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 中国研发管理网   会员中心 资料库 博客 圈子

PMI-ACP®认证

适合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程

PMI-PBA®认证

重视项目商业分析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网络课程

NPDP®认证

产品管理国际认证
全球产品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

PMP®认证

单项目管理经典指南
年轻项目经理首选

北京 | 直播 | 录播

PgMP®认证

大型复杂项目全球标准
定位高级项目管理层

网络班

PfMP®认证

链接战略与项目
实现组织资源投资回报

全球直播

软考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计划 | 报名 | 经验

论坛
价值源于交流与分享
会员区:
登陆ID 密  码
功能区: 公告建议 | 帖子搜索 | 管理团队 | 荣誉版主 | 帮助手册






 项目型组织  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  科技项目  项目化管理  管理软件  资格认证  职业休闲
EPM体系与流程 综合集成管理 总承包管理 IT软件开发 项目型制造 P3E/P6 PMP | PgMP 职业发展探讨
组织与人力资源 进度,范围,成本 国际工程 生物制药 专业服务 微软PROJECT IPMP | PRINCE2 管理学堂
项目管理信息化 团队建设与沟通 房地产 汽车设计开发 生活项目 PowerOn专版 软考项目管理 英语角|读书版
多项目与大项目 质量与风险 监理与咨询 手机数码 文体娱乐 注册建造师 房车吃游
PMO建设与管理 采购与合同 工程设计 项目管理硕士 闲聊版|商务版
俱乐部北京 | 大连 | 福州 | 广州 | 杭州 | 南京 | 山东 | 上海 | 深圳 | 四川 | 天津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 申请成立 TOP榜精华 | 最新 | 最热 | 会员

版面信息

说明:联盟北京俱乐部会员交流区

本版版主

jackie91
登录:2013/9/24
次数:429
注册:2004/6/21
发帖:595
gale
登录:2011/9/28
次数:1138
注册:2004/5/14
发帖:1802

俱乐部导航

北京大连福州广州杭州
南京山东上海深圳四川
天津武汉西安郑州 

联盟·近期活动

社区热点

华师大CTO学院:科创生态建设与创.
宏发电声江玫瑰谈PgMP:“下好一盘.
PgMP:交付能力与创造未来的项目管.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开放讲座|PgMP:项目管理思维与方法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网络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个人职业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网络直播|产品经理的四大核心技能提

精彩专题

如何做好项目沟通计划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国际工程索赔与反索赔

更多:

推荐信息

·项目经理沙龙俱乐部
·推荐项目管理公开课程
·联盟VIP会员服务
·联盟99元大课堂
·建造师课程辅导免费试听

社区圈子

集团企业生态体.
圈主:ETPPM
行业:综合应用

施工总承包管理
圈主:fylm9999
行业:工程设计安装

IT项目管理圈
圈主:lepu29341
行业:IT软件

生态系统体系下.
圈主:ETPPM
行业:综合应用

HG信用盘0出租
圈主:de123
行业:综合应用

联系社区管理员

咨询电话 010-82273401/11
斑竹申请 admin@mypm.net


版权所有 © 2003-2004
京ICP证070584号 
BBS业务许可2007第353号 
最佳显示模式:1024*768像素
项目管理与PMP认证
[分享] 康熙回忆录:一个CEO六十年的成长与经历 [发表于 2004/11/25]
状态 开放帖 浏览量 1292   
康熙回忆录:一个CEO六十年的成长与经历
序言
  
  1721年,除夕。北京城里下了一场大雪,瑞雪兆丰年。
  我几乎整整一天时间都在接受子孙们的贺拜,在这些子孙当中,将会有一个来接替我,继任这个全中国最大家族企业“大清集团”的董事长和CEO。
  一周之前的董事会,我感觉真的老了。张廷玉满脸忧郁的抱着一大堆财务报表时,我知道一切答案。我有点急躁地打断了张廷玉的发言,当我说声“sorry”的时候,突然发现张廷玉的头发和我一样花白:我们都老了。
  农历1721年12月24日,这是我的最后一次全体董事会。在会上,我第一次提出了退休,这把所有人都惊呆了。除夕前一天清早,协和医院的老院长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告诉我到了肺癌晚期。我异常平静地告诉他说,这并不意外。我瞒住了所有人我的病情,包括我的太太,胤祀,胤题,还有胤祯,我不想在没公布继任者之前,因为我的病情对公司产生任何影响。
  和往年除夕一样,照例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胤祯一走进屋子,还没来得及抖落身上的雪花,就拥抱了我。他的拥抱坚定而有力度,看着他冷峻而微笑的面庞,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在60年前,也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上,我的父亲顺治拍了拍我的肩膀。
  1661年,我成为了全球最大公司、规模高达160亿的“大清集团”唯一合法继承者,也成为了史上最富有的年轻人。这天,我坐在父亲曾经坐过的无比宽大舒软的椅子,喝着祖母给我冲泡的奶茶,下面是黑压压的公司员工。那年,我八岁。我接位后的第一天,我的祖母就告诉我,你如果想成大业,就必须成为一个大人。
  8岁时,我知道我的财富用一辈子也花不完。10岁时,我记住了所有属于我的公司名称,懵懵懂懂地知道我的公司占整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1/5;12岁时,我记住了从公路建设到银行信贷,从地产开发到化妆品公司几乎无所不包的业务范围。大清集团是一个大的出奇的公司,我几乎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参观完我的公司。这个中国最有权势的公司,汇聚了全中国最优秀、最精英、最具活力的人才,也汇聚了鳌拜、吴三桂、郑经这样的野心家。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要和80%的精英、20%的野心家打交道。
  16岁之前,我是中国最不快乐的儿童。我讨厌每天的例会,我讨厌每天的工作汇报,我讨厌每天起早床,我讨厌鳌拜,讨厌一切程式化的东西。我每天都做着我不喜欢的事,作为一个刚刚还在上小学的孩子,我的希望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玩。这当然仅仅是一个希望。
  我每天都处在一种学习中,学习如何接待客户,如何谈判,如何和员工打交道,甚至如何穿衣,这几乎占据了我大部分时间。12岁那年,我的生日愿望是能独立处理大事决断。因为祖母告诉我,如果我不能独立决断的话,那么所有一切将被鳌拜夺走。我的童年是在危机中度过的,但是每一次的决断都足以让我兴奋不已,以至于我在14岁的时候,我开始想独立召开董事大会,迫使鳌拜辞职。
  这种想法几乎让大清集团陷入绝境,在对付鳌拜上的种种急躁和幼稚的表现,几乎使公司毁于一旦。确实,一个14岁的小孩而言,无论如何也不会太成熟。在鳌拜们的眼中,我始终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小孩。不过,幸运的是,鳌拜把我当成了小孩。鳌拜是创业时的公司老将,大部分中层管理者都是由他提拔起来的,是一个在公司有绝对影响力的强权人物;而我则是一个爱好上网、爱吃棒棒糖的懵懂少年。后来的结果大概谁也不会料想到,在那场公司的竞争中,鳌拜竟成了失败者。身处危机中,我学会了治理一个大公司的方略,在这方面,鳌拜是我职业生涯的启蒙老师。
  化解鳌拜危机的成功,让我更加坚定一个信念:当危机包围你的时候,也是你最强大的时候。在未来的吴三桂、郑经、葛尔丹事件中,我始终铭记这个信念,片刻也没有动摇过。从我继任开始60年来,类似的危机经常伴随着我,我不知道祖母对我期望值是多大,但是在我困难的时候,她始终不顾一切地支持我。
  在我早年岁月里,我近乎疯狂地把自己推向危机的风口浪尖,与不同的野心家作艰苦的斗争。我任职大清集团董事长的60年,是我饱受世界关注的60年。在我出生的时候,就有人说我是一个“口衔金子出生的婴孩”。八岁我成为公司的继承者时,有媒体称我是“史上最让人羡慕的小孩”。在我化解鳌拜危机之后,我成为了“最勇敢的小孩”,我到了40岁的时候,一些媒体仍然形容我是一个“天生好命”的人。直到去年,有些媒体把我看成了68岁高龄还权不放手的“权利狂”。
  各种不同的形容只是人们对我看法的一部分,而我更希望人们在评价我的同时,能够发现“大清”公司的各种变化。一个诞生在爱新觉罗家族、从小由祖母带大的男孩,也许一出生就注定了要和“大清集团”的成长联系在一起。
  1680年12月的一天,我在公司属下的皇室大酒店对济济一堂的媒体说,我希望三年内将“大清” 打造成世界上最大、最强的公司。我的目标是在三年内,重构整个公司的管理体系和架构,使得整个公司更加高效、决策更加迅速准确。在一个有着50多年历史、员工近20万的老牌传统企业,做出一个翻天覆地的变革,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既然改革的这一天迟早要来,何不让它来的早点?快速反应、管理集中、与时俱进、活力和创造力,是我梦寐追求的“乌托邦”。在我梦想的未来王国里,每一个员工都是真正主宰创造力的活力群体,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展翅高飞,追求价值认同、创新与主动性。
  其实大清集团并未背离初始的方向发展,它的主要结症和其他所有大公司一样,沾染了大公司病。在我晚年的20年岁月,我不断弥补大清集团的各种管理漏洞。每天倾听和筛选成千上万的意见,而更关键的是,公司管理层的权力之争日嚣尘上,甚有重蹈55年前覆辙之势,我必须平衡所有的权力杠杆。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一个矢志不移其志的继任者。
  这60年的岁月里,我将毕生的心血和智慧投入到“大清”上。很庆幸,“大清”成为了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一个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理念,一个轻便灵活的大公司。更庆幸我带领大清从一个成长型企业走向一个价值型企业中所得到的一切,所有的失败,和所有的成功,这是我的财富。我愿意和一些熟知的、陌生的朋友分享我的成长经历、财富,以及我成长中的所得与所失。在这段长达60年的职业生涯里,我始终把自己推向危机的漩涡中,在危机中遵循最简单而最具成效的管理哲学:倾听。
  这本书并不是一部传奇的商业传记。它记录了一个8岁到68岁的成长故事,这也是无数有理想、自信心、具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的故事。也许这个故事里充满了坎坎坷坷,但只要坚信并按照既定的方向去努力,也许成功并不遥远。
  这便是一个68岁老者的全部。
  
  爱新觉罗·玄烨
一。老师决定了一生的走向
  我喝着祖母给我的奶茶,坐在父亲曾经坐过的宽大舒软的椅子上,看着底下黑压压的员工,心中充满了恐惧。那年,我八岁。
  
  1.父亲顺治的背影
  
  父亲喜欢骑马到他的猎场里去打猎,他习惯把我按在他的身后驾马狂奔,我惊慌失措地在马背上哇哇大哭,而父亲却在坐在马背上爽朗的大笑。这个场景构成了童年对父亲最深刻的记忆。
父亲的背影
  
  父亲那天走的时候,天是一种阴郁的灰。
  那天一大清早,我还没起床,父亲便拉着我去猎场。父亲的猎场位于靠近长城隘口的山脚下,方圆20公里,那是父亲众多产业中的一处。这里放养了许多野物,每到春夏,这里生机漾然,碧绿的草原上奔驰着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野兽。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便是在这里度过的。
  清晨是父亲一天最宝贵的时间,这样的时候,父亲通常都会读10分钟报纸,然后在家审批完昨天未完的文件====父亲的黑色公文包似乎永远都装着批不完的公文。那天,父亲没有去他的公司,而是带我去猎场骑马。照例的,他把我按在身后。在一处高地,父亲停了下来,他牵着我的手,遥望着天边的晨曦渐渐散去,长城那边是我不曾见过的美丽草原。那天早上,父亲无尽的伤感。许久之后,父亲扶着我的肩头,用一种从未听过的口吻对我说,千万别学父亲。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是董小婉的祭日。她葬在长城的彼岸,距离父亲的猎场仅一箭之遥。
父亲和董小婉的恋情注定了要轰动全中国,在外人的眼中,父亲是一个要美人不要事业的傻蛋,媒体关于父亲的评论从来没有停歇过。父亲成为了一个反面教材,这个教材跟三国刘备之子刘阿斗的故事一样,被世人所不屑。但事实上,父亲是一个天生的管理者,他将一个频临倒闭的巨型企业带向了正轨。
  父亲是一个公私分明的人,即便是处在他的危难期,他几乎从不将私人感情带入到公司里。虽然我的母亲给大清集团带来了10亿元的资金,但是大清集团的盈利状态依然极差,在1655年的财富100强排行榜,大清集团的市盈率排名第92位,远远落后于许多小公司的后面。整个集团公司除了“酥油茶”项目能够每年能够盈利1亿之外,其他产业大多运作不良。作为一个家族企业的继承者,父亲承受了比职业经理人十倍的压力。
  在中国,家族企业家的责任,远不止是操作好一个企业如此简单,它包含了家族责任与信誉,以及必须进行的改革,而这种改革往往与家族有关。在天朝广场一个宽敞舒适的会议室里,父亲和他的核心团队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
  父亲是一个整合多元化的高手,他把大清集团划分成三个事业族群:核心事业群,高成长事业群和边缘事业群。核心事业群是大清集团的核心命脉,这个组群的营业收入占整个集团公司的3/5,主要集中在日用消费品,它涵盖了乳品制造、日用化工、快速食品领域的产业。高成长事业群,是公司未来十年内的盈利主体,父亲希望这个事业群成为将来的核心增长点。而边缘事业群则是那些盈利率不强的产业,如畜牧业、化妆品业、餐饮业等。
  父亲的改革,至今仍然是我变革的参照模本。父亲在那场命名“产业重组”的改革中,父亲计划出售所有低盈利的产业,涉及资金高达4亿,员工5万人多人。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变革,它不仅是一个单纯的企业问题,而且还涉及到社会民生的问题。
  父亲成为了风口浪尖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饱受新闻关注。在一次电视台采访中,父亲发表了让我终生难忘的讲话:
  “无论多大困难,无论多大压力,大清集团的改革势在必行。我的改革志向不会变,作为大清集团的董事长和CEO,我责任也有义务将它带到一个光明的前景。不改革,大清集团就会死,只有改革才能有一线生机。”父亲没有夸张。许多年后,我翻看1660年公司财务报表发现,当时大清集团的现金流已经近乎枯竭,所有的营收90%靠乳品公司来维持。这是一个极端危险的信号。
  父亲以无比强硬的姿态出现各大媒体上,他的改革之声通过媒体的大肆传播,成为整个年代最具战斗力的号角。
  改革,并不是一句空话,他必须触动利益层。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经济体制相对落后的年代,市场经济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国家对大企业管控非常严格。一个大企业的使命远远不止盈利那么简单,它必须作为一个社会团体负上社会的责任。大清集团的改革,不仅仅是单纯的企业改革,它更是一种社会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对既有经济体制的挑战,更是对官僚体制一次对抗。父亲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每天晚上,紫禁城的门口都会有大批的记者,他们渴望从父亲挖掘出更加爆炸性的猛料,渴望能从父亲的言语中寻找出一丝具有新闻价值的迹象。那段时间,我的家里络绎不绝地出没着各界名流、各色代表,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劝说父亲放弃他那个挑战性的改革方案。
  客厅是父亲办公的场所,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每当有客人来的时候,父亲都会让我旁听,听那些名流们对改革的意见和看法,大多数的时候,父亲都是仔细倾听,从来不发表结论性意见。幼时的我,便在这种谈判的氛围中接受熏陶。客人走后,父亲总会让我作出评论和看法。
  父亲是一个谈判专家,他对各种谈判游刃有余。他是希望在他的每次谈判中,能够让我得到一些什么。他问我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刚刚那个客人最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虽然有些时候我的分析愚蠢可笑,但是父亲都会告诉我答案,然后花上几分钟帮我分析。父亲无时不刻不在培养我作为一个CEO的能力,即使我是一个几岁的小孩。
  父亲的改革持续了多年,但仍然举步维艰。父亲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许多人都置疑父亲的改革能否坚持下去。我知道,父亲的改革将会成为家族使命的一部分,因为只有改革,才能让大清集团获得新的生命。
父亲的理想与现实
    
  父亲是一个无比坚强的人,但是在祖母的心中,他是一个不孝的儿子。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祖母就告诉我,永远不要学你的父亲。我知道父亲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但是他似乎永远不合祖母的意。
  黄昏的时候,父亲喜欢看日落,看着云霞像一朵灿烂的花朵逐渐消失在天边,每当这个时候,父亲都爱弹起他心爱的冬不拉。我从来没有听见在他任何人面前弹过,别人也从来也不知道他有一把如此精制的冬不拉。这个时候,我都会静静的坐在他的身旁,听他弹唱一首接一首哀伤而优美的曲子。直到有一天我说,这么好听的曲子让祖母也听听。父亲的眼神里满是哀伤,我明白,父亲的痛与愁与祖母有关。
  后来,我才明白,父亲的所有的痛与愁都与一个叫董小婉的女子有关。父亲有一段凄美的爱情,然而这段爱情不疾而终,据说这一切与祖母有关。作为一个近20亿的集团公司董事长,也许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我的母亲是皇城集团董事长的女儿,父亲与母亲的联姻,才给大清集团带来了20亿的规模。之前,大清集团已资不抵债,濒临破产,是我的母亲挽救了大清集团。
  我的父亲与母亲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不幸,我后来才知道,我的父亲并不爱我的母亲。父亲的婚姻挽救了整个家族的企业,但是父亲并不幸福。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和母亲分居了。祖母对我的父亲顺治非常失望,在许多个夜晚,祖母暗自垂泪,哀叹父亲的种种不孝行径。
  我四岁的时候,父亲爱上了一个名叫董小婉的女子。父亲是一个性情中人,这和我的祖母如出一辙,但是很遗憾,董小婉是我们最大竞争对手大明国际董事长的女儿。和许多豪门的悲剧一般,我的父亲与董小婉的恋情注定了是一场悲剧。虽然我的父亲明白,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场无疾而终的苦恋,但我的父亲依旧一如既往。
  在我幼时的印象中,董小婉是一个颇爱诗赋的女子,如果不是家族的原因,我的父亲也许和董小婉是一对眷侣。祖母操办了父亲的婚姻,无论是我的父亲,还是我,祖母以绝对不容置疑的态度,全权包办了。父亲对和我母亲的婚姻极其不满,他认为,天底下没有比不相爱的两个人在一起更痛苦的了。自从我母亲死后,父亲选择了反抗。
  整个事情,我的祖母和父亲都瞒着我,从来不像外人道明。但幼时的我知道,祖母和父亲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点从每天的晚饭中就可以看出来。每当父亲下班晚了,祖母就会询问父亲,晚上是否与别人约会了。父亲这个时候往往会默不言声,只顾自己吃饭,然后默默地上楼。
父亲离开五年之后,我从一个铁柜里发现了父亲的一封从未开启的信。信中描述了他多年的苦闷,他的理想是希望将祖母留下的产业更加发扬广大,但是为了他的爱情,他宁愿抛弃这一切。他知道只要有祖母在,大清集团就会永远朝前而进。在信的最后,他提到了我,他说,我完全相信我的儿子……爱新觉罗-玄烨,在母亲孝庄的带领下,完全有能力在未来的岁月里,带领大清开创一番广阔的天地,因为他已经具备了作为一个领导者的所有品质:坚韧,永不言败,永远追求卓越。我拿起这封信,泪流满面,一刹那,我完全明白了幼时的种种挑战,以及父亲所有对我的惩罚对我的意义。因为我的父亲坚信,只有面对困境,我才能真正坚强。
  父亲的理想是当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和一个好的董事长,正是这种理想支撑了整整10年的时光。他一辈子的心愿就是能在这三者当中找到平衡点,他是一个好父亲、一个好董事长,却不是一个好丈夫。在我的祖母眼中,我父亲是一个不孝的人,他违反祖先的禁制,更违背了“一切以祖先的事业为重”的宗旨,他是一个自私的人。在我父亲离开的多年,我祖母一直告诫我,千万别因为女人而放弃了祖辈们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
  我的祖母影响了我,我的一次不成功的婚姻就是因此而起。在我20岁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事业是多么重要,这种影响力甚至超越了自己本身。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苦衷。
  在我出生之前,父亲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青年,他不仅英俊潇洒,而且诗词歌赋,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最关键的是,我的父亲继承了祖父皇太极所有的优良品质。在我祖父去世的那天,我的父亲顺治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一个掌控着中国GDP1/10的财富帝国。虽然当时的大清集团的资产超过20亿,但是公司的财务状况危机四伏:由于业务层面涉及太广,资金链开始断裂;不良债券形成恶性循环;更重要是,各大股东之间出现了分歧。特别是第二大股东皇城集团,他们强烈希望与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大明国际集团交换股权,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内,我们将在许多领域丧失竞争优势。鉴于这种情况,父亲与母亲结婚了。
  所有人都对这桩婚姻鼓掌道喜。所有的财经杂志都以头版的版面刊登父亲与母亲的结婚消息,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事件,这昭示着大清集团与皇城集团的永好,同时昭告着一个永远牢固的公司联盟从此成立。虽然这桩婚姻举世瞩目,但父亲不爱母亲。如果没有董小婉的出现,也许我的母亲不会如此早就离开人间。
  董小婉的出现,让父亲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边是160亿的家族企业和一个永远爱他的我的母亲,一边是竞争对手的女儿,但是父亲仍然选择了后者。这件事情和我父亲母亲结婚事件一样,再一次牵动了全中国人们的心。在媒体得知消息的第一天,大清公司的股票下跌了近10个百分点,市值一下缩水了12亿,创造了大清集团历史上的新低。那天,我的母亲怒火冲天对我父亲说,如果你因为你的那点事情,而影响到整个公司经营的话,你最好不要再干了。
  公元1658年,我的母亲带着无尽的伤痛,永远地离开了他亲爱的儿子,她永远爱着的丈夫。我的母亲是一个温和的人,对任何人都热情而友善。人们对她最深的印象就是,她每天都会自己出去买菜,以至于整条街上的人们都知道母亲来了。她每天都会亲自做饭,虽然我们家的佣人非常多,但是母亲依然坚持自己动手。幼时的我,吃母亲做的饭简直是一种享受。她总是要告诫我,要自己动手,不要事事依赖别人。
在我人生最为关键的几年里,我总能在我的母亲身上找到原型。例如她善待他人,与员工打成一片,自己动手,这正是我在选拔中层干部的时候,我考察他们的标准。在今天,我无比诧异,我的母亲对我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虽然她在我四岁的时候已离我而去。
  我四岁的时候,我的母亲犯了痨病,这是一种心病。当医生宣布母亲不治时,我的祖母抽了我父亲一耳光。母亲去世的那年,皇城集团抽走了大部分股份,一夜之间,大清成为了一个空壳公司。除了酥油茶项目尚能正常运转之外,其他的53个项目基本停止了运转。他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祖母敲打着她的拐杖平静的说。
  父亲没有逃避责任,在至少4年时间里,父亲夜以继日,为公司恢复正常运作而努力着。而这时,我父亲深爱着的董小婉也去世了。她的去世和我母亲一样,她知道,我的父亲不会因为她而眼看着大清集团毁于一旦,她也不希望她爱的人为他的家族背负永久的罪名。她爱我父亲,但她不希望我的父亲永远被爱新觉罗抛弃,在郁郁中,董小婉悄然而逝。
  父亲是一个坚持的人,他始终认为爱情和事业一样重要,这构成了他生命的最重要部分。在相继失去我母亲、董小婉之后,父亲的心情异常沉重。在我八岁那年,父亲决定了离开。那天,祖母和父亲谈了一下午。那天,我第一次看见祖母哭的如此伤心。
  临走的时候,父亲紧紧抱着我,父亲的眼神让人心碎。他临走时,他对我说,你会比父亲更优秀的。这是父亲对我的最后教诲和鼓励。我抬头猛然发现,年轻的父亲头发已经花白,在一夜之间父亲明显苍老了。父亲走了,带着他的悲伤和他一生的负重走了,走的如此苍凉、如此决绝。看着父亲有点佝偻的背影逐渐消失在眼前,我嚎啕大哭。
  父亲走时的背影,让我永生难忘。

父亲的马背教育
  
  我的整个童年几乎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
  在我5岁的时候,父亲顺治就把我扔上了马背。父亲喜欢骑马到他的猎场里去打猎,他习惯把我按在他的身后驾马狂奔,我惊慌失措地在马背上哇哇大哭,而父亲却在坐在马背上爽朗的大笑。这个场景构成了我童年对父亲最深刻的记忆。
  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也许爱新觉罗氏的子孙天生就应该骑马的。父亲喜欢周末的时候去打猎,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躲在祖母的怀里。父亲通常会一把我从祖母的怀里抢过去。照例的,他把我按在马背上,而他则大笑不已。我害怕周末的到来,我更害怕父亲的笑声,但我无法遁逃。
  每到周末,我便盼望着下雨。下雨的时候,父亲会教我射箭。这比骑马有趣多了,我喜欢射箭。周五的晚上,我都会问祖母:“祖母,明天会不会下雨?”祖母回答我,明天是一个大晴天。
  父亲和祖母无时不刻把我放在危机的边缘,我以后的许多性格都得益于我的父亲和祖母,他们给我上了人生一堂最有价值的课:困难既然不可避免,何不勇敢面对。在以后的许多年岁月里,每当我遇见危机的时候,我都会想到父亲按着我骑马的场景,它像电光一般,照耀着我,使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总结我60年的职业生涯,我发现竞争是使我不断强大的最重要的原因,它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当我失败的时候,父亲总是对我说,爱新觉罗家的人,从来都是最棒的。父亲管理着近160亿元的家族企业,他要求他的继承人必须具备卓越、坚韧、危机感、从不言败的品质。在60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用父亲的标准来挑选我的继承者。这是父亲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我要将他延续下去。
  我出生在一个富有的满族家庭,我的祖父创造了我们富裕的生活。祖父皇太极的创业非常艰辛,创业初期,祖父每天都要骑马穿越60里的茫茫草原,到库尔勒镇上去卖祖母酿制的酥油茶。从茫茫大草原,到北京城,祖父用祖母酿制的酥油茶打开了一片天地,也创造了一个数亿元的家族企业……大清集团便从这片碧绿的草原开始成长的。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从一出生拥有了无尽的财富。但是我也是一个不幸的人,母亲早亡,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幸福家庭对人是多么重要。我是一个独生子,从小我就知道了自己责任重大。我的父亲经常跟我讲的一句话就是,你别看我们住在紫禁城,也许我们明天就会搬到牛栅栏。
  紫禁城是北京的一个地方,住着许多豪门贵族。那里简直是世外桃源,在这里,我和贵族子弟们同处一个教室,受着良好的教育。我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但在老师的眼里我是一名优秀的学生。特别是在英文老师苏嘛的眼里,我简直是一个天才。因为每次期末考试,我的英文考试都是100分。
  在以后60年,许多新闻媒体说我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但我认为我的领导才能跟我的小时的英文老师苏嘛不无关系。苏嘛是美国留学生,她开创了一种“互动式教育”的方法,后来这种方法运用在大清公司的培训上创造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她的课堂上,每一分钟都充满了竞争。你要取得最好的成绩,你必须参与每个游戏和考试,并且打败所有的人,然后再带领你的团队胜出,这才是你的考试。我疯狂迷上这种竞争,每次游戏,我都兴奋非常,手舞足蹈……正如每次和父亲下象棋一般……想尽一切办法打败对手,然后最后胜出,当然最后的获胜者往往是我。
  我上学的时候,父亲从不接送我,但他每天都会把我从被窝里揪出来,这让我很讨厌。每天早上六点钟,天刚麻麻亮,他穿好西装打好领带,穿着鏳亮的皮鞋准备出门的时候,总是不忘掀开我的被窝,然后命令我,十分钟。他让我十分钟自己将衣服穿上。从车库里取完车,他在窗户外嚷嚷:“十分钟到了。”直到听到我说“好了”他才安心驾车离去。
  十分钟,是我在以后经营管理中的另一个哲学。正如我父亲要求我的一样,快速行动,永远不要拖延时间。我终于成为了父亲一样的人。在我的公司里,我总是要求我的员工能在十分钟内给我明确的信息和建议,我的演讲从不会超过十分钟。好长一段时间里,“十分钟成为了我的标签,曾经《皇家财富报道》的一篇关于我的封面文章标题就是“十分钟康熙”。
  我的童年是游戏中都过的,和大多数满族子弟一样,我爱好骑马、布库、射箭以及一切有竞争性的游戏,这些游戏陪伴了我大多数时光。父亲发明了好几种游戏,其中一种就像现在流行的一种叫斗地主的扑克游戏一样,在游戏中,如果你是弱者,那么你必须发挥团队的力量,遵守团队的规则,只有团队胜出,你才能胜出。父亲特别喜欢玩这个游戏,他喜欢当一个独裁者,而我们拼命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时候,他都会得意的哈哈大笑。这让我很不甘心,他是一个臭棋篓子,但这个游戏他可是高手。我们往往输给他,他也从不让我。直到有一天,我们痛快地赢了他。我们欣喜若狂,因为我们第一次通过团队的力量打败了一个独裁者。
紫禁城是一个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地方。在这里,你能够看到全北京最美丽的日落和日出,在这里,你根本不用担心生活之虞。这里是富家之弟的乐园,这里的饮料都是免费的,每天都可以享受到最尊贵的服务,这里所有孩子的生命轨迹几乎都规定好了。就跟我一样,我一生下来,就注定了要继承父亲的产业,为家族企业而奋斗。幸运的是,幼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财富给我的特权,我和上千上万的普通小孩一样茁壮成长。
  
  
  
  2.祖母孝庄
  
  祖母来到家族的猎场里,捧着那散发着青草气息的黄土,她喃喃地的说道:是她造成的家族的不幸。
  
  祖父的创业
  
  几十年来,祖父皇太极创业的故事被写入了哈佛大学的MBA经典教程。
  祖父皇太极的创业是白手起家的,和众多的创业家不同,祖父的创业来自于美丽辽阔的大草原,这给祖父的创业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当大清公司从主板上市之前,几乎没有人知道大清集团的存在。似乎在一夜之间,大清集团成为了所有财经类媒体关注的焦点。同时,关于大清集团的各种猜测也不胫而走,甚至在引发了关于“企业家原罪”的探讨。浮出水面、隐蔽化生存等财经术语便源起于大清集团。
关于祖父的创业的街头坊间传闻,成为了全中国人民饭后的谈资。但对于出生于爱新觉罗氏的我来说,祖父的成功延续了所有创业家的轨迹。
  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落后国家的标准与“人民生活水平”有关。在西方国家,牛奶成为人们最常见的饮品;而在中国,在有着全球最多人口的中国,牛奶竟成了贵族们的奢侈品。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最大的逆差便是牛奶贸易,中国的外交被美利坚合众国戏称为“牛奶外交”。
  一个企业能够影响整个国民生产总值,无不与整个宏观的经济政策有关。1630年,为了反击美国人“牛奶外交”的嘲笑,中国政府发起了“落后就等于挨打”的号召,在这场号召中,“牛奶”成为了主角。在那场全民的牛奶运动中,我的祖父皇太极脱颖而出。
  当时,祖父还是蒙古一家牛奶作坊主。在祖母的描述中,祖父是一个极富创见性的人。在那时,蒙古族的女子们招待远方的客人,大都习惯倒一壶满满的奶酒。然而,正是这个小小的习惯,让祖父掘得了他这创业生涯的第一桶金。
  蒙古当时是中国的一片肥沃的领土,独特的地域风貌,广袤的草原,明镜的天空,洁白的羊群,成为了中国文艺青年们的神往之地。每年的秋天,数不清的文艺青年涌来这个尚属贫瘠的土地上,饮着奶酒,浅吟低徊。蒙古人大碗喝酒的传统,以及奶酒的酒力,往往使得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南方人的细腻,和北方人的豪放,喝酒的方法和劲量也因此各不相同。
  祖父年轻时曾去过江南,知道那里人们的风土人情,人们习惯喝着碧绿甘苦的清茶,不习惯饮浓烈的奶酒。而南方人来到蒙古,却不得不喝酒,一是入乡随俗,二来不忍拒绝主人的好意。虽然这些阻挡不了南方人对蒙古草原的向往,但是这是南方人对蒙古大草原的一丝遗憾。正是这丝遗憾,让祖父察觉到了商机。
 那年的秋天,南方阴雨连绵,北方则是万里晴空。在诗人黄宗羲的倡导下,一批南漂的诗人发起“寻根溯源”的倡议。南方号称诗人的国度,但是南方的诗人当中,以黄宗羲为代表的南漂一代最负盛名,他们的根基在北方。南方的婉约与北方的豪放的有机结合,黄宗羲们开创了自唐宋以来的诗歌盛景。在这场寻根运动中,祖父成为了第一个运用“文化营销”的企业家。
  一天夜里,祖父的帐篷里来了南方一位名叫黄宗羲的诗人。这位诗人正是为着大草原的豁达与辽阔而来,那天,黄宗羲喝着祖父酿的奶酒,对祖父说:“喝什么并不重要,最重要有一种故乡的亲切感觉。”这便是认同感。
  追求心理共鸣和认同感,祖父从开始创业就订立的成功法则,直至现在依然振聋发聩。如今,认同感成为了大清集团的十大公司准则,贴在我的办公室墙上。这是大清集团不断前进的源泉,这是祖父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在后来的几十年里,祖父的“故乡”牌“酥油茶”以一曲“故乡酥油茶,故乡的味道”而深入人心。
  在黄宗羲的启发下,祖父在北上的诗人当中作了一个大范围的调查。祖父发现,南方诗人更加乐意喝正宗的女儿红、花雕、烧刀子或二锅头,而对蒙古人酿制的牛奶腥味的烈酒并不喜欢,大多数人是为了好奇和礼节才会品尝一口。这些人是中国文化界最具影响力的一群,如果能够让这些人产生故乡的回忆,唯一的方法就是改良奶酒的配方,在产品诉求上让这帮文人产生认同感,但必须保持蒙古的地方特色。
  那年秋天,祖父一边让祖母夜以继日地改良配方,一边想方设法留住这些北上的诗人。在黄宗羲的帮助下,祖父的帐篷设成了“寻根溯源”诗会的一个分会场,并成为了“寻根溯源”的唯一赞助商。经过改良后,祖母将奶酒变成了酥油茶。酥油唯蒙古人独有,而茶则是江南的特产,经过祖母上千次的调配,成为了一种独特口感的饮品。为了迎合文人们不胜酒力的情况,祖母将酥油茶里的酒精含量减少到了3%――这跟啤酒的酒精含量差不多。
 祖母的酥油茶在吟诗会中一举成名,成为了诗人们的桌前首选饮品,吟诗会成为了祖母酥油茶口碑传播的源头。在祖父的胜劝下,黄宗羲为祖母的酥油茶题辞“玉液琼浆”,这是黄宗羲唯一的一幅商业题字。同时,祖父创见性地出版了“寻根溯源诗集”,在诗集中,有许多首是关于故乡酥油茶的。如今这些诗集依然在出版,仍然在影响着“故乡”酥油茶的一代又一代的消费者们。
  “寻根溯源”运动成为了当年最轰动的文化事件,由于祖父的草原乳品公司创了企业赞助文化活动的先河,媒体对此大肆报道与评论,“故乡”牌酥油茶因此成为新闻报道的中心。同时,随着诗人们的南下,通过口碑效应,“故乡”酥油茶在南方文艺界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故乡”酥油茶从开创品牌就获得极其难得的良好口碑和品牌影响力,祖父通过“文化营销”创造了一个营销奇迹。
  祖父那年的“文化营销”成为了哈佛经典案例。1670年,我决心将“故乡”系列饮品公司打进欧美市场时,我运用了三十年前祖父的“文化营销”。那场“故乡的呼唤”为主题的系列营销活动,引起了欧美华人的强烈反响。这种反响和三十年前惊人的相似,至此,我才惊喜地发现,其实在祖父的创业过程中,追求心理共鸣和认同感已经成为了大清集团文化理念不可分的一部分。如今,黄宗羲的题辞依旧挂在我的办公室里,成为大清集团创业历程最鲜活的见证。
  祖父的内蒙古草原乳品有限公司从此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坊,成为了一个当年创利润500万的大型企业
财富帝国
  
  如果在商人、企业家、CEO、董事长中选择你最喜欢的称谓,你会选择哪一个?
  这是《17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我时的一个问题。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就说出了答案:CEO,首席执行官。在我办公室最底下的抽屉里,放着祖父费尽一生心血撰写的“大清管理决策年鉴”,年鉴的扉页印着猩红的大字“管理=执行”。祖父用他的一生书写了一个看似简单的公式。
  祖父是一个充满悖论的人。祖父在邻居眼中是和蔼亲近、喜欢穿纯棉休闲服的中年人;而在一些小作坊主眼中,祖父被蒙古人描述成贪得无厌的鲨鱼、残酷无情的掠夺者。在那场全民的牛奶运动中,祖父通过资本运营手段,控制了内蒙古近1/3的奶源。事实上,在祖父的经营下,奶牛场主们的收入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祖父通过迅速的行动力和果敢的决策,大清集团开始几何裂变式的增长。
  祖父在一次新闻中,偶然得知中国将和英国开展一个关于畜牧业合作关系的对话,原因是英国疯牛病引发了世界的恐慌,为了解决国内的消费问题,英国需要从国际上进口乳制品。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牛奶消费弱国向消费大国出口奶牛,这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件。祖父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中国将以“疯牛病”为契机,大力发展畜牧业,缩小贸易逆差,从而摘掉“牛奶弱国”的帽子,内蒙古号称是“全球唯一没被污染的草原”,这里将是今后投资的焦点。祖父的猜测没有错,半年后,中英签署了畜牧业合作协议,中国同意英国企业在国内经营牛奶场。
  祖父那半年是在旅途中度过的,他每天都要穿过茫茫草原,和大大小小的作坊主谈判。靠着“故乡”酥油茶300万的资金,祖父控制了年产值几乎3000万的奶牛场。这是一段经典案例。
  许多年来,我都要经常对我的子孙们讲述这段耳熟能详的故事。我的目的不是让他们体味故事的精彩和祖辈们创业的艰辛,而是学习作为一个企业家的素质和技巧,这段经历不仅包含了资本运营的全过程,更包含了作为一个卓越企业领袖所必备的技能:执行力、野心、坚韧、诚信、敏锐的洞察力、熟稔的谈判技巧和逆境飞扬的风度。这是我祖父给我的全部,我要将交给我的子孙们,这是爱新觉罗氏的风格。虽然祖父的时代离我们已久远,但他的经历依旧是爱新觉罗孙辈们历练的模本――这便是一个家族得以延续的基本信念。
祖父的那场闪电并购战,注定了坎坷,祖父的并购想法首先受到了祖母的否定。祖母认为,稳健发展是一个成长型公司发展的根本,如果多元化经营的步子迈的太快,会导致整个经营链断裂,从而影响主营业务的运转。这样的结果只会有两种,一是,成则大成;二是败则大败,但是两者的风险都极大。祖母不愿意将辛苦经营的“故乡”品牌,从此因为资金匮乏而退出历史舞台。在这点上,祖母极力坚持。其实祖母的想法没有错,放在当今,这也是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经营者必须考虑的因素。但是,作为一个资本运营家,祖父希望通过准确的投资和政策导向,从而快速扩张企业规模,从而为主营业务带来充裕的资金。
  为了减少祖母的担心,祖父向祖母承诺,并购用的资金决不影响“故乡”酥油茶的发展。在祖父的并购预算中,至少需要2000万的资金,草原乳品公司除了500万资金尚可动用之外,资金尚且短缺1500万。如何解决这1500万的资金缺口?
  酥油茶的主原材料――鲜牛奶的供应商大部分是来自大草原的奶牛场,随着公司规模不断的扩大,草原乳品公司与许多奶牛场建立稳健而牢固的合作关系。在国家发动牛奶运动之前,消费意识的超前,价格居高不下导致牛奶供过于求。那时内蒙古风调雨顺,牛羊肥沃,这使得这片草原里的牛羊数量大增,供求的过剩,需求的低迷,缺乏宏观调控的牛奶业面临着巨大危机。
  供需关系的失衡,不少牛奶场经营者的难以为继。不少制冷设施陈旧的牛奶场,由于库存积压量过大,每月都要倒掉以吨记变质的牛奶。牛奶场经营者的日子雪上加霜,但随着“故乡”酥油茶的快速增长,祖父的公司获得了大量的廉价优质奶源,在大清集团成长史上抹下了重要的一笔。
  整体市场环境的低迷,许多奶牛场都在计划缩小规模,为了避免大幅度的亏损,不少奶牛场大量屠杀奶牛,贩卖鲜肉,维持奶牛场的正常运转。

--------------------------------------------------------------------------------------------------------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由论坛统一发布的广告:
楼主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totem


职务 无
军衔 一等兵
来自 不告诉你 :)
发帖 54篇
注册 2004/9/15
PM币 342
经验 108点

Re:[分享] 康熙回忆录:一个CEO六十年的成长与经历 [回复于 2004/11/26]
好文,轻松之中学史学,轻松之中了解管理!
--------------------------------------------------------------------------------------------------------
让生活如涓涓细流,欢快,轻盈,歌唱着一路欢腾下去...
让工作成为我生活的图腾...

MSN:ruddyli@hotmail.com

1楼 美女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ruddyli


职务 无
军衔 上校
来自 北京
发帖 1764篇
注册 2003/8/28
PM币 10623
经验 2976点

Re:[分享] 康熙回忆录:一个CEO六十年的成长与经历 [回复于 2004/11/26]
喜欢!
--------------------------------------------------------------------------------------------------------
我来了,我看见了,我赢了!

博客空间
http://karen.mypm.net/
http://spaces.msn.com/members/karenzz999
/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楼 美女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karen


职务 无
军衔 中将
来自 不告诉你 :)
发帖 3983篇
注册 2003/2/14
PM币 22798
经验 4575点

Re:[分享] 康熙回忆录:一个CEO六十年的成长与经历 [回复于 2004/11/26]
真真好文!
--------------------------------------------------------------------------------------------------------
*********************************
* 听之不闻其声,
* 视之不见其形,
* 充满天地,苞裹六极...
*********************************
3楼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gale


职务 无
军衔 中将
来自 北京
发帖 1802篇
注册 2004/5/14
PM币 17334
经验 3923点

Re:[分享] 康熙回忆录:一个CEO六十年的成长与经历 [回复于 2004/11/26]
的确好文!
--------------------------------------------------------------------------------------------------------
有问题,找IT项目管理……
《倔丫头蜕变记》小可人碧芊芊 著 起点网http://www.qdmm.com/MMWeb/1004530195.aspx 求收藏,求推荐票
逐浪网:http://www.xxs8.com/388365/ 求收藏
青春励志小说,讲述一个农村女孩儿的成长之路。一个农村傻丫头,困境中成长,经历家庭剧变,一路酸甜苦辣,始终积极乐观,经过不断努力,成为职场白领,过上有车有房有老公有孩子的平凡幸福生活。
一名女项目经理的成长史。
4楼 美女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dorothy


职务 无
军衔 少校
来自 上海
发帖 993篇
注册 2004/9/6
PM币 4069
经验 1499点

Re:[分享] 康熙回忆录:一个CEO六十年的成长与经历 [回复于 2004/11/27]
。完不读远永乎似帖好
--------------------------------------------------------------------------------------------------------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5楼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totem


职务 无
军衔 一等兵
来自 不告诉你 :)
发帖 54篇
注册 2004/9/15
PM币 342
经验 108点

Re:[分享] 康熙回忆录:一个CEO六十年的成长与经历 [回复于 2004/11/29]
good
--------------------------------------------------------------------------------------------------------
敬事而信,直道而事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6楼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elvis


职务 无
军衔 少将
来自 北京市
发帖 2441篇
注册 2004/7/14
PM币 8183
经验 3356点

共1页  97 [ 第1页 ] 8:
  
!  您尚未登录,不能回复主题。    现在 登录  注册
关于联盟 |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建设运营:共创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84号 BBS业务许可2007第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