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sigma的历史 ------------------------------------------------------------------------------------------- 在70年代,Motorola面对日本严峻的挑战,其主席Bob galvin决定在品质上改善,来迎 战日本高品质的挑战。在1981年,他要求其产品必须在五年内有10倍的改善。于1987 年,Motorola建立了“6 Sigma”的概念,基于统计学上的原理,“6 Sigma”代表着品 质合格率达99.9997%或以上。换句话说,每一百万件产品只有3.4件次品,这是非常接 近“零缺点”的要求。“6 Sigma”计划要求不断改善产品、品质和服务,他们制定了 目标、工具和方法来达到目标和客户完全满意(Total Customer Satisfaction)的要 求。在过程上他们提供了黑带(Black Belt)和绿带(Green Belt)的有经验工程人员 和顾问推行整个计划,并成为品质改善的先锋。 Motorola的“七步骤方法”(Seven Step Method),“不断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和客户完全满意(Total Customer Satisfaction)都是取材自TQM(全 面优质管理概念)。他们提出新设计文化,简化生产步骤,采用机械臂、通用网络等来 达到他们5“九”(99.999%)品质要求。1989年,Motorola更成功取得“Motorola Baldn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奖项。1989年,Bob Galvin又提出另一个十倍品 质改善的要求,并于1991年完成。自1981年起,Motorola已录得1000倍(1000∶1)的 品质改善。其他公司,譬如Boeing,Caterpllar,Corning,General Electric,Digital Equipment和IBM等公司都采用“6 Sigma”方法去改善品质。 Motorola其中一个成就就是把以前“3 Sigma”(合格率为99.73%)的品质要求提高至 “6 Sigma”。他们把传统合格率百分比的要求改变为百万分比或亿万分比。 "保证百分之百条符合要求。” 当我们听到这句话时,就觉得这好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比如我们生产100个灯泡,每个灯泡亮的可能性是99%。那么,如果100个灯泡全部通 电,所有灯泡亮的可能性就是0.99的100次方,结果是0.366,还不到一半。 如果改进措施,把每个灯泡这的可能性提高到99.9999%。现在再给所有灯泡通电,而 所有灯泡亮的概率是0.999999的100次方,结果是0.99999,几乎是百分之百。 这就是99%与99.9999%的区别。这就是六个西格玛力量。 希腊字母б是描述偏差程度的数理统计术语,而不是一支演唱组合。计算方法则很简 单,将偏差次数除以总的操作次数,再乘以一百万,这样得到每百万次操作机会中所产 生的偏差。最后参照下面的换算表: 6个西格玛=3.4偏差/百万机会 5个西格玛=230偏差/百万机会 4个西格玛=6,210偏差/百万机会 3个西格玛=66,800偏差/百万机会 2个西格玛=308,000偏差/百万机会 1个西格玛=690,000偏差/百万机会 西格玛用在统计学上是表示偏差,用在产品和服务里,就是缺陷的计量手段了。过去, 企业用合格率来计量产品与服务缺陷,但这是一种不稳定,以及范围较窄的方法。而六 个西格玛能够更全面更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更为重要的是,它提供工具,要求 缺陷必须改进,而不是任其自然。 世界一流的企业,无不为缺陷付出不菲的代价。东芝笔记本事件让其在大陆退居亚军, 凡士通轮胎让福特尝到了亏损上亿美元的滋味,可口可乐一度让法国政府和比利时下禁 销令,为此该公司总裁辞职。 企业即使达到5个西格玛(99.977%)的标准,仍然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那意味着医院 每年开错超过200,000的药方。 缺陷的成本,即使是最小的缺陷,企业也承担不起。 六个希格玛建构企业竞争优势 一九八○年代,全面品质管理自戴明(Deming)、卓兰(Juran)等学者提倡之后,加 上日本的推行,而成为企业流行的改善活动,一般的推论是全面品质管理(TQM)可以 改善品质、减少浪费和提高生产力进而降低成本。虽然TQM有很多成功的故事,但是在 品质改善与企业获利能力之间并不一致,亦就是当愈来愈多的企业导入品质计划,却有 愈来愈少的企业能够传出获利的消息。 依据一九九六年美国Quality Progress专业期刊研究国家品质奖得主、各州品质案 例得主以及相关企业调查,所得结论为「对于品质获奖的得主是否比其它企业绩效更 好,无法予以结论」。该调查亦指出企业进行品质改善的管理活动,主要的财务指针并 无明显的改善。 相较之下,六个希格玛(Six Sigma)的成果可以直接由企业的获利能力加以衡 量,许多世界级企业因推行六个希格玛而展现惊人的成绩,尤其使奇异(GE)公司迈向 营运的高峰,并被杰克<I></I>8231;威尔许(Jack. Welch)称许为奇异所采行过最 重要的管理措施。因此,今后六个希格玛必将成为继TQM之后最新的品质管理新趋势。 从品质活动升华的策略经营 从六个希格玛的观点来看,品质是由顾客(Customer)、流程(Process)与员工 (Employee)三要素构成。首先由顾客定义品质,一件产品从期待的品质水准、可靠 度、价格、准时交期等项目,都会影响顾客对产品的认知,因此仅把品质做好还不能够 算完整性,唯有以顾客为中心的品质管理,才能维系顾客的忠诚度;就流程而言,由于 是以顾客为中心的品质管理,因此,流程的设计就必须由外部顾客驱动企业内部 (Outside-in)活动,藉由了解顾客与交易流程的互动关系,就可以感受到顾客的的真 正要求,进而以顾客的观点改善流程,增进附加价值;而就员工的部份,高阶主管则应 承诺提供机会与诱因,让员工为了顾客满意而全力以赴。 然而六个希格玛并非单纯的品质活动,它牵涉到组织文化的改变,也就是组织变 革。要推行六个希格玛首先必须透过教育训练,改变组织内既有的思维模式。以奇异公 司为例,因训练对象的不同,而设计以下四种课程:品质概论讨论会(Quality Overview Seminars)、团队训练(Team Training)、盟主(Champion)至绿带 (Green Belt)训练以及六个希格玛设计训练(Design for Six Sigma)。就经营策略 的观点,六个希格玛具有下列两项特质: 一、领导者的支持与引导 六个希格玛需要领导者的支持与引导。领导者扮演着多重角色,是六个希格玛愿景 的沟通者、品质价值的传播者、组织变革的创造者、资源整合的提供者,更应是六个希 格玛知识的分享者。领导人本身以身作则,将企业重视六个希格玛非做不可的心态,传 达给各阶层专业经理人,改变他们的思维观念,是成功实践六个希格玛很重要的关键。 以奇异执行长威尔许为例,奇异决定推动六个希格玛时,除持续不断的训练课程之 外,并亲自寄发电子邮件给世界各地的经理人,阐述公司对六个希格玛的重视。同时规 定经营阶层必须半年内完成六个希格玛的训练课程,始有可能晋升为高阶经理人,而奇 异经理人了解到企业对六个希格玛的重视程度,也主动要求参加训练,融入六个希格玛 活动。由此足见,领导人的决断力,可以让六个希格玛很快地渗透到企业的组织各处。 二、整合现有改善活动、经营策略与绩效评量 要成功地导入六个希格玛活动,企业应该结合现行的活动方针、经营策略以及绩效 评量制度。联信公司(AlliedSignal)从制造流程着手,进一步扩大使用六个希格玛的 工具与手法至事务流程,例如,应用于改善产品开发流程以加速产品开发的速度。在奇 异公司,杰克<I></I>8231;威尔许强调奇异的三大愿景为全球化、服务与推行六个希 格玛。在此愿景下,奇异的资产服务公司(GE Capital Services)利用六个希格玛改 善各项财务的相关流程,以利提升其生产力。因此,足以证明六个希格玛可以针对企业 现有的问题点改善资源运用条件,也就是说,六个希格玛活动的推行无法与现有的流程 操作分离。 在六个希格玛的推行过程中,从三个希格玛到四个希格玛阶段,是企业可以自行改 善的范围,但是只有品质标准并不能让企业变得更有竞争力;从四个希格玛到五个希格 玛阶段,就必须找寻可以学习的标竿企业,作为比较与学习的对象;而五个希格玛到六 个希格玛阶段时,品质就已经不是制造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 不仅是在设计、生产或制造的后段作业,亦包括后勤的服务、运输、行销与维修系 统都必须达到零缺点,才有可能达到六个希格玛的目标与品质水准。企业必须有完整的 经营策略,藉由管理手段加上统计手法,完成以六个希格玛建构企业竞争优势。 六个希格玛的三个核心观念 品质改善最重要的要从根源做起,因此六个希格玛并不只是一种品质的标准,而是 一种工作的哲学(The way we work),将之内化成员工的习惯,养成员工「一次做 好,一次就做对」的工作观。实践六个希格玛的经营策略,可以形成下列的三个核心观 念(Key Concepts of Six Sigma)。 一、六个希格玛的关键在于进行组织评估(Organizational Assessment):以核 心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了解企业流程的架构为何?流程的基准是否已建立?企业目前的 现况是否能够符合流程基准的需求?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可以采取MAIC改善手法?如此才 能形成企业执行的策略,但是一切改善都必须要以顾客需求为主,讲求从制造过程开始 改进,不是只看产品产出的最后结果,也必须提升企业的策略竞争能力。 二、执行行动计划的工作室(Workshop):企业在进行六个希格玛策略规划时,利 用工作室进行脑力激荡,的确是个非常好的切入工具,可藉此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框框, 具有思维模式转换及共同价值观传递等重大的文化意义,是凝聚全员共识的第一道催化 剂,同时可以厘清六个希格玛企业愿景以符合企业的目标。 工作室研讨会期间,主管应该要不断强调六个希格玛对于顾客与市场的重要性,活 动的主题是让参与人员思维模式转换、危机意识的传达以及相关议题的初步探讨,透过 此种相互激励、脑力激荡的方式,便可以厘清企业变革的起始点,让企业的参与人员具 有共同的语言。形成六个希格玛共同愿景之后,则必须要建构年度的策略。制定年度策 略时,必须不断扣紧经营理念、使命与愿景,凝聚产生出初步行动方案。 三、落实六个希格玛日常管理活动:六个希格玛是一种高度依赖统计的品管方法, 统计数字是执行六个希格玛的重要工具,管理者必须可以从各种统计报表的具体数字 中,找出问题所在。企业决定导入日常管理活动前,必须先进行组织的评估,并确认各 部门的活动层次以及各层次的绩效评量指针,才能达到日常管理改善的要求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