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 中国研发管理网   会员中心 资料库 博客 圈子

PMI-ACP®认证

适合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程

PMI-PBA®认证

重视项目商业分析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网络课程

NPDP®认证

产品管理国际认证
全球产品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

PMP®认证

单项目管理经典指南
年轻项目经理首选

北京 | 直播 | 录播

PgMP®认证

大型复杂项目全球标准
定位高级项目管理层

网络班

PfMP®认证

链接战略与项目
实现组织资源投资回报

全球直播

软考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计划 | 报名 | 经验

论坛
价值源于交流与分享
会员区:
登陆ID 密  码
功能区: 公告建议 | 帖子搜索 | 管理团队 | 荣誉版主 | 帮助手册






 项目型组织  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  科技项目  项目化管理  管理软件  资格认证  职业休闲
EPM体系与流程 综合集成管理 总承包管理 IT软件开发 项目型制造 P3E/P6 PMP | PgMP 职业发展探讨
组织与人力资源 进度,范围,成本 国际工程 生物制药 专业服务 微软PROJECT IPMP | PRINCE2 管理学堂
项目管理信息化 团队建设与沟通 房地产 汽车设计开发 生活项目 PowerOn专版 软考项目管理 英语角|读书版
多项目与大项目 质量与风险 监理与咨询 手机数码 文体娱乐 注册建造师 房车吃游
PMO建设与管理 采购与合同 工程设计 项目管理硕士 闲聊版|商务版
俱乐部北京 | 大连 | 福州 | 广州 | 杭州 | 南京 | 山东 | 上海 | 深圳 | 四川 | 天津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 申请成立 TOP榜精华 | 最新 | 最热 | 会员

版面信息

说明:联盟北京俱乐部会员交流区

本版版主

jackie91
登录:2013/9/24
次数:429
注册:2004/6/21
发帖:595
gale
登录:2011/9/28
次数:1138
注册:2004/5/14
发帖:1802

俱乐部导航

北京大连福州广州杭州
南京山东上海深圳四川
天津武汉西安郑州 

联盟·近期活动

社区热点

华师大CTO学院:科创生态建设与创.
宏发电声江玫瑰谈PgMP:“下好一盘.
PgMP:交付能力与创造未来的项目管.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开放讲座|PgMP:项目管理思维与方法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网络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个人职业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网络直播|产品经理的四大核心技能提

精彩专题

如何做好项目沟通计划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国际工程索赔与反索赔

更多:

推荐信息

·项目经理沙龙俱乐部
·推荐项目管理公开课程
·联盟VIP会员服务
·联盟99元大课堂
·建造师课程辅导免费试听

社区圈子

生态系统体系下.
圈主:ETPPM
行业:综合应用

集团企业生态体.
圈主:ETPPM
行业:综合应用

施工总承包管理
圈主:fylm9999
行业:工程设计安装

IT项目管理圈
圈主:lepu29341
行业:IT软件

HG信用盘0出租
圈主:de123
行业:综合应用

联系社区管理员

咨询电话 010-82273401/11
斑竹申请 admin@mypm.net


版权所有 © 2003-2004
京ICP证070584号 
BBS业务许可2007第353号 
最佳显示模式:1024*768像素
项目管理与PMP认证
[推荐] 德国记者的《中国说明书》- - [gale 修改于 2005/9/8]
状态 开放帖 浏览量 896   

神侃:“在中国当记者比在德国容易”


凯.施特里特玛特长期担任南德意志报驻北京记者。他是地道的中国通,他的中国报导集已经出版了3本。德国之声记者露曦采访了他。在此刊登一个简介和部分言论。

凯.施特里特玛特,1965年生人,曾在中国大陆,台湾攻读汉学,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语言之一。1997到2005年,他是“南德意志报”驻京记者。施特里特玛特是地道的中国通,他有关中国的报导编辑成书,名为“停止呼吸”和“前进,同志们”。

前不久,他的第三部关于中国的专著出版,题为 “中国说明书”。从饮食男女,公德,素质,宣传,运动,到京骂,红塔山,劳模,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社会现象,内容多姿多彩,语言幽默风趣,成为有关中国的畅销书。上周他来波恩大学朗读新书片断,本台记者露曦采访了这位风度翩翩的中国通。先刊登几段在此,详情请收听附上的录音。

问:你在中国生活8年之后刚刚回到德国,想到中国,你最怀念的是什么?

答:当然是中国的饮食文化,我最怀念中国菜。尤其是川菜,我最爱吃川菜。

问:你在新作里有好几个章节写的是吃。看你写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你会不会做中国菜?

答:当然会。宫爆鸡丁,鱼香肉丝,不过我现在快8年没做过,因为搬到中国以后没必要做饭,到处都是又便宜又好吃的餐馆。

问:在北京的这8年里,你始终不能习惯的是什么?

答:我可能最不习惯的是中国人的热闹观念。头两,三年没发现,觉得很刺激,很开心。后来发现我累了,越来越累。我问为什么,发现原因是到处都是热闹。我们德国人有些不一样,尤其我是从德国南部山区出来的,我喜欢安静,平静,也许这是我最终离开北京的原因。

问:你在书里面也提到你作记者的经历。有一次你去井冈山采访,陪同你的竟多达8位。中国官方的理由是保证你做客观报导。你认为在中国作记者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有条件做客观报导吗?

答:那要看你做哪一方面的报导,当然有很大的阻力。中国政府对外国记者非常监督。从理论上说,我们每一次出去采访都要申请。不过说实话,我四次出去,三次没提申请,而是以旅游者的身份,还是可以做很好的采访。总体来说,我觉得中国对外国记者来说是天堂。中国人非常热情,见到我们,还没有提问题,他们就滔滔不绝地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国作记者比在德国容易。

要想更多知道,这位中国通都说了些什么吗(他用中文说)?欢迎收听附上的录音。(露曦)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
*********************************
* 听之不闻其声,
* 视之不见其形,
* 充满天地,苞裹六极...
*********************************
>>> 由论坛统一发布的广告:
楼主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gale


职务 无
军衔 中将
来自 北京
发帖 1802篇
注册 2004/5/14
PM币 17334
经验 3923点

Re:[推荐] 德国记者的《中国说明书》- - [回复于 2005/9/8]
德国记者的《中国说明书》


《南德意志报》原驻华记者Kai Strittmatter撰写了一本《中国说明书》。这位大学汉学系出身、自1997年起常驻北京的中国通仿佛一位资深探险者,站在东方那片巨大而神秘的版图面前,举起手臂指向南方。世界是球形的,纵使东西方民众从思维方式到生活理念都如此南辕北辙,但只要志向相同,仍有可能聚首。

《中国说明书》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对许多概念、现象或者事物作出说明。例如,矛盾、名片、干杯、宣传、劳模、同志、小资、二奶……即便是在中国人眼里,这本由德国“老外”编撰的中国词典也十分新鲜有趣。下面,请看部分缩写章节。

矛盾

矛盾的典故出自一则古代寓言,但是后人显然将之发扬光大了。中国令人眼花缭乱——不是一个中国,而是许多个中国,这些层层叠叠的平行世界组成宇宙和迷宫,彼此对立、交映补充,或者毫无关联。在中国你能同时发现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昨日和明天、虚无共产主义和浮华资本主义、性革命和暴力专政、贫苦农民和百万富翁、天才的实用主义和僵化的教条主义、繁荣和堕落、腐败和英雄。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中国?

中国道家教育国人,没有黑便没有白,没有冷便没有热,阴阳、善恶都是对立共存的,并且互相渗透。 也许正因如此,面对矛盾冲突,中国人才能坐怀不乱,甚至乱中取胜。“小不忍则乱大谋”,中国人不愿把精力浪费在麻烦事上。

为了避免误解,我的建议是:不要轻信任何人的一家之言——无论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于中国没有简单的诠释,如果有,那只是出于懒惰。西方人总是喜欢对事物盖棺定论,他们会说:中国是未来的希望!或者:中国是黑暗的专政!对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们都能找出一大堆论据。这让我想到盲人摸象的故事。

如果你摸到了中国的尾巴,请不要急着下结论,而是继续摸下去,新发现会让你大吃一惊。这正是这个国家的美妙之处。无论你是乘坐时间快车追寻历史变迁,还是置身于今日湍流漂流探险,沿途一角一叶都仿佛神话幻像,令人迷离失所。有炫目的金,也有残酷的血。

虽然我不能给出一个中国公式,虽然中国是一个无法看透的谜,西方学者给出的解释又无异于夏雨过后荷叶上凝结的一粒水滴。但是“旁观者清”,我很少像在中国那样,遇见那么多热情、好客而又健谈的人们,没有人比他们更为困惑: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革,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其实,中国人和德国人之间有很多相近的地方。比如说:喜欢看拳击表演,喜欢汽车,还有,爱吃猪脚爱喝啤酒。哦对了,中国人也很喜欢希茜公主。另外据我所知,中国也有很多会为足球疯狂的铁杆球迷。

看过电影《英俊少年》的中国年轻人对德国的印象还停留在二十年前,而电视侦探系列《罪案现场》又令中国人在见到日耳曼后裔的时候怀疑地扬起了眉毛:啊,你会是德国人?为什么不穿背带裤? 不打领结?直到他随后又惊奇地观察到,这帮有说有笑的洋鬼子酒足饭饱之后竟然各掏腰包,各自付账,总算证实了先前悬而未决的国籍问题。

希茜公主归西西公主,英俊少年归英俊少年,当全面了解中国这个国家及其民众之后,你不难发现,中国人和德国人之间还隔着一道礼貌的心理防线。论及灵魂意义上的亲近,有一个想法不得不提,说错了也不怕罚:他们——那些中国人,简直就是意大利人的亚洲翻版!不光爱吃面条爱打手机,他们都喜欢孩子,注重家庭。而且,在感情冲动和缺乏计划性方面,中国人也不决亚于意大利人。我有一位来自罗马的朋友,她在风景如画的汉堡住过两年,快要得了思乡病和忧郁症——可是一到又脏又乱、吵吵嚷嚷的北京,立马就莲花般地盛开了——也许她缺的就是脚下的淤泥。

名片

在中国,很多人都获得过两次新生:一次是老妈给的,还有一次则是名片上印的。如果没有名片,人简直都不能称其为人——除了农民和老外。尤其对于官员和商人来说,名片就像胳膊底下夹的公文包、手机铃响奏起的理查德·卡莱德曼钢琴曲,还有无时不在的呼吸一般重要。而且一有机会就要大量散发——只可错发不可漏发。需要注意的是:礼貌起见,递交名片应双手共举,卡片夹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据人类学家考证,中国社会森严的等级规范始于孔子时代。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分的背后是等级和秩序、规范和准则。如此一来,头衔通常比姓名还要重要,一张名片印上六七个官衔和职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所收集的名片集锦中有几件瑰宝:其一:某省债务主管人曾经上过外国报纸,为了振其声名,名片上赫然标注:“世界知名人士”;其二:西藏自治区的某丹巴活佛,名片上排满了甘孜人大代表等五个显耀头衔、三重活佛称号,实在没给姓名及电话号码留地儿。那也没有关系——告别时他再补记在小纸条上。

如果要把中国简化成一种颜色,没有什么比它更合适不过了。毛泽东也许是中国的红太阳,他的人民却脱不了黄:黄河养育了黄皮肤的炎黄子孙。黄色是土地的颜色,是大漠风沙的颜色,还是秋天累累硕果的颜色。明黄代表富贵,璨璨生辉富丽堂皇,只有皇室才有资格受用。故宫精美绝伦的琉璃瓦、华盖上的波波流苏、沿窗大炕上的靠褥,还有皇帝的衣袍,无一不是黄色。1989年六四前夕,一部《河殇》贬损了保守自闭的“黄色文明”,呼吁国民迎接西方“蓝色文明”,走向蔚蓝宽阔的大海,告别尘沙扑面的黄土。 这一主张早已自绝于中国媒体,共产党政府教育人民爱国、爱党。(这种激情倒像是红色的。)

黄色在中国还有另一层意思:色情。一说“黄片”,北京的街头小贩就会拿出要在德国贝亚特·乌泽店里才能找到的东西。不过,这丝毫无损于黄色的尊严。亿唐网站为“明黄色一代”量身定做网上社区,深得中国雅皮欢心;谁要在上海扮酷,就得将一头黑发染黄。在中国,时髦不一定就是西化。自打历史上几个红头发、长雀斑的荷兰水手路过中国以后,老一辈的中国人就管欧洲来的叫“红毛野人”。欧洲人也不甘示弱,报复性地反称其为“黄祸”。虽然不够友好,但也算是以前的一种文化互动吧。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
*********************************
* 听之不闻其声,
* 视之不见其形,
* 充满天地,苞裹六极...
*********************************
1楼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gale


职务 无
军衔 中将
来自 北京
发帖 1802篇
注册 2004/5/14
PM币 17334
经验 3923点

共1页  97 [ 第1页 ] 8:
  
!  您尚未登录,不能回复主题。    现在 登录  注册
关于联盟 |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建设运营:共创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84号 BBS业务许可2007第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