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 中国研发管理网   会员中心 资料库 博客 圈子

PMI-ACP®认证

适合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程

PMI-PBA®认证

重视项目商业分析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网络课程

NPDP®认证

产品管理国际认证
全球产品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

PMP®认证

单项目管理经典指南
年轻项目经理首选

北京 | 直播 | 录播

PgMP®认证

大型复杂项目全球标准
定位高级项目管理层

网络班

PfMP®认证

链接战略与项目
实现组织资源投资回报

全球直播

软考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计划 | 报名 | 经验

论坛
价值源于交流与分享
会员区:
登陆ID 密  码
功能区: 公告建议 | 帖子搜索 | 管理团队 | 荣誉版主 | 帮助手册






 项目型组织  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  科技项目  项目化管理  管理软件  资格认证  职业休闲
EPM体系与流程 综合集成管理 总承包管理 IT软件开发 项目型制造 P3E/P6 PMP | PgMP 职业发展探讨
组织与人力资源 进度,范围,成本 国际工程 生物制药 专业服务 微软PROJECT IPMP | PRINCE2 管理学堂
项目管理信息化 团队建设与沟通 房地产 汽车设计开发 生活项目 PowerOn专版 软考项目管理 英语角|读书版
多项目与大项目 质量与风险 监理与咨询 手机数码 文体娱乐 注册建造师 房车吃游
PMO建设与管理 采购与合同 工程设计 项目管理硕士 闲聊版|商务版
俱乐部北京 | 大连 | 福州 | 广州 | 杭州 | 南京 | 山东 | 上海 | 深圳 | 四川 | 天津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 申请成立 TOP榜精华 | 最新 | 最热 | 会员

版面信息

说明:联盟北京俱乐部会员交流区

本版版主

jackie91
登录:2013/9/24
次数:429
注册:2004/6/21
发帖:595
gale
登录:2011/9/28
次数:1138
注册:2004/5/14
发帖:1802

俱乐部导航

北京大连福州广州杭州
南京山东上海深圳四川
天津武汉西安郑州 

联盟·近期活动

社区热点

华师大CTO学院:科创生态建设与创.
宏发电声江玫瑰谈PgMP:“下好一盘.
PgMP:交付能力与创造未来的项目管.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开放讲座|PgMP:项目管理思维与方法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网络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个人职业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网络直播|产品经理的四大核心技能提

精彩专题

如何做好项目沟通计划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国际工程索赔与反索赔

更多:

推荐信息

·项目经理沙龙俱乐部
·推荐项目管理公开课程
·联盟VIP会员服务
·联盟99元大课堂
·建造师课程辅导免费试听

社区圈子

生态系统体系下.
圈主:ETPPM
行业:综合应用

集团企业生态体.
圈主:ETPPM
行业:综合应用

施工总承包管理
圈主:fylm9999
行业:工程设计安装

IT项目管理圈
圈主:lepu29341
行业:IT软件

HG信用盘0出租
圈主:de123
行业:综合应用

联系社区管理员

咨询电话 010-82273401/11
斑竹申请 admin@mypm.net


版权所有 © 2003-2004
京ICP证070584号 
BBS业务许可2007第353号 
最佳显示模式:1024*768像素
项目管理与PMP认证
转贴 六西格玛理论知识 [stevekxs 修改于 2005/5/9]
状态 开放帖 浏览量 740   
6σ与80/20的兼容
六西格玛与平衡计分卡
六西格玛管理的六个主题——兼论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
六西格玛与精益生产的比较浅析
六西格玛与人力资源管理
6σ黑带的知识大纲
组织实施6σ的关键成功因素
6SIGMA的相关术语
请浏览一下网页:
http://www.mypm.net/bbs/article.asp?titleid=25871&ntypeid=24

>>> 由论坛统一发布的广告:
楼主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stevekxs


职务 无
军衔 上尉
来自 北京市
发帖 1030篇
注册 2004/3/1
PM币 5651
经验 1400点

Re:转贴 六西格玛理论知识 [回复于 2005/3/1]
德鲁克在2002年美国质量年会上谈6σ
-------------------------------------------------------------------------------------------
前言:在2002年美国质量年会上播放了对德鲁克博士的采访录音,现场主持人也对此进
行了总结和评价,现提供摘要如下,以享读者。 

主持人:德鲁克博士在近半个世纪内是管理理论界的领袖,而事实上他在质量、质量与
管理的关系、领导者的角色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由于德鲁克博士已经90多岁了,因此
很遗憾,今天他不能到现场与大家见面。我有幸在去年八月到他家拜访,同他交谈了近
4个小时,主要内容为对日本质量概念的影响、6SIGMA、基于成本的活动(activity
based costing)在各位听德鲁克博士的发言录音摘要之前我将对主要观点进行阐述。
我认为德鲁克博士是个活跃而忙碌的人,虽然有些时候他的澳地利口音令人较难理解,
但正如有些人并非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而是移民到美国的一样,德鲁克博士也是从澳
地利移民来的。他的父亲是个经济学家,母亲是个医生。他从他的家庭中获益良多。德
鲁克博士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早期他在日本担当的角色及质量运动

2.财务管理

3.在制造和设计业的质量以及服务质量

4.对在质量方面“我们不该做什么和该做什么”提出忠告

德鲁克博士早期在质量方面担当的角色众所周知,他对日本的质量观念的转变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博士曾在美国政府的要求下,三次出访日本,但他与戴明、朱兰博士的贡献
不同,他使1950年后日本的经济发生了转变,让我们首先听听博士对那个时期的评价。

德鲁克:我对日本的贡献不在于管理而在于使他们自动化,起初日本的管理停止不前是
因为他们的观念问题,他们只考虑短期利益。对此我做了努力,1939年起企业家们开始
考虑提高雇佣合作关系,不随便解雇员工,使员工的生活有了保障,由此也产生了终生
雇佣制。在一次与50位公司高层领导座谈的时候,我首先问了他们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你想获得什么样的成功?你的目标是什么?’。接着我又问‘你们的五年计划是什么
?你的可持续目标是什么?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做?’回答是从美国引进新技术,从而降
低质量成本,但究竟如何才能实现呢?之间有个小插曲:当我说到如今在美国尼龙已经
淘汰了,其替代产品是晴纶时,有个人中途离开了讲座,2小时以后才回来,吃中饭时
我问他为什么中途离开,他说我到办公室去打了个电话,让他们从明天起停产尼龙。我
再问‘你如何制定商业发展计划?目标是什么?’,可能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从长期的
实践经验中不断总结、学习。

主持人:德鲁克博士问我们两个重要的问题‘你想获得什么样的成功?你的目标是什么
?’博士认为他的主要贡献为:他让员工感到稳定、安全;让企业同时考虑长期收益和
短期收益;他注重不断学习、战略、市场推广、市场份额、制定商业发展计划,事实上
博士也因为他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思想而著名(也称财务目标或‘MBO’)让我们来听听
博士对财务分析方面的看法,他是如何看待‘质量必须进行财务衡量’的。

问题:如何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劣质成本进行衡量,是用6SIGMA和基于成本的活动来衡
量吗?

德鲁克:基于成本的活动与商业活动和技术附加值等有关。一般质量成本考虑三方面:
生产过程中出现差错,需要返修造成的质量成本;因可以促进公司业务增长,提高销售
额而额外加工以达到高质量而产生的利益;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形成的顾客忠诚度。

主持人:博士认为质量成本的概念很广泛,应考虑三个方面:由于缺陷而需返工返修造
成的质量成本;来自高质量的利润(高质量可以促进公司业务的增长);长期形成的忠
诚度。博士将其总称为生产力因素。这一思想在衡量质量方面是很重要的。另外他还提
到了经济附加值。他利用6SIGMA的思想来寻求商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同
时他还十分关注制造业,因为质量概念起源于制造业,我们懂得如何去衡量它,它是可
见的有形的,我们很明确它的定义。博士制造业的质量引申到设计质量以及6SIGMA,下
面我们来听听他对6SIGMA的认识。

德鲁克:大家对于‘到底什么是制造业的质量’已毫无疑问。事实上经过我们的努力我
们可以取做到零缺陷。6SIGMA认为只要设计好了过程就不会有缺陷。质量存在于制造的
过程之中。一般人认为先由工程师设计然后进行制造。6SIGMA认为有了设计才有制造,
6SIGMA将质量和生产力放在初始的设计之中。我们应明白是否有了设计才有制造?有了
设计才有服务?有了设计才不会有那么多缺陷?6SIGMA真正关注的是质量问题和服务问
题。

主持人:由于50年代起有了质量运动和质量方面的交流,使得博士今天所说的一些内容
为我们所熟知,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零缺陷和使零缺陷成为可能使所有优秀企
业共同努力的方向。博士认为不仅应在制造领域谈质量,设计领域也应谈质量。50年代
费根堡姆就给我们灌输了在过程中避免缺陷这一概念。博士认为6SIGMA已成为当今的时
尚,他以提问的形式使我们对总的质量达成了共识,他问:是否有了设计才有制造,有
了设计才有服务,设计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缺陷吗?博士用这样简洁明了的方式让我们
对‘质量是在设计中传递的吗?’有了明确的认识。当我们在进行持续管理时这种想法
很重要。

问题:您认为提高企业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德鲁克:制造业的质量和服务业的质量是不同的。在制造业工作在第一线的工人无法接
触到顾客,而在服务业质量是被为顾客服务的人传递的。在你分析服务问题时先要看质
量是如何定义的。你要知道顾客想要什么,如何看待质量。从顾客的角度去了解,因为
顾客通常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要什么,我们需从他们的行为去分析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服
务,他们想要的结果是什么?质量在服务业是通过媒介传播的。

主持人:博士的观点是服务质量是通过媒介传播的,是直接与顾客接触的。商业行为的
唯一目标是为顾客服务。而我们的顾客有时并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甚至要向别人求
助。因而我们需要观察他们的行为。我们可能没法了解服务到底是什么,但我们可以了
解顾客的行为,从而了解他们的需求。但不同的顾客有不同的需求,我们如何满足他们
呢?根据他们的需求不要让他们等太长的时间。博士在管理理念上颇有影响力,我们应
关注他对质量工作者的忠告——在与高层领导谈质量问题时质量工作者“不应做什么”

问题:在CEO关注质量是否提高时,质量主管应做些什么?

德鲁克:在报告中要体现成本,不要仅体现质量本身,不要试图改变CEO,不要教老板
应该怎么做,这是件很困难的事。要用财务的语言,关注顾客的反应。我们常说质量水
平的高低体现为为顾客服务的程度,但很少将之付诸于行动。高层领导不了解这些,因
为他们不关注。这不象在制造业中‘得失’会显现得那么明显。他们通常用钱来评价质
量,体现质量成本。

主持人:不要试图改变CEO,不要教育老板,这很困难。相信大家对此都有同感。不要
按传统得方法去做,而是要记录损失了些什么,而我们又做了些什么,成本是多少;没
做什么,损失又是多少。要用执行官和重要顾客的财务语言去表述,只有这样才有可比
性。当然这对我们是一种挑战。这就是为什么博士热衷于计算,而6SIGMA可以帮助我们
完成这种计算,从而以同一种语言来衡量损失。接下来让我们听听德鲁克博士关于根据
信息采取行动从而达到更高的管理水准的见解。

德鲁克:现在大多数企业已意识到具有长期目标的组织才是优秀的企业。如果有一天你
的领导说‘每三个月给我一份质量运行情况的报告’,他是希望看到真实的运行情况,
并且问‘从你那里可以学到什么?’。重要的是通过建立反馈、信誉机制,来管理组
织,要对组织进行评价,对表现出色的员工进行提升,了解员工希望组织做些什么,不
要光做好的表面工作,纸上谈兵。有的员工常会产生疑问‘提高质量是否是我的工作
’,必须让他们明确这是他们的职责。最需要强调的是个人行为的影响。CEO在这方面
要以身作则,建立激励机制。

主持人:博士谈到在企业建立长期目标时通常需要做些什么。他强调对高层领导来说重
要的是明确他们关注的焦点和个人行为。必须形成一个明确个人职责从而提高质量管理
的可行的方法。对CEO来说建立一个相应的激励机制来回报表现优秀的人是十分重要
的。另外他认为有好的书面规定并不意味着有好的质量。他集中提到:领导、顾客、计
划和分析、管理和信息、人力资源竞争力、生产过程、目标管理。我们有丰富的历史和
经验,而德鲁克博士更在质量方面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体系,希望各位能在今天的讨论中
获得一些新的认识,让我们再次感谢德鲁克博士!

1楼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stevekxs


职务 无
军衔 上尉
来自 北京市
发帖 1030篇
注册 2004/3/1
PM币 5651
经验 1400点

Re:转贴 六西格玛理论知识 [回复于 2005/3/1]
6 sigma的历史
-------------------------------------------------------------------------------------------
在70年代,Motorola面对日本严峻的挑战,其主席Bob galvin决定在品质上改善,来迎
战日本高品质的挑战。在1981年,他要求其产品必须在五年内有10倍的改善。于1987
年,Motorola建立了“6 Sigma”的概念,基于统计学上的原理,“6 Sigma”代表着品
质合格率达99.9997%或以上。换句话说,每一百万件产品只有3.4件次品,这是非常接
近“零缺点”的要求。“6 Sigma”计划要求不断改善产品、品质和服务,他们制定了
目标、工具和方法来达到目标和客户完全满意(Total Customer Satisfaction)的要
求。在过程上他们提供了黑带(Black Belt)和绿带(Green Belt)的有经验工程人员
和顾问推行整个计划,并成为品质改善的先锋。

Motorola的“七步骤方法”(Seven Step Method),“不断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和客户完全满意(Total Customer Satisfaction)都是取材自TQM(全
面优质管理概念)。他们提出新设计文化,简化生产步骤,采用机械臂、通用网络等来
达到他们5“九”(99.999%)品质要求。1989年,Motorola更成功取得“Motorola
Baldn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奖项。1989年,Bob Galvin又提出另一个十倍品
质改善的要求,并于1991年完成。自1981年起,Motorola已录得1000倍(1000∶1)的
品质改善。其他公司,譬如Boeing,Caterpllar,Corning,General Electric,Digital
Equipment和IBM等公司都采用“6 Sigma”方法去改善品质。

Motorola其中一个成就就是把以前“3 Sigma”(合格率为99.73%)的品质要求提高至
“6 Sigma”。他们把传统合格率百分比的要求改变为百万分比或亿万分比。

"保证百分之百条符合要求。”

当我们听到这句话时,就觉得这好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比如我们生产100个灯泡,每个灯泡亮的可能性是99%。那么,如果100个灯泡全部通
电,所有灯泡亮的可能性就是0.99的100次方,结果是0.366,还不到一半。

如果改进措施,把每个灯泡这的可能性提高到99.9999%。现在再给所有灯泡通电,而
所有灯泡亮的概率是0.999999的100次方,结果是0.99999,几乎是百分之百。

这就是99%与99.9999%的区别。这就是六个西格玛力量。

希腊字母б是描述偏差程度的数理统计术语,而不是一支演唱组合。计算方法则很简
单,将偏差次数除以总的操作次数,再乘以一百万,这样得到每百万次操作机会中所产
生的偏差。最后参照下面的换算表:

6个西格玛=3.4偏差/百万机会
5个西格玛=230偏差/百万机会
4个西格玛=6,210偏差/百万机会
3个西格玛=66,800偏差/百万机会
2个西格玛=308,000偏差/百万机会
1个西格玛=690,000偏差/百万机会

西格玛用在统计学上是表示偏差,用在产品和服务里,就是缺陷的计量手段了。过去,
企业用合格率来计量产品与服务缺陷,但这是一种不稳定,以及范围较窄的方法。而六
个西格玛能够更全面更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更为重要的是,它提供工具,要求
缺陷必须改进,而不是任其自然。

世界一流的企业,无不为缺陷付出不菲的代价。东芝笔记本事件让其在大陆退居亚军,
凡士通轮胎让福特尝到了亏损上亿美元的滋味,可口可乐一度让法国政府和比利时下禁
销令,为此该公司总裁辞职。

企业即使达到5个西格玛(99.977%)的标准,仍然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那意味着医院
每年开错超过200,000的药方。 缺陷的成本,即使是最小的缺陷,企业也承担不起。

六个希格玛建构企业竞争优势

一九八○年代,全面品质管理自戴明(Deming)、卓兰(Juran)等学者提倡之后,加
上日本的推行,而成为企业流行的改善活动,一般的推论是全面品质管理(TQM)可以
改善品质、减少浪费和提高生产力进而降低成本。虽然TQM有很多成功的故事,但是在
品质改善与企业获利能力之间并不一致,亦就是当愈来愈多的企业导入品质计划,却有
愈来愈少的企业能够传出获利的消息。

  依据一九九六年美国Quality Progress专业期刊研究国家品质奖得主、各州品质案
例得主以及相关企业调查,所得结论为「对于品质获奖的得主是否比其它企业绩效更
好,无法予以结论」。该调查亦指出企业进行品质改善的管理活动,主要的财务指针并
无明显的改善。

  相较之下,六个希格玛(Six Sigma)的成果可以直接由企业的获利能力加以衡
量,许多世界级企业因推行六个希格玛而展现惊人的成绩,尤其使奇异(GE)公司迈向
营运的高峰,并被杰克<I>&#</I>8231;威尔许(Jack. Welch)称许为奇异所采行过最
重要的管理措施。因此,今后六个希格玛必将成为继TQM之后最新的品质管理新趋势。

从品质活动升华的策略经营

  从六个希格玛的观点来看,品质是由顾客(Customer)、流程(Process)与员工
(Employee)三要素构成。首先由顾客定义品质,一件产品从期待的品质水准、可靠
度、价格、准时交期等项目,都会影响顾客对产品的认知,因此仅把品质做好还不能够
算完整性,唯有以顾客为中心的品质管理,才能维系顾客的忠诚度;就流程而言,由于
是以顾客为中心的品质管理,因此,流程的设计就必须由外部顾客驱动企业内部
(Outside-in)活动,藉由了解顾客与交易流程的互动关系,就可以感受到顾客的的真
正要求,进而以顾客的观点改善流程,增进附加价值;而就员工的部份,高阶主管则应
承诺提供机会与诱因,让员工为了顾客满意而全力以赴。

  然而六个希格玛并非单纯的品质活动,它牵涉到组织文化的改变,也就是组织变
革。要推行六个希格玛首先必须透过教育训练,改变组织内既有的思维模式。以奇异公
司为例,因训练对象的不同,而设计以下四种课程:品质概论讨论会(Quality
Overview Seminars)、团队训练(Team Training)、盟主(Champion)至绿带
(Green Belt)训练以及六个希格玛设计训练(Design for Six Sigma)。就经营策略
的观点,六个希格玛具有下列两项特质:

一、领导者的支持与引导

  六个希格玛需要领导者的支持与引导。领导者扮演着多重角色,是六个希格玛愿景
的沟通者、品质价值的传播者、组织变革的创造者、资源整合的提供者,更应是六个希
格玛知识的分享者。领导人本身以身作则,将企业重视六个希格玛非做不可的心态,传
达给各阶层专业经理人,改变他们的思维观念,是成功实践六个希格玛很重要的关键。

  以奇异执行长威尔许为例,奇异决定推动六个希格玛时,除持续不断的训练课程之
外,并亲自寄发电子邮件给世界各地的经理人,阐述公司对六个希格玛的重视。同时规
定经营阶层必须半年内完成六个希格玛的训练课程,始有可能晋升为高阶经理人,而奇
异经理人了解到企业对六个希格玛的重视程度,也主动要求参加训练,融入六个希格玛
活动。由此足见,领导人的决断力,可以让六个希格玛很快地渗透到企业的组织各处。

二、整合现有改善活动、经营策略与绩效评量

  要成功地导入六个希格玛活动,企业应该结合现行的活动方针、经营策略以及绩效
评量制度。联信公司(AlliedSignal)从制造流程着手,进一步扩大使用六个希格玛的
工具与手法至事务流程,例如,应用于改善产品开发流程以加速产品开发的速度。在奇
异公司,杰克<I>&#</I>8231;威尔许强调奇异的三大愿景为全球化、服务与推行六个希
格玛。在此愿景下,奇异的资产服务公司(GE Capital Services)利用六个希格玛改
善各项财务的相关流程,以利提升其生产力。因此,足以证明六个希格玛可以针对企业
现有的问题点改善资源运用条件,也就是说,六个希格玛活动的推行无法与现有的流程
操作分离。

  在六个希格玛的推行过程中,从三个希格玛到四个希格玛阶段,是企业可以自行改
善的范围,但是只有品质标准并不能让企业变得更有竞争力;从四个希格玛到五个希格
玛阶段,就必须找寻可以学习的标竿企业,作为比较与学习的对象;而五个希格玛到六
个希格玛阶段时,品质就已经不是制造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

  不仅是在设计、生产或制造的后段作业,亦包括后勤的服务、运输、行销与维修系
统都必须达到零缺点,才有可能达到六个希格玛的目标与品质水准。企业必须有完整的
经营策略,藉由管理手段加上统计手法,完成以六个希格玛建构企业竞争优势。

六个希格玛的三个核心观念

  品质改善最重要的要从根源做起,因此六个希格玛并不只是一种品质的标准,而是
一种工作的哲学(The way we work),将之内化成员工的习惯,养成员工「一次做
好,一次就做对」的工作观。实践六个希格玛的经营策略,可以形成下列的三个核心观
念(Key Concepts of Six Sigma)。

  一、六个希格玛的关键在于进行组织评估(Organizational Assessment):以核
心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了解企业流程的架构为何?流程的基准是否已建立?企业目前的
现况是否能够符合流程基准的需求?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可以采取MAIC改善手法?如此才
能形成企业执行的策略,但是一切改善都必须要以顾客需求为主,讲求从制造过程开始
改进,不是只看产品产出的最后结果,也必须提升企业的策略竞争能力。

  二、执行行动计划的工作室(Workshop):企业在进行六个希格玛策略规划时,利
用工作室进行脑力激荡,的确是个非常好的切入工具,可藉此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框框,
具有思维模式转换及共同价值观传递等重大的文化意义,是凝聚全员共识的第一道催化
剂,同时可以厘清六个希格玛企业愿景以符合企业的目标。

  工作室研讨会期间,主管应该要不断强调六个希格玛对于顾客与市场的重要性,活
动的主题是让参与人员思维模式转换、危机意识的传达以及相关议题的初步探讨,透过
此种相互激励、脑力激荡的方式,便可以厘清企业变革的起始点,让企业的参与人员具
有共同的语言。形成六个希格玛共同愿景之后,则必须要建构年度的策略。制定年度策
略时,必须不断扣紧经营理念、使命与愿景,凝聚产生出初步行动方案。

  三、落实六个希格玛日常管理活动:六个希格玛是一种高度依赖统计的品管方法,
统计数字是执行六个希格玛的重要工具,管理者必须可以从各种统计报表的具体数字
中,找出问题所在。企业决定导入日常管理活动前,必须先进行组织的评估,并确认各
部门的活动层次以及各层次的绩效评量指针,才能达到日常管理改善的要求目标。

2楼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stevekxs


职务 无
军衔 上尉
来自 北京市
发帖 1030篇
注册 2004/3/1
PM币 5651
经验 1400点

Re:转贴 六西格玛理论知识 [回复于 2005/3/1]
哥们!总结的很好呀!小日本的质量观念值得我们学习呀
--------------------------------------------------------------------------------------------------------
颜色的天空就是我的色彩
3楼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sxj236


职务 无
军衔 少尉
来自 北京
发帖 396篇
注册 2004/11/9
PM币 2089
经验 683点

Re:转贴 六西格玛理论知识 [回复于 2005/3/1]
拿来主义嘛:)
4楼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stevekxs


职务 无
军衔 上尉
来自 北京市
发帖 1030篇
注册 2004/3/1
PM币 5651
经验 1400点

Re:转贴 六西格玛理论知识 [回复于 2005/5/7]
谢谢!
好东西
收下了
5楼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hang13


职务 无
军衔 三等兵
来自 不告诉你 :)
发帖 45篇
注册 2003/9/4
PM币 236
经验 36点

共1页  97 [ 第1页 ] 8:
  
!  您尚未登录,不能回复主题。    现在 登录  注册
关于联盟 |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建设运营:共创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84号 BBS业务许可2007第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