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ACP®认证
适合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程
PMI-PBA®认证
重视项目商业分析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NPDP®认证
产品管理国际认证 全球产品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
PMP®认证
单项目管理经典指南 年轻项目经理首选
北京 | 直播 | 录播
PgMP®认证
大型复杂项目全球标准 定位高级项目管理层
网络班
PfMP®认证
链接战略与项目 实现组织资源投资回报
全球直播
软考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计划 | 报名 | 经验
版面信息
本版版主
俱乐部导航
联盟·近期活动
社区热点
精彩专题
如何做好项目沟通计划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国际工程索赔与反索赔
推荐信息
社区圈子
联系社区管理员
中国传统: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为儿子娶老婆盖栋房子。没有房子哪娶儿媳?没儿媳哪来孙子?没孙子哪有颜面见先人于地下?不幸的是,为房子而奋斗的传统,不仅古已盛行,而且于今为烈。所不同者,今天整房子是为自己,不为儿孙。房子牵着中国人的鼻子走,永远走不到尽头。请听我说说当今都市人的房子与理想吧。 小青年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成家立业。“成家”,就是与一个异性搭伙天天睡同一张床、吃同一桌饭。应当说,这比较容易办到,俗话不是说过么:“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而“立业”,可就不那么简单了——既要立家业,还要立事业。 房子是家业中的重中之重,理想是事业走向辉煌的基石。因而,世间一切有志有为青年,前脚一踏入社会,便下定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决心,既要房子,还有理想,直到他的后脚也踏进社会,并为房子而进行了一番艰苦卓绝的奋斗之后,才渐渐体会到,原来,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将住房大计落到实处时,原先的踌躇满志、宏伟理想,却不知什么时候飘到九霄云外去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以下有关住房的若干断想,就是要谆谆告诫每一个都市青年:务必擦亮眼睛,认清形势,坚信当务之急是房子,而不是其他! 房子之重,由来远矣。晋商无论在外面是否赚了大钱,事业是否成功,最终目标是要努力地回故里去盖一处高宅大院;北洋军阀无论在政治舞台上混得是否如意,至关重要的事情也是到天津去盖一座西式小洋楼。房子情结,一言难尽。因此,我们不要责怪现在的年轻人捡了芝麻房子而丢了西瓜事业。一个住土谷祠的阿Q,不能混到像赵太爷那样可以在自家高声吟咏“庭院深深深几许”,就别怪他人举起哭丧棒无情打碎他的“革命”事业梦想的悲情事件发生。 房子问题,是关乎人的尊严的大问题。一个没有自己的住房、挤住在丈母娘家的男人,即使事业有成,即使混了个一官半职或英雄劳模,依然是腰杆不硬英雄气短的。无数颠扑不破的真理表明,房子不是万能的,而没有房子又是万万不能的。同理,人没有理想是令家人失望的,而有理想没房子,却是更让家人没了希望的。 农民工人简称民工,城市公民简称市民。二者今天的重要区别在于,在城里有没有自己的房子。尽管打工族中并不都是农民,但因为他们都是居无定所,没有自己固定的房屋,所以本质上与农民并无区别。无怪乎城里人对进城谋生还没混出个模样来的外乡人发火时,通常总是横眉怒目地扯开破锣嗓子大喊:“你这个农民!”换天津话说,就是“老坦进城,腰里系根绳”之意。你除了腰间的草绳外,一无所有,能不遭人白眼吗? 俗语“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在现代都市中可作这样的诠释:没有使自己躲避风吹日晒的房子,就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鸟儿建窝蜜蜂筑巢,老鼠打洞兔子刨坑,都是为了安身立命。如果身不得安宁,那又谈何立命?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为了立足而拼命营构房子。人与动物本来不同,人有理想有追求,然而当他们在争取住房的艰苦历程中,一门心思全是“房子房子房子”,结果不免忘却了当初设想的事业上的伟大目标,以致笑他们如鸟似鼠,“不幸今日沦为鸟兽之流”,恐怕也不为过。 白居易未出名时,到都城长安寻求发展,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谒一位德高望众的当朝大员。没想到对方甩给他的第一句话是:“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白居易在未经一番摸爬滚打的锤炼,便想在长安“白居”,可不是“不易”么。与此同理,今天的都市外乡人同样遭遇“居大不易”,在自己混出个名堂来之前,还是把辉煌事业和宏伟理想放一边去,老老实实来“居”而奋斗。 自从把住房问题纳入日常生活中的议事日程后,找房看房最后买房就成为专职。俗话说“货比三家”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货比三十家乃至更多。就在这没完没了的比较过程中,事业也变得可有可无,那是毫不奇怪的。 都市漂泊者心里最不踏实的,就是没有稳定感,没有根的感觉。人人都期盼在这里有个家。可恨古人造字时,竟把这温馨的“家”字造成是房屋底下有一头(或一窝)猪!清朝段玉裁老先生解释道:家,豕之居也。这岂不是说,家就是个猪圈?然而无论是猪窝狗窝,只要是自己的窝,那也就相当于金窝银窝吧。有一首歌不就是这样唱的嘛:“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么华丽的地方。”我们有房人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痛,一味指责都市青年为了房子而忘了事业。房子之于他们,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哪怕只是一个“豕之居”,对他们甩掉“天涯沦落人”的帽子也是至关重要的。而要得到都市的房子又并非易事,不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就不可能把房捞到手。于是,经过年复一年的不懈拼斗,也许,金色年华时候的朝气被熬没了,风华正茂时候的豪情壮志也消耗殆尽了,剩下的,就是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即使是古人所说的猪圈,那也是自己的。漂泊者由此在都市扎下了根,同时,又让事业像枝头上的黄叶,被秋风一扫而光。 拥有住房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征婚启事中。报纸上登载的征婚启事,征婚者除对自己的年龄、长相、身高、职业作毫不客气的吹嘘外,如果能增加“有房”二字,居然会让应征者心里一亮,从而大大增添征婚者的等级筹码。试想,有房意味着在组成家庭时不必为房子去煞费苦心,这对于还想分出精力去干一番“事业”的人来说,尤可作为首选目标。只是,这“有房”二字常常暗藏机关:有一套百平米楼房与只有一间七平米平房,都叫“有房”。可怜多少应征者看不懂这障眼法,从而稀里糊涂地因为房子而自愿上了“征婚姜太公”的钓钩。 要拥有房子,须靠经济实力做支撑。昔日老同学或战友故旧聚会,女人喜欢长叹一声,这样说:“我老公才混了个处长,连汽车都不会开,每天上班还要司机去接他,真是的!”或者埋怨自己四岁的儿子才背下二百五十首唐诗云云。但这都不足以让听者怒火中烧。最让别人害怕听到也是最讨厌听到的话实际上是这样的:“我年收入才二十万,现在也就住二百平米的房子,那房子也只花个七十万元而已。”对于当官,也许有人没兴趣;努力培养儿子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也不是高不可攀的险峰,惟独这雄厚的经济实力,是许多人梦寐以求却偏偏无论怎样头悬梁锥刺骨地努力,也实现不了的,听着这样装模作样的抱怨,其心里那个难受劲,甚至要学阿Q在心里骂道:“有什么了不起?你们先前,不也是穷光蛋么?”这是可想而知的。 住房还是一种文化象征物。说到阅读兴趣,许多人喜欢看《读者》、《时尚》。而一些自诩为文化人的人,无论其实际文化水平是否高,却通常会对这样的杂志表示出不屑一顾的神情,他会发出声响地呷一口碧螺春茶,眯缝起眼睛告诉你:“我只读《读书》或《三联生活周刊》。正如饮料,我只喝苦茶,不饮乐口可乐。”由此,房地产商们知道了打文化牌的重要意义。“文化”既然是人见人爱的玩艺儿,谁都轻易不肯承认自己没文化,所以几乎所有楼盘都披上了“文化”的外衣,或以“罗马花园”、“巴黎广场”、“北美城市别墅”相号召,或以“人文环境与典雅品位”、“思想者乐园”、“自由呼吸左岸华庭清新空气”相鼓惑。你是否真有文化品位,是否真的事业有成,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能在这种地方整一套自己的房子。当你住进了带着欧风美雨标签的房屋后,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安慰自己:“还要什么事业?有了这样的文化佳居,此生足矣,事业算个什么狗屁东东?” 总之,在搞定房子之前,先别奢谈事业、理想什么的;当然,待房子搞定后,我相信,多数人原先的事业和理想又彻底地灰飞烟灭了。 [附言] 本文系应《时尚.置业》杂志的一位姓李的编辑小姐之约而写。小编辑在天涯社区读了弊人的烂文,便以千字250~300元为诱饵引我上钩。也怪我没出息,还真用两个晚上为之写成此文。等发表在该杂志后却没了下文。三个月后一问,小编才寄上一本样刊。弊人打开一看,那《时尚》也太时尚了,版面之花梢叫人眼花缭乱,似乎文字在那刊上纯属多余的点缀,读者大约只在那上面看颜色和图吧?我费了3点零的眼力,才从那杂乱版面中找到自己的拙文。接下来当然是稿费问题。三百元我当然不能指望,但二百五倒是心向往焉。随着春节前民工们的拖欠工资都靠政府解决后,我心里想,像我这文化民工在春节后是否也有指望被解决拖欠的工钱呢?然而已过去半年多了,《时尚》的小编早把我的工钱丢到后脑勺去了,哪一天她要是忽然对我喊:给,二百五!那倒真会吓我一跳呢。我,二百五呵!指望用二百五搞时尚置业,那不是二百五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