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ACP®认证
适合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程
PMI-PBA®认证
重视项目商业分析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NPDP®认证
产品管理国际认证 全球产品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
PMP®认证
单项目管理经典指南 年轻项目经理首选
北京 | 直播 | 录播
PgMP®认证
大型复杂项目全球标准 定位高级项目管理层
网络班
PfMP®认证
链接战略与项目 实现组织资源投资回报
全球直播
软考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计划 | 报名 | 经验
版面信息
本版版主
俱乐部导航
联盟·近期活动
社区热点
精彩专题
如何做好项目沟通计划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国际工程索赔与反索赔
推荐信息
社区圈子
联系社区管理员
我是做质量管理的,每当我与企业的管理者们谈及质量,人们总会笑曰:当然,质量是我们的生命嘛,哈!我说:可你们总是在玩命啊!他们一般都会笑出声来:毕竟,它的命又不是美金,不是吗? 这时,我特别理解鲁迅先生说出“哀其不幸、恨其不争”时的心境。中国的巨大的机会市场,加上企业头头们骨子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情结,以及华尔街打开的“贪婪与邪恶”的潘多拉之盒,从而使其个个拼命地“做大做快”,游走于政府、市场、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用“红顶商人之心”和兵家阴柔之术追求“财富500强”的帝国梦想;做企业只是手段,包装上市去圈钱也是技巧,而目的,似乎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很大、很强”。不要笑,我见过不少“著名企业家”实际上就是这么复杂而又单纯,虽然用官话叫“做企业”,事实上仍是在“走江湖”,本质上是在“赌人生”。用我的话叫做“玩命”。 因为他们唯独在关键时刻对质量失去记忆,因此,要了消费者的命,结果消费者就会联手取你的小命。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但抱持“赌徒心态”者们对此是不以为然的——即使在乳制品业日本的百年老店雪印公司轰然倒下,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依然历历在目。 人们在问:乳品业“黑名单”如此之长,到底怎么了?我的答案是:缺失“零缺陷”。这次事件,整体来说实际上就是我们“中国制造”的质量管理水平的真实写照和缩影。我这么说是负责任的,而且是有实证依据的。起码,中国还没有谁可以比我更加了解各类企业的质量管理状况。简单地说,这种缩影与这次华尔街风暴颇为类似,都是因“结构性缺陷”而引发的。所谓中国制造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结构性缺陷”,说的是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政府监管部门对质量的低层次的思考、支离破碎的运作以及机能失调式的“战争心态”,尤其是对“零缺陷”的幼稚病使然。 1、质量是有“三个层面”的,即:物理层面、事理层面和人理层面;分别对应着相关联的方法和工具:质量控制QC、质量保证QA和质量管理QM,形成一个完整性的组织质量观。而中国绝大部分企业仅仅把质量视为QC或/和QA的手法,换言之,仍然是不着边际的技术活动,我称之为“梦游式的质量”。因为QC好比一部车的表盘,QA则是各种交通规则,这些只是开车的基础条件,与是否能够开好车联系不大。 2、质量原本是一个从端到端的“质量链”,由企业的各个增值环节环环相扣的“要求符合链”,也是一条“责任链”。其核心是抓需求、控制源头,流程优化、价值最大。本质上是建立一个缺陷预防的企业风险管理系统。而非仅仅在中端的车间里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在后端建立道歉、修补和补偿的队伍和机制。显然,这是一种我所谓的质量管理中的“堰塞湖现象”。实践证明,依靠“救火式”的控制方式,只能玩火者自毙。 3、质量是一个要经过历练完成从“质量管理”到“管理质量”的成熟过程,期间经历五个阶段。这是一个由“机能失调”向“世界级质量”迈进的成长的过程,而非拔苗助长,或拒绝长大的做法,更非病急乱投医,或狗熊掰棒子式的迷乱。 所以,当21家企业承诺要加强质量控制、进行全检的时候,不要太天真,因为他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拉上去筑堤去堵岌岌可危的“堰塞湖”的,更不可能持续下去;同样,当政府监管部门在市场上进行抽查、派工作组去督导、动用国家机器时,也不要太认真,因为这种运动式的、“严打式”的方式,是一种彻彻底底的救火行动,事实上,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所以,既不可能持久,也难以做到“打防结合”;是任务嘛,把形式搞得漂亮些、声势搞得大些,然后,抓几个“不法分子”交差即可。你们看吧,过两天,一切就又恢复正常。就好比北京的生活环境,奥运一结束就要重新经受以往的煎熬。人们当然渴望蓝天,但渴望与现实之间永远抱持者距离。 这边按下葫芦,那边起来瓢。这不仅是危险的游戏,更是透过“三鹿事件”让我们看到的中国制造的“勇敢者的”玩命游戏。三鹿们刚演完,下面会是谁呢。这才令人焦虑!