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才能提升主观逻辑的维度呢? 简单讲,当一个人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时,他的思维维度是一维的,主观逻辑是一维的。如果他可以“同时”从多个不同角度看问题时,他的思维维度是多维的,主观逻辑是多维的。当然,人是不可能同时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的,但经过长期实践训练人们可以做到在短时间内,从多个不同角度看问题。而当这一时间足够短的时候,人们就获得了“近似”多维思考的本领。一般情况下,个人的经验阅历越丰富,思维层次越高,他在思维活动中“同时”可控的思维维度就越多,主观逻辑的维度就越高,这样的头脑在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时自然就灵活机敏,智慧超群。相对而言,那些只会从一个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考方式就显得机械僵化,反应迟钝,喜欢钻牛角尖。 从某种程来讲,一个人头脑聪明与否与他的主观逻辑维度的高低成正比。在现实中,成人比儿童的主观逻辑维度高,所以成人比儿童更聪明;领导者比员工的主观逻辑维度高,所以领导者比员工更机敏;专业学者比普通人的主观逻辑维度高,所以专家学者比普通人更睿智。 在柔性思维理论中通常把一维逻辑称为静态逻辑,一维逻辑思维活动称为静态逻辑思维;把多维逻辑称为动态逻辑,多维逻辑思维活动称为动态逻辑思维。 一维逻辑思维的特点是:清晰的/确定的/机械的/直线型的; 多维逻辑思维的特点是:模糊的/非确定的/灵活的/立体型的。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认识静态逻辑和动态逻辑在思维活动中的应用,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1 围魏救赵 1)直接逻辑维——救赵或不救赵 2)间接逻辑维——围魏救赵 动态逻辑思考——既救赵也不救赵。 案例2 打人对不对? 这个问题在不同的背景环境(逻辑维)下,结果不同。 1) 日常逻辑维:不对 2) 比赛逻辑维:对 3) 法律逻辑维:正当防卫对,防卫过当不对。 动态逻辑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案例3 善恶的标准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圣人。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 1)论迹逻辑维——万恶淫为首 2)论心逻辑维——百善孝为先 动态逻辑思考——善恶评定需要双重标准。 案例4 阿喀琉斯追不上海龟 有关时间的悖论,最著名的是“芝诺悖论”: 阿喀琉斯追不上海龟! 若海龟在阿喀琉斯前一段,则阿喀琉斯永远赶不上海龟,因为追赶者必须首先跑到被追者的出发点,而当他到达被追者的出发点,慢跑者又向前了一段,又有新的出发点在等着它,有无限个这样的出发点。所以,阿喀琉斯追不上海龟。 1)微观逻辑维——阿喀琉斯与海龟之间的起点无限多的。 2)宏观逻辑维——阿喀琉斯与海龟之间的距离有限长。 动态逻辑思考——阿喀琉斯能追上海龟。 案例5 上帝是否能造出自己搬不动的石头? 几个世纪前,罗马教廷出了一本书,书中用当时最流行的数学推论,导出“上帝是万能的”。一位智者针锋相对地问:“上帝能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吗?”如果教廷回答说能的,那上帝不能搬动他创造的那块石头,所以上帝不是万能的。如果教廷回答说不能,那么上帝不能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所以上帝也不是无所不能的。由此那位智者导出“上帝不是万能的”。 1)神我逻辑维——上帝不是万能的(上帝造不出自己搬不动的石头) 2)常人逻辑维——上帝是万能的(上帝相对对人类而言有无限大能) 动态逻辑思考——上帝既是万能的也不是万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