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完成状况 1、项目的实施时间大大超出先期计划 2、部分已交付项目无持续性运营反馈;部分未交付项目中断 3、项目需求不明确,交付成果质量检测标准模糊,无法评估项目阶段性完成质量 4、项目时间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未形成相关文档,无流程化输出。 二 、原因分析&改善方案 1、项目计划 1.1 项目时间规划 A、项目里程碑计划进度规划不合理。 解决方案: 1)在项目初期列出项目进度计划表,包括规划进度、定义活动、活动排序。 2)为时间估算提供依据:项目需求分析。包括现状是怎样的?整个项目需要出台的交付物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项目开展的步骤有哪些?哪些子项目需要顺序进行,哪些可以交叠进行? 3)每次进行到一个“里程碑”的工作之后重新进行生命周期估算,以提供更为准确的时间范围。 1.2项目质量管理规划 A、交付物质量无法保障,子项目无成果输出 解决方案: 1)制定项目&子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质量要求/标准。 B、项目运营过程改进缺乏测量指标和采纳标准 解决方案: 话术试飞项目的质量测量标准包括客户反馈端的重复率、拒绝率、反应时长、建议话术测试的覆盖率;可通过实际数值和质量目标对比,如果在一定的差异范围内则给予采纳,如果超出区间范围则不采纳。 2、项目管理 2.1项目质量管理 无论是话术试飞、客户在忙,还是近期的洗碗机推广项目,在数据整理方面都吃尽了苦头,甚至需要一个个打电话纠正数据问题、听录音补充记录信息,更甚者导致数据失真。主要数据记录问题如下: A、 内部运营检测指标缺失; B、 记录模板的记录规范过于粗犷; C、 人员未使用最新模板; D、 擅自改变模板结构和内容; 解决方案: 1)在子项目的每个阶段提前制定试飞/运营质量检测指标(测量的属性和计划目标:话术重复率、通话时长、客户拒绝率、有效补位比等) 2)数据记录需要提供记录模板、记录规范、案例说明三大内容,并特别指出记录方面的误区,统一此类记录标准,例如:试飞日反馈表、填写规范、不规范案例说明。 3)项目管理方面对于不规范记录需责任人自己更正,当天数据问题当天更正,避免问题带到下游,花更多成本解决。 2.2项目沟通管理 A、项目参与人员没有做到信息共享,信息传递不充分; 解决方案: 项目信息需判断哪些人需要什么信息和谁有权接触这些信息;什么时候需要;应该存储在共享中还是以邮件形式发布、存入共享的话,应该存储在什么位置;例如相邻两天回访单操作规范的运营日数据需存储在闭环管理数据库中,然后设置查看权限,对于阶段性运营报告需邮件反馈闭环管理组管理人员。 B、项目沟通管理无持续性、缺乏计划性沟通,导致沟通效率低,效果不佳。 解决方案: 罗列沟通计划表,包括在子项目的计划、数据收集、分发、测试、检索及最终流程/话术终稿发布等每个阶段都需要沟通来监督和控制。而在每次沟通中需确定沟通需求、成本和时间限制、为沟通活动分配的资源(需求成本、开展时间)来提升沟通的效果和效率。 2.3 项目干系人治理 A、项目干系人分工与期望不明确导致人员成本耗费大,问题解决效率低。 解决方案: 项目执行之前明确和记录各角色的职权、职责和边界。表明每一阶段具体资源的可用工作日和工作班次的日历,并规定项目团队成员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时间框架,利用资源直方图展示人力资源的分配情况。例如在话术试飞项目中划出责任矩阵确定干系人职责划分;通过资源日历,确定个人/团队的工作时间框架;通过培训和奖罚促成团队成员的优良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