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福寿螺事件给餐饮界的震动很大。这个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卫生健康的饮食理念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有必要认真的反思这个事件。同时做为一个厨师,游走想所有的同行呼吁,请对你的顾客负责,美味不能代表一切。一流的技术、良好的道德、必要的知识是一个厨师的成功基础。对那些不负责的酒点予以谴责,你们赚的钱安心吗? 游走电话找了北京的水产专家询问了相关福寿螺的北京资料,很感谢他对游走的帮助。同时,也希望对大家有认识上的帮助! 福寿螺的相关资料: 2006年8月18日,媒体披露了食客在北京《蜀国演义》酒楼食用“凉拌螺肉”后陆续发生头痛、呕吐、嗜睡、脖子硬等症状。后经确诊,是由于”凉拌螺肉“使用的原料福寿螺中带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寄生虫,并由此引起脑膜炎。截止 8月23日,确诊的患者人数已经达到87人。 福寿螺:上世纪80年代由台湾地区水产养殖者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引进国内,因为肉质嫩、味道鲜、繁殖快、生长快,在我国南方各省迅速养殖起来,并成为饭店重点推广的美味菜肴之一,尤其以”香辣福寿螺“和”凉拌福寿螺“最为普及。由于福寿螺是在稻田、池塘、水沟、野外等非控制淡水环境中放养,因此很容易成为寄生虫(广州管圆线虫)寄生的中间宿主,被人食用后最终导致脑膜炎的发生。 广州管圆线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一种,又名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是由于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或成虫)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症状包括头痛、呕吐、嗜睡、脖子硬等。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原因,主要是生吃或半生吃陆地螺、淡水虾、蟾蜍及蛙类等,以及喝了经过幼虫污染的生水。 “福寿螺“事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1)淡水养殖水环境受到污染,进一步造成寄生虫污染导致的;2)与生吃淡水养殖水产品也有直接关系。 要避免类似“福寿螺“事件的不断发生,主要是:1)控制淡水水产品养殖和水环境的源头,建立严格的检验和市场准入制度;2)同时要提倡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