,本身面向的领域又千差万别,因此项目管理思想必须吸取各领域的知识以完善自我。目前,项目管理领域吸纳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变更管理、战略管理、经济价值管理、心理学、技术和质量管理、社会学、 多文化管理、系统思维、知识管理、组织学习、团队管理、临时组织和系统工程等各领域知识;今后,随着专业分工的更加细致,许多新的领域将不断涌现,项目管理思想也必然会根据需要吸收更多领域知识来补充自己。
ü 信息化:进入计算机时代以来,许多组织和个人都致力于发展和完善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使项目管理更加清晰、及时、准确、高效,一大批项目管理软件也应运而生。今后,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思想也必然得到不断更新,特别是通过网络进行项目的异地、实时管理,将极大的适应当前项目的全球化趋势,为项目管理工作提供更高效的技术手段。
ü 环保、教育、健康: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不断获得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开始思考自身所作所为对自己的健康、对周围的环境以及对下一代将产生何种影响,许多国家、地区及组织都制定了相关政策用以鼓励或限制那些涉及环保、教育、健康的相关活动。因此虽然许多时候项目本身并不涉及环保、教育、健康的相关内容,但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项目管理者,为更好的完成项目目标,就不能不考虑这三方面因素。因此,在未来的项目管理思想中,环保、教育和健康都将有所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