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不需要设立“无车日”? 作者: 张玉珂 | 2005年09月22日 【内容提要】频繁的纪念,最容易导致频繁的遗忘和麻木;泛滥的纪念,长久以后就越发流于形式了。环保的精神实质体现在细节和行动中,如果每一个车主都能自觉的每月少开几次车,自觉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那么,“无车日”设立不设立对我们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是世界无车日,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9家民间组织发出“今天不开车”的倡议,呼吁北京有车族今天乘坐公交、地铁或者骑自行车上下班,以一种“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的方式应对日益加剧的国际能源危机。影视文化名人张国立、陈佩斯等人向本报表示,他们今天将不开私家车出行,以支持“世界无车日”。(《新京报》9月22日) “无车日”倡议者认为,中国加入“世界无车日”表明中国对世界环境的责任。应付国际能源危机也好,对世界环境负责也罢,中国需要不需要“无车日”这个源于欧洲的舶来品并不是问题,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实际上,中国并不需要“世界无车日”的形式,中国需要的是“有车一族”能否在一个月内少开几次车,需要的是“无车日不只是在9月22日”这样一个理念,需要的是大众能否形成一种自觉负责的环保意识。 频繁的纪念,最容易导致频繁的遗忘和麻木;泛滥的纪念,长久以后就越发流于形式了。其实对改善自身健康、改善地球环境,我们身边从来都不缺乏纪念。诸如爱牙日、爱眼日、无烟日、环保日……等等,一些所谓的纪念日层出不穷。 我们确实应该考虑一下了,纪念的意义对我们到底有多大?现实中,有些纪念一天下来非但没有多大实际收获,反而带来了巨大的物质、经济浪费。更多流于形式或半形式(有的能起到一点作用)的纪念,有时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无疑是一种不折不扣的亵渎。 我们有些时候太过于追求纪念的表面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这个角度上,中国不去设立这个“世界无车日”也罢!不设立“无车日”,并不表示我们不讲究环保,不讲究节约,更不是对世界环境的不负责任。有意识的纪念不如形成自发的行动,“无车日”的精神理念深入人心,才有可能形成一种“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氛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家车普及确实是气势如虹,其对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的负面效应也显而易见。车主拥有私家车,带来的是对自己出行的方便;车主自觉的少开私家车出行,则是对社会环保的负责。现代社会,让人们摆脱私家车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每月能少开几次私家车,这显然是可以实现的。 环保的精神实质体现在细节和行动中,如果每一个车主都能自觉的每月少开几次车,自觉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那么,“无车日”设立不设立对我们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新闻连接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2005/0922/05@0331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