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 罗树清,1944年10月生于黑龙江省兰西县,196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采矿系。原中国诚通控股公司总裁,现任国旅集团外部董事。 工作期间,先后接受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系统培训。曾赴加拿大、韩国学习公司管理与运作实务。 先后担任黑龙江省伊春市、佳木斯市常务副市长,七台河市市长、市委书记,黑龙江省体改委主任、省长助理等职。着有《求索——我的经济理论与实践》、《罗树清摄影作品集》等。 2004年8月,退休。 天气好的清晨,漫步在北京亚运村的公园里,会不经意地遇见正在操练着太极拳的罗树清。 2004年8月,年届60的罗树清被免去诚通集团总裁职务。当时罗树清对做他工作的国资委领导说:“你不用做我的工作,这是规定,我能理解。但是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我这么一个人,国家得拿多少钱。现在我自己感到做企业得心应手了,却让我退了下来。损失的是国家啊。” 2005年底,罗树清被国资委聘为中国国旅集团外部董事。 ▲不甘寂寞 “我退下来后,依然要主动寻找一些事情来做,照样实现自己的价值。人生应该充满激情。”罗树清说。 虽然已经退休两年,罗树清的企业情结依然不减。他兴致颇浓地给记者讲了一个设想——如果退休后真的无事可做,他就要组建一个豆芽菜协会,把在北京卖豆芽菜的人组织起来,搞ISO9000认证,搞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适当提高产品的价格,使买卖双方受益。 事实上,这个不甘寂寞的东北人一直没有闲下来。经历了近30年的官场生活,加上7年的企业管理,罗树清自认为是靠本事说话、“能做成事情”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自信,他不愿就这么闲下来。 最近,罗树清给一些大企业,包括中国黄金集团、神华集团、北京邮政等单位讲课,主要是公司治理、领导艺术等。除了任中国国旅集团的外部董事外,他还是几家民营企业的顾问。 ▲不断思考 罗树清当过地级市的市委书记,还有黑龙江省体改委主任。做官员时,罗树清就有研究理论的习惯。现在,他多年的感悟积累成笔记有17本,约合六七百万字。 他提到,有许多从事理论研究的人,实践经验太少,原因是缺乏实践的机会或场所;而搞实践的人又缺少对理论方面的思考和研究。罗树清说自己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都有实践的机会和场所,不搞理论研究就可惜了。退休之后,他积极着书立说,希望得到国资委的重视。 2005年,从新加坡淡马锡学习归来后,罗树清将自己的感悟和研究整理成文章,供国资委参考。2006年,他研究了中国证监会出台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认为这是中央大企业一次战略重组的机会。于是又写了一篇文章—《定向增发:央企战略重组新机遇》,呈送国资委。其中提到:一些旗舰型的中央企业,通过定向增发及其以后的一系列市场行为,在基本不需要另投现金的情况下,就可以造出国企航母。 罗树清还想把这种思路“复制”到他担任外部董事的国旅,提议将一些中央大企业经营的非主业资产(例如旅游方面的资源)剥离出去划入国旅,从而使国旅扩大规模,增强实力,以便与国外的同行业大型企业竞争。 重视理论的罗树清也同样看重执行力。他一再表示:“我在做企业的时候,从来不等待,从来不埋怨。而是积极想办法,积极主动地去做,不能让别人告诉你怎么做,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告诉你怎么做。” ▲找到最佳角度 除了练太极拳之外,罗树清还坚持每天跑1000米;在没有应酬的晚上,他会在亚运村某俱乐部游泳。 年轻时,罗树清曾在学校的乐队里吹奏大号,直到现在他依然保持着对音乐的钟爱。除了欣赏中国的管弦乐、民歌、通俗歌曲放松心情之外,每当朋友相聚,他还会一展歌喉。 罗树清喜欢摄影,乐于拍摄风景照片,曾为此赴加拿大、非洲等地。从摄影中,他还总结了一个哲理:摄影可以培养人一种全面看问题的能力。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所以不要轻易否定别人。要全面地看问题。只有找到一个最佳角度看问题,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罗树清还是一个球迷。对2006年世界盃意大利与德国的比赛,他更是品评了一番。这引起了他对以往的回忆。少年时,曾经赤脚上阵,在球场上洒过汗。 “好多人退休后心情失落,逐渐身体也不好了。我觉得人要对什么事情都要有兴趣,这样才不会失落。我看了韦尔奇的书,就认识到人生应该充满激情。我这个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工作充满激情。” 这位爱好广泛的“号手”,如今生活充实,正如他拍摄的一张名为“彼岸不是梦”的照片——绚烂的晚霞中,一艘巨大的航船在港湾中休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