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沐流塵 其实拍花与拍其他生态摄影,我会将它分成几个阶段:搜寻、 观察、构思与拍摄。 搜寻 我会放很长的时间於这个阶段,先是找一朵令人有拍摄衝动的花儿, 再找找有否瑕疵(如花瓣焦了),有瑕疵的就不,因为技巧已不够好,花儿再烂了就不行了;又例如花儿的顏色与背景是否相衬? 花朵身处的地方会否做成拍摄时的困难?这个部份需要多训练,就算没有相机在手的时候,也可以多留心一些可以成为拍摄对像的东东。 观察 接著,就是回想究竟它有甚么吸引的地方,以这张桐花为例, 就是那几片捲曲的花瓣,有时会是整朵花的形态,花瓣的线条,叶片的纹理等等; 抓著这点很重要,因为它就是你在相片中想要表达的东西,而它亦会影响你用甚么手段去表达;如照片中欠了这样一个重心,就有如图鑑内的记录照一样,淡而无味,看得近一点, 远一点已经有著很不同的发现,所以不可以偷懒喔。 构思 找著这些特点之后,就是构思用甚么手段去表达这些特点,如多大的光圈,甚么的焦距,那个视角水平等等。。。但记著,不要在第一眼看到的那个角度,距离去拍摄,因为总会有更好的选择随之而来;而这张『蜂』为例,我选了用大一点的光圈去虚化较远的花瓣,使之不与主体去竞争视线, 又可以令整朵花看来更有纵深感,更立体;而选择与蜂水平的视角, 是因为可以利用透光去带出蜜蜂的整个主体层次(如复眼的呈现)。 拍摄 这个我想是最简单的步骤了,因为先前的准备工夫已给你预视了相片的效果,接下来只要适当的控制光圈与快门就可以了, 那些曝光补偿就不再详提了,再来就是构图,心里先要有一个理想的框架,而不是看到花、虫就去狂拍,而去忽略构图的重要性。 微距拍摄,最重要的是脑与眼,而不是侷限於器材的好坏; 训练好眼力,就随时随地会有好题材,总结一点,就是应该放最多的时间於没有拿起相机时候的观察,因为常常从观景器往外望,很容易就不自觉地按下快门, 在一次拍照过程中,能有一张耐看的照片,比无数不耐看照片的要好上百倍,寧缺莫滥,会是训练好眼力的一个良方。 大家交流交流,互相来交换心得,谢谢赏文赏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